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1個亡國之君,但為什麼在歷史上名聲不錯

我們都知道在我國曆史上有唐宋元明清五大朝代,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封建王朝,19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南京,從此朱元璋成為歷史上著名的布衣天子,朱元璋被稱為明太祖,朱元璋採取休養生息、發展生產的策略,同時有改革政治,加強君權。

他是1個亡國之君,但為什麼在歷史上名聲不錯

1421年靖難起兵躲得皇位的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明朝初期的時候國力強盛,還出現了鄭和下西洋,編撰《永樂大典》等壯舉,可以說明太祖跟明成祖是明朝最有作為的兩位皇帝,但是今天我們不談明太祖跟明成祖,我們來談一談明朝最後一位皇帝:崇禎。

他是1個亡國之君,但為什麼在歷史上名聲不錯

明朝的統治結束於崇禎手中,但是有一個現象非常奇怪,崇禎沒有向歷史上那些亡國之君一樣,被世人指脊樑骨,反而很多人很同情崇禎,就連康熙也為崇禎說好話,在中國歷史上,死後能享受這種待遇的亡國之君是非常罕見的,通過對史料的分析,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有四個原因。

他是1個亡國之君,但為什麼在歷史上名聲不錯

第一,崇禎發佈“罪己詔”的做法,在歷史上漢武帝是“罪己詔”的創始者,但是崇禎不一樣,他三天兩頭髮一次“罪己詔”唾沫自己缺德,要好好贖罪,但是發完之後沒有任何實質性的措施,賦稅也一點都沒減少,只說了一些空話,唯一的好處就是博得了老百姓的同情。第二,剷除了魏忠賢集團,崇禎剛上位不久就用鐵腕手段一舉剷除了這顆帝國毒瘤,黑暗了這麼長時間的明朝政壇多少有了些新面貌,贏得了大臣跟老百姓們的熱烈歌頌。

他是1個亡國之君,但為什麼在歷史上名聲不錯

第三,敵視滿清的民族心理持續讓崇禎獲得同情,漢族人尤其是士大夫群體自古以來都有一種優越感,認為少數民族政權都是“夷狄”,這種敵視心理逐漸轉換成對舊國跟舊主的懷念之情,正是這種氛圍為同情崇禎提供了豐厚的土壤。第四,康熙處於政治的需要,也曾經為崇禎開脫罪責,認為滅亡重振並不是罪魁禍首,主要是朋黨紛爭的原因。

他是1個亡國之君,但為什麼在歷史上名聲不錯

這四點原因就是崇禎贏得後世好名聲的原因,這個奇怪的現象也由此產生,最後雖然明朝有一批有能力的文官,而且也為國家做出了很多貢獻,明朝的軍隊也很強,有先進的火器營,但是跟不上形勢的變化還有執行力,最後還是被清朝取而代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