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位癌、浸潤癌、轉移癌、復發癌,重疾險是怎麼賠付的?


原位癌、浸潤癌、轉移癌、復發癌,重疾險是怎麼賠付的?


原位癌

原位癌又稱Bowen氏病,或上皮內上皮癌。通俗來講是上皮的惡性腫瘤侷限在了皮膚或粘膜內,還沒有通過皮膚或粘膜下面的基底膜侵犯到真皮組織,更沒有發生浸潤和遠處轉移的狀態。因此,原位癌有時也被稱為“浸潤前癌”或“0期癌”,嚴格意義上而言,它根本算不上真正的癌症。

原位癌治療方案比較簡單,通常是直接切除,不需要做化療,是完全可以治癒的,而且費用也比較便宜。

在重大疾病保險的重疾責任中,原位癌是不能獲得理賠的。

原位癌、浸潤癌、轉移癌、復發癌,重疾險是怎麼賠付的?


原位癌的賠付通常在重疾險的另外一項保險責任“輕症”或“特定疾病”中。

原位癌、浸潤癌、轉移癌、復發癌,重疾險是怎麼賠付的?


大多數重疾險中的原位癌賠付,是按照所投保時的基本保額比例額外賠付的,也有一些產品是與重疾保額共享的,也就是說原位癌賠付後要減去重疾基本保額,比如早期的大陸重疾險和現在的香港部分重疾險。

要注意的是,一些香港重疾險關於原位癌的說明採用了列舉法,僅限於XX部位的原位癌,並不包括全部原位癌。

輕症的賠付比例和次數是有差異的,以首次輕症疾病為原位癌為例,最高與最低比例相差數倍:

原位癌、浸潤癌、轉移癌、復發癌,重疾險是怎麼賠付的?


可以看出,天安人壽“健康源2019”重疾險,不但賠付比例最高,而且不同器官原位癌可獲得再次賠付,最高可達90%,這在同類產品中是絕無僅有的。

原位癌、浸潤癌、轉移癌、復發癌,重疾險是怎麼賠付的?


浸潤癌

浸潤癌在重疾險條款中稱為“惡性腫瘤”,它的特點是腫瘤形狀不規則、具有破壞性,呈網狀的浸潤性形式,是原位癌細胞突破基底膜後形成的。

原位癌、浸潤癌、轉移癌、復發癌,重疾險是怎麼賠付的?


所有重疾險中浸潤癌都屬於重疾理賠範圍,但基本上只能賠付1次。

部分保險公司的重疾險惡性腫瘤賠付,已升級至額外賠付與多次賠付,其中一些重疾險通過附加惡性腫瘤保險來實現這一保障功能。

看過一些香港重疾險產品,在癌症多次賠付責任中,第二次及以後的賠付比例為80%基本保額,而大陸重疾險賠付比例均為100%基本保額。

原位癌、浸潤癌、轉移癌、復發癌,重疾險是怎麼賠付的?


轉移癌、復發癌

轉移癌,是癌細胞從原發部位侵入血管、淋巴管或體腔,隨血液或體液運行,並在遠隔部位或器官形成與原發癌同樣類型的癌症。轉移癌必須符合兩個條件:一是發生部位必須是原發癌的遠端部位;二是癌症的性質必須和原發癌相同。

癌症的復發稱為復發癌,如手術未切除乾淨,放療或化療不徹底,這時表面上癌腫消失,但還殘存有一些癌細胞,這些殘存的癌細胞在一定內外誘因作用下可引起癌症的復發。

大多數重疾險產品,若已賠付一次惡性腫瘤,當被保險人病情發展至轉移癌或復發癌時,是無法獲得再次理賠的,國內為數不多的重疾險可再次獲得100%基本保額的理賠,如信泰人壽“百萬無憂”、天安人壽“健康源2019”等。

原位癌、浸潤癌、轉移癌、復發癌,重疾險是怎麼賠付的?


世界衛生組織(WHO)《亞洲中國篇》統計數據顯示:

中國癌症發病率、死亡率全球第一

1800萬新增癌症病例及960萬癌症死亡病例中,我國新增病例數佔380.4萬例、死亡病例數佔229.6萬例。這一組數據也就意味著:

全球每新增100個癌症患者中,中國人就佔了21個。也就是說,我國每天有超過1萬人確診癌症,平均每分鐘有7個人得癌症。

全球每死亡100個癌症患者中,中國人佔將近24個。平均每天都有6000多人死於癌症,每分鐘就有將近5人死於癌症。

原位癌、浸潤癌、轉移癌、復發癌,重疾險是怎麼賠付的?


在保險公司每年公佈的重大疾病理賠報告中,理賠率最高的就是癌症,約在80%左右。

因此建議大家在投保重疾險時,特別關注惡性腫瘤的保險責任,認真細緻瞭解保險條款內容,讓自己的保障更完整與堅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