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銀行存款未必就一定是銀行存款

小心!銀行存款未必就一定是銀行存款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銀行存款雖然利率不高,但通常是保本保息的代名詞。

隨著存款保險制度的出臺,即使銀行破產倒閉,對於絕大多數儲戶來說,依然是穩如泰山。

但這不意味著就高枕無憂,生活中也經常有儲戶存款踩雷的案例,總的來說,大致以下幾種情形:

1、存款變保險

通過某度一搜索,出來748萬個搜索結果,果然是普遍現象

小心!銀行存款未必就一定是銀行存款

存款變保險,很大程度上是銀行工作人員和保險公司業務員銷售誤導所致,利用存款人對銀行的信任、對銀行工作人員的信任以及專業知識的欠缺,坑一個是一個。

遇到這種情況,一定要及時向銀保監會舉報,必要時報警。

2、存款變理財

存款人以為是存了定期,結果卻變成了銀行的理財產品,而且是長期的理財產品,甚至是高風險的理財產品。

存款人只知道簽署了一堆的文件,卻完全不知道籤的都是啥,

於是,就成了銀行口中的“已如實告知”,天知道那些風險調查問卷是不是存款人自己做的?

3、存款變貸款

小心!銀行存款未必就一定是銀行存款

前幾年,貼息做的非常火,除了銀行的存款利率以外,存款人還能額外拿到一筆錢,從中受益了除了存款以外,還有那些中間人,這些人可能是銀行內部人士,也可能是跟銀行內部人士有關聯。

也有一些不良分子打起了壞主意,表面是貼息,實際上卻附加抽屜協議,存款人稀裡糊塗就作為出借人簽了借款合同,結果借款人(債務人)到期無法清償本息,存款人除了前期拿到的所謂貼息外,可謂是血本無歸。

4、存款變飛單

小心!銀行存款未必就一定是銀行存款

飛單,對於業內人來說,並不陌生,簡單的來說,就本單位的人員為了獲利誘使客戶去購買外單位的產品而獲得額外的回扣。

雖然,各大機構都在嚴厲打擊飛單行為,但始終是屢禁不絕。

那些大額存款客戶,是大家眼中的“高淨值客戶”,是“香餑餑”,於是通過各種手法將存款人的存款變成了某某公司的信託計劃、某某公司的有限合夥份額、某某公司的資管計劃等等。

當然,還有一些更過分的,比如銀行工作人員利用客戶對他的信任,騙取客戶的網銀等信息,私自將客戶的資金轉入其個人賬戶的,也不是個例。

總的來說,銀行存款雖然相對安全,但也是處處是雷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