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比特幣為首的加密貨幣是否能夠取代法幣?

自2017年開始,比特幣在國內的關注度持續上升,即使幣價在2018年中遭遇了滑鐵盧般的下滑,但大多數比特幣持有者還是對尚未到來的牛市充滿信心,以致於部分加密貨幣愛好者們認為或許在未來這些虛擬貨幣會漸漸取代法定貨幣。

那麼以比特幣為首的加密貨幣是否真的能夠取代法幣?

以比特幣為首的加密貨幣是否能夠取代法幣?

在探究此類問題之前,我想先講一個小故事。

去年年初,母親新到一個幼兒園上班,辛苦工作一個月後沒見發工資,詢問後才得知工資直接打到微信零錢中了。我還記得母親那會著急的表情,生怕這一串數字被偷走或是篡改。經過我耐心的解釋,母親才將信將疑地放下了手機。

上個月,我回家後和家人出去遊玩,在街邊買小吃結賬時看到母親也掏出了手機準備掃二維碼。我略帶驚訝地笑問到:“媽你現在也這麼時尚啦?”母親回答:“以前不知道微信支付的好處,既然沒有危險,現在這樣多方便啊,連錢包都不用帶。”

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母親就徹底轉變了自己的支付觀念。由此可見,從傳統紙幣轉化為虛擬貨幣已經成為了社會趨勢,連老一輩人都不例外。

細心的朋友已經發現,周圍朋友在生活中使用現金的越來越少,使用微信、支付寶支付的人越來越多。可以說,網上支付已經逐漸代替了法幣。

準確來說,比特幣與微信零錢同屬於數字貨幣,兩者最大的差別就是是否去中心化。微信的運營商為騰訊,也就是說只要騰訊不倒閉,其就會為微信零錢提供安全保障,而且與紙幣的兌換比例永遠保持1:1。

而去中心化也是一把雙刃劍。騰訊的良好口碑固然是微信零錢長期保值的憑仗,但是假使騰訊突然遭受黑客攻擊,一夜之間損失大量資金,不能為用戶提供提現服務,這時微信零錢中的一串數字將一文不值。

幸運的是,微信零錢的安全性已經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因此微信與用戶之間建立了堅實的信任基礎,用戶不用再擔心自己的金額會不翼而飛。而比特幣的最長鏈機制、防篡改特性、不可偽造特性等,也都為其提供了安全保障。相關研究表明,用戶最擔心的51 %比特幣攻擊對於攻擊者來說是徒勞的,因為這些攻擊需要“大量支出”,卻“幾乎沒有財務回報”,該研究報告得出的結論是,比特幣是安全的。

但是,以比特幣為首的加密貨幣想要與微信零錢一樣代替法幣,成為普通大眾群體可以接受的貨幣,實際上還缺少兩個字:穩定。

雖然價格受市場需求影響是加密貨幣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但普通群眾可不這麼想,他們不希望整天看著K線過日子。那有沒有基本穩定或者持續上漲的加密貨幣呢?一些新的數字通證如OLO則相對來說受到市場的壓力比較小,而TSL——全球社群節點推廣糖果計劃就是通過OLO為紐帶的穩定社群項目。

前段時間,外界對比特幣等加密貨幣的罵聲一片,總結起來無外乎三種原因。第一,加密貨幣的“過度神化”光環褪去,信徒倒戈;第二,許多動機不純的投機者在法律禁止前多次借用ICO的名義“割韭菜”,使用戶產生了不信任感;第三,大多數人沒有意識到加密貨幣的真實價值。

準確來說,比特幣的發展歷程確實像是傳銷的手段,但是與傳銷最大的區別就是比特幣是有真實價值的。去年幣價暴跌,投機者發現比特幣並不像宣傳中是躺著賺錢的手段,由於自己被當做韭菜才開罵的,要不為何在牛市時不曾聽過他們罵過一言一句?

比特幣應當是全球流通數字貨幣的代表,而不該是投機者賺錢的工具。

我認為,比特幣終將成為世界上流通最廣的貨幣,人人持有,紙幣將成為歷史,整個地球最終成為一個超級大國,貨幣統一。

這是願景,也是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