從大學課題組到擬上市公司 新光光電為何從創業板改道科創板?

从大学课题组到拟上市公司 新光光电为何从创业板改道科创板?

近期,哈爾濱舉辦了一場涉軍單位科創板擬上市企業經驗交流會,部分企業表示,已經開始積極籌備在科創板上市。隨後,新光光電(全稱為哈爾濱新光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出現在黑龍江證監局公佈的上市輔導企業相關公示文件中,明確正在衝刺科創板。

今年1月,中信建投證券已向證監局報送了新光光電的輔導備案申請材料。實際上,從2016年開始,新光光電就有了籌備上市的想法。公司原本計劃於2019年上半年申報創業板IPO,不過隨著科創板利好政策的出臺,最終新光光電上市之路改道科創板。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也致電了新光光電,對方表示,現在董秘辦很忙,在緊張地準備科創板材料。

大學教授轉型企業家

網絡上關於新光光電的報道並不多,甚至近日新光光電的官網也無法進入了。在招聘網站上,新光光電介紹稱,公司現有員工280餘人,其中技術人員130餘人。新光光電具備光機電一體化產品的設計、研發、製造及安裝能力,專注在光學目標與場景仿真、光學成像制導、光學測試技術、光電集成四個領域。

整體上來看,新光光電主營業務為軍用產品,是高新技術企業,也在將先進的軍用技術用在民用品開發上。目前,新光光電取得全部軍品配套資質,公司客戶涵蓋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等多家軍工單位。

而新光光電的成立與快速發展,離不開康為民的身影。2007年,擔任哈爾濱工業大學光學目標仿真與測試技術研究所所長的康為民,在帶領課題組進行課題攻關時,註冊成立了哈爾濱新光光電科技有限公司。可以說,這是一家脫胎於高校實驗室的科技公司,初心是希望更多地將研究成果落地並普及開來。

哈工大的光學目標仿真與測試技術研究所也是大有來頭,其研發的某型武器系統,2008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定獎;某型光學景象匹配系統,2007年獲國防科工委科技進步二等獎。

康為民本人以及其所在的研究團隊也為我國航天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比如,“長征七號”運載火箭的光電目標成像系統不僅需要高空在軌飛行時低溫真空或低壓環境下穩定工作,還要保證地面測試、發射初期的常溫常壓環境下性能可靠。

創業板改道科創板

2016年初,在黑龍江省領導的鼓勵下,新光光電開始籌備上市。當年,新光光電接觸券商,為登陸創業板做準備。也是從2016年開始,新光光電的資本之路加速,先後進行了多輪融資,目前進行了B+輪,投資方有上海永宣聯創、國科投資、哈創投集團等。

2018年為了籌備上市,新光光電進行了股份制改造,公司名稱也改為哈爾濱新光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5月,在哈爾濱新區產業引導基金中,新光光電榜上有名,科力北方對新光光電實施了6250萬元股權投資。彼時新光光電透露稱,計劃於2019年上半年申報創業板IPO。

據黑龍江日報報道,新光光電董事會秘書張迎澤表示,最初新光光電是在向創業板發力,但隨著科創板創立提上日程,企業在選擇上有了猶豫。通過仔細研究,認定科創板是對科技創新型企業量身打造的,更適合新光光電這種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技型企業。

如果成功上市,企業可以利用資本市場使公司管理更合規,助力科技創新找到新支撐,更為重要的是,為科技企業聚攏人才。

“藉助資本市場的力量,帶來的不光是錢,還有渠道的拓展,以及留住核心技術人員的激勵機制。”新光光電總經理曲波也曾表示,要吸引人才,高薪是一方面,但高薪也可能被更高薪挖走,而股權的變現能力比薪水更高,想像空間更大,所以上市可以讓公司通過股權激勵機制吸引和留住更多人才。

科技發展關鍵在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是企業發展的基礎。康為民曾向媒體介紹,近兩年來,新光光電已先後留下了28名碩士生和博士生,科研團隊創新實力日漸雄厚。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