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國港口行業發展現狀及趨勢分析“四化”發展趨勢已然明顯

上海港穩居全國首位

按港口所在的區域歸屬於內地還是沿海岸線區域,我國港口分為沿海港口和內河港口,即港口在沿海岸線建立的為沿海港口,在除沿海港口岸線以外的河流、湖泊、水庫等水域內建造的為內河港口。

根據交通運輸部數據,2018年前11月,全國規模以上沿海港口貨物吞吐量累計達84.71億噸,同比增長4.3%。其中,上海港以6.30億噸的貨物吞吐量排在首位,唐山港(601000)以5.71億噸貨物吞吐量緊隨其後,廣州港(601228)排在第三。

2018年1-11月全國規模以上沿海港口貨物吞吐量TOP10統計情況

2018年中國港口行業發展現狀及趨勢分析“四化”發展趨勢已然明顯

內河港口方面,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佈的《中國港口行業發展前景與市場競爭力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1-11月,全國規模以上內河港口貨物吞吐量累計達37.53億噸,較去年同期有所下滑。其中,蘇州港高居首位,貨物吞吐量累計達4.87億噸;南通港、南京港(002040)分列第二、第三,貨物吞吐量分別為2.42億噸、2.33億噸;內河港口貨物吞吐量前五均屬於江蘇省。

從國際標準集裝箱吞吐量來看,2018年1-11月,全國規模以上沿海港口集裝箱吞吐量累計達2.03億TEU,同比增長5.3%。其中,上海港累計完成港口集裝箱吞吐量3842.99萬TEU,仍位居首位;深圳港完成箱量2362.71萬TEU,同比增長2.0%,排名第二;寧波港(601018)排在第三,吞吐量為2327.65萬TEU。

2018年1-11月全國規模以上沿海港口集裝箱吞吐量TOP10統計情況

2018年中國港口行業發展現狀及趨勢分析“四化”發展趨勢已然明顯

內河港口方面,今年前11月,全國規模以上沿海港口集裝箱吞吐量累計達2602.3萬TEU,同比增長5.5%。其中,蘇州港以585.79萬TEU排在首位;佛山港完成集裝箱吞吐量362.85萬TEU,排在第二;南京港第三,完成集裝箱吞吐量296.31萬TEU。

2018年1-11月全國規模以上沿海港口集裝箱吞吐量TOP10統計情況

2018年中國港口行業發展現狀及趨勢分析“四化”發展趨勢已然明顯

最後,港口區域分佈來看,中國基本形成了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東南沿海以及西南沿海地區港口為主的五大港口群。其中,前三大港口的規模最大,其主要佈局是:以上海為中心,江浙為兩翼的上海國際航運中心,上海、寧波兩港為主體的長三角港口群;發展香港、廣州、深圳三港為主體的珠三角港口群;圍繞建設東北亞重要國際航運中心,大連、天津、青島三港各自形成特色發展為主體的環渤海區域港口群。

港口將朝向“四化”發展

1、港口泊位大型化、深水化。由於高效節能的產業政策導致船舶大型化是近年全球航運業發展的主要趨勢之一,船舶大型化使得港口行業進一步降低成本並增強了競爭力。雖然成片深水岸線的開發已經遭遇瓶頸,卻阻擋不住港口往大型化、深水化的程度繼續發展,並因此不斷提高航道、碼頭、周圍配套設施等硬件設施的能力和現代化水平。

2、港口功能多元化。發展港口功能多元化,是當今世界港口發展的必然結果。港口行業領導已由計劃經濟時期的點式思維方式、改革開放初期的線性思維方式轉變為市場經濟的立體思維方式和最佳思維方式,將傳統的港口裝卸、堆存的單一功能,發展為港口裝卸、倉儲、運輸、工業、商貿、旅遊、房地產開發等多元化的功能,港口企業提高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避免和減少了港口經營的風險,保證港口經營的安全。

3、港口管理信息化。提升港口管理信息化水平,對於港口進一步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未來應採取“整體設計、分步實現、循序漸進、鞏固前進”的方針,將信息技術管理貫穿於港口開發、企業管理、裝卸生產、營銷和服務的全過程。目前,港口已應用的信息技術有電子數據交換(EDI)、管理信息系統(MIS)、計算機仿真、無線終端和電子商務。這些信息技術的應用,已成為推動港口發展的強大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