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打糍粑,这是广西一道传统的年味,表示过年越来越近了

年糕是用糯米做成一种美食,广西人也叫做糍粑,是广西人过年必做的一道年味。年糕有“年年高升”之意,正好符合春节喜庆的节日氛围,备受人们喜爱。

广西人打年糕从腊月开始,一般都是以家族为单位,整个家族参与到年糕的制作中,一起庆祝新年的到来。打糍粑是一件非常耗费体力活的事情,所以每次打年糕都推选家族中年长者来主持,并有体力健硕的男性来担任打年糕。

过年打糍粑,这是广西一道传统的年味,表示过年越来越近了

一般确定打年糕的日子后,族里每户人家都预先从自家拿出几升新收成的糯米交给族里的领头人。然后前一天晚上,族里的女人连夜一起把收集好的糯米淘洗干净,并浸泡一个晚上。

以前,在我们家,大家都是拿到村头的水井边淘洗,据说是因为那里的水质好,做出来的年糕味道更好。不过现在每户人家里都装了自来水,村头的水井就荒废了,长满了水草,后来被填平了。

过年打糍粑,这是广西一道传统的年味,表示过年越来越近了

淘洗后的糯米用清水浸泡一个晚上后,糯米浸软发胀。泡发的糯米放在竹篾编织的簸箕中沥干水分,然后用葫芦瓢盛到木制的甑(zen)中,再驾到一口大锅上,添水起火蒸糯米饭。

蒸糯米一定要用木头制作的甑,形状就是一个木桶,一般是用上好的松木或杉木来制作。在农村,这样的木桶甑可以用上一辈子,而且越是陈年的甑蒸出来的糯米越是喷香。

过年打糍粑,这是广西一道传统的年味,表示过年越来越近了

刚开始蒸一定要用旺火,蒸屉上面雾气缭绕,等待雾气越来越稀薄的时候,就表示糯米饭快蒸熟了,这时候改用小火慢慢蒸十几分钟就可以取出打糍粑了。

打糍粑一定要用石头凿开的石臼,刚蒸好的糯米饭放进入,热气腾腾,香味浓郁,小孩子们被这香味吸引,绕着石臼不肯走。这时候负责打糍粑的人就会用茶树杆子挑起一团糯米饭,递给这些馋嘴的孩子,孩子接过糍粑,溜到一边,左手换右手,吹着气儿砸吧这些烫嘴的糯米饭,想想那场景就让人忍俊不禁。

过年打糍粑,这是广西一道传统的年味,表示过年越来越近了

打糍粑的汉子们也会趁机吃上一两团过下嘴瘾,这样打糍粑的时候更有力气。然后就开始做工了,先是用杆子慢慢的杵着石臼里的糯米饭,直到米粒渐渐变得模糊并有粘性的时候,就可以开始捶打对捣了。

打的时候也是有窍门的,你一下我一下,此起彼伏。先是一边两个人落杆,起杆子后对面两个人再落杆。打糯米饭一定要趁热打,动作要快,越大越有粘性,冷了不容易打烂,而且糍粑也不容易捏成团。

过年打糍粑,这是广西一道传统的年味,表示过年越来越近了

男子们一边捶打一边吆喝,将男性的力量之美展现无遗,这是一项最能体现男性孔武有力的运动,族里强壮的男丁都来参加。虽然是寒冬腊月,打着打着就出汗了,年轻的甚至脱下衣服光着棒子捶打。

打到最后,糯米成糊状,大家也都没有力气再捶打,这时候,四个人就采用推送的方式,也就是你的杆给我,我的杆给你,轮番搅动,动作一气呵成,非常的好看。搅动一段时间后,糊状的糯米冒出很多的泡泡来,就表示糍粑就要打好,可以大功告成了。

过年打糍粑,这是广西一道传统的年味,表示过年越来越近了

这时候,四个人将茶树杆子推到糯米团中,绕着石臼走几圈,随着一声“起”,四个人一起将手中的杆子抬起,糯米糍粑就被高高的举在四个杆子上。然后,快步走到一块铺满糯米粉的门板前,把打好的热糍粑放在案板上,杆子上的糍粑撸干净,和石臼一起涂上油,盖上芭蕉叶,然后,走到一旁喝茶吃点东西,稍作休息,等待下一次作业。

过年打糍粑,这是广西一道传统的年味,表示过年越来越近了

一个家族的糍粑大概要打上8、九桶才能做好,所以打糍粑几乎是从早忙到晚。糍粑打好后,又该家族中的女人出场了。刚打好热糍粑可以捏成一团团,然后滚在炒好的酥豆面上,然后呈到祠堂祭祖。之后,大家可以分食,据说第一桶的糍粑因为捶打的力气最足,味道最柔软、滑嫩。

过年打糍粑,这是广西一道传统的年味,表示过年越来越近了

吃完第一桶糍粑之后,大家开始捏糍粑。捏糍粑也是有技术的,左手拿着面团,右手拉着面团,几捏几捏,然后一拧,一个又圆又白的糯米团子就做好了。糯米团子做好后,然后放在案板上压成饼状,然后用红色的汁水点到糍粑上,糍粑才算大功告成。

过年打糍粑,这是广西一道传统的年味,表示过年越来越近了

做好的糍粑可以存放很久,从腊月到春节,是寒冬腊月里孩子们最好的零嘴,也是春节送亲朋好友的礼品。糍粑吃法有很多种,可以裹了蛋液驾到炭火上烤到表皮发焦,里面膨胀,然后揭去表面一层,撒上白糖或者花生芝麻碎就可以吃了。还可以放了热油煎得黄亮,然后熬了红糖水伴着吃。还可以切成片状,加了鸡汤生姜煮上一大锅,趁热吃上一碗,非常去寒养生。

过年打糍粑,这是广西一道传统的年味,表示过年越来越近了

现在这种糍粑很少有人做了,虽然很好吃,但是太费力气,除了旅游景点为了吸引游客现场展示外,很多地方都采用机械加工的方法,到了春节,去集市上买上一些回家留着吃就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