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十三:我們是怎麼變成現在這樣的?

點映場看完這部影片,入座率還算可以,兩個小時裡坐在身後的姑娘們哭的稀里嘩啦,而我卻面無表情,也無從評價到底是好看還是不好看。過了一天,準備說說這隻“狗”。

電影裡有狗,但似乎並不是主要線索,狗的出現頻率佔比不大,但關於保護狗的內容倒是蠻多的,所以看到後半部分我很疑慮這到底是一部劇情片還是公益片。演員們的演技都很在線,女主將未成年的懵懂和叛逆表現的實在過於真實,飾演父親的果靖霖將中年人的躊躇和自以為是表現的很妥帖,總之有一幅寫實且濃郁的生活氣息。

如果你把電影名稱寫為“狗13”,是不是就會發現這個電影名有化學反應?乍一眼是不是覺得是“狗B”?或許導演本來就想表達此意吧?我刻意在電影進行中尋找“十三”含義,直到電影結束也沒能找到這個數字的含義,所以“B”就很理所當然了。


狗十三:我們是怎麼變成現在這樣的?


有“狗B”叛逆少女,就有“狗B”父母或者是“狗B”家庭。李玩是一個即將中考的花季少女,是天文物理尖子生,而文科卻極其一般,父親強烈要求女兒考一個好成績,硬逼著女兒上英語課外補習班。從這個矛盾開始,女兒對父親失望透頂,父親想要用錢解決問題,但最終被女兒無情拒絕。狗登場,父親用養寵物的方式討好女兒。

很快女孩和狗產生了濃厚的感情,和狗吃一樣的飯,和狗一起睡覺……總之狗成了女孩最好的玩伴兒。與此同時,女孩的表姐把剛談的男朋友介紹給她認識,幫她打開了戀愛禁果,剛進入成年世界便對此產生濃厚興趣:去迪吧跳舞、喝酒,這種花花世界激發了女孩的叛逆潛能,壞女孩上線。

狗被爺爺弄丟了,女孩哭的撕心裂肺,不顧生病不便的爺爺勸阻,硬要在深夜出門尋狗,爺爺折了腿。尋狗著了魔,後媽想出主意買一隻一模一樣的狗代替,誰知女孩一眼認出,更更加厭惡家庭中的每個人,深夜出門喝酒尋求安慰,很少出門的奶奶外出尋找迷了路,父親大怒。劇情在這裡到了高潮,關於孩子和家庭的教育問題就此展開,到底是寵溺還是嚴厲成為探討題目,不過電影裡是沒有給你答案的,只有自己事後意會。


狗十三:我們是怎麼變成現在這樣的?


後半部分的劇情基本上是圍繞前半部分埋下的伏筆進行的,關於女孩內心的浮動描寫的很多,愛與不愛是她那個年齡層最顯而易見的選擇,與其說女兒很任性還不如說家庭原因給她了任性的理由。

作為一個走出青春叛逆期的人,曾經那個任性妄為的少年曆歷在目,和母親的爭吵不休已然留在了記憶裡,摔門折騰出逃樣樣都做過,責備父母親給的不多,厭惡父母親的做事方法,不去聽從他們的安排,這些都是當年最“瀟灑”的表現。

時至今日,要對叛逆期的自己狠狠白個眼,當年想要成為的模樣最後成為了嗎?答案很準確,沒有!要向當年忍受了我的叛逆期的父母親說聲抱歉,如果不是忍受和諄諄教誨,如今恐怕已無人樣。


狗十三:我們是怎麼變成現在這樣的?


電影裡父親對女兒發火責罵的片段著實令人心疼:疼女孩不知是非不明白爺爺奶奶的用心良苦,不理解父親的左右為難,卻一定要肆意妄為,喝酒泡吧做盡壞女孩做的事兒;疼爺爺奶奶因為女孩操碎了心,一把年紀還要受這樣的苦,疼父親為了女兒辛苦工作卻得不到認可,還有打在女兒身上疼在父親心中。

看那幕的時候,確實令人嘖嘖嘆息,如果女孩生活在沒有離異的家庭,如果父親多點耐心聽聽叛逆期女兒的心聲,如果有如果,女孩的叛逆期是不是就會少了點叛逆呢?父親就少操心呢?

可惜,沒有如果。所以,怎樣的狗B父親就有怎樣的狗B少女。每一個叛逆的少年他們叛逆的程度大多數情況下和家庭教育關聯,越是糟糕叛逆就越厲害,到底是越厲害還是越糟糕,這是兩者之間的磨合,成功了雙方都會變得更好,失敗了就會一塌糊塗。孩子要成長,家長也要成長。

對了,狗最後死了。


狗十三:我們是怎麼變成現在這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