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20可400公里一劍封喉!未來空戰決殺策略“A射B導”解密

殲20可400公里一劍封喉!未來空戰決殺策略“A射B導”解密

劍童:鑄劍師,我最近聽說了一個“A射B導”的說法,說是美國人已經實現了這種戰法,那以後是不是派架轟炸機裝滿AIM120當“武庫截擊機”就行了是嗎?

殲20可400公里一劍封喉!未來空戰決殺策略“A射B導”解密

鑄劍師:“A射B導”,字面上的意思是平臺A發射彈藥但並不負責制導,而是有平臺B進行制導。從廣義上來說,衛星制導彈藥就是一種典型的“A射B導”。我們常說的飛機或者軍艦發射導彈,再由預警機或者別的軍艦、飛機進行引導,可以定義為狹義的“A射B導”。這種戰術在美帝那邊叫做協同接戰能力(Cooperative Engagement Capability,CEC)。當然,“A射B導”只是協同接戰能力的一種形式,CEC的主要作用在於通過將各種艦艇、預警機等平臺的傳感器利用數據鏈連接在一起,從而在各平臺間建立準確的戰場信息態勢並共享信息。

在現代戰爭中,對敵方空中戰機的攔截和攻擊已經進入了主動雷達制導視距外空空、防空導彈的時代。前者的典型代表是美國的AIM120和中國的PL12(前幾天的米格21殺手),後者的典型代表是美國的標準6和中國的紅旗9。和標準2採用的半主動雷達引導頭只有接收機沒有發射機不同,主動雷達制導導彈有著一套完整的雷達系統,因此被譽為“發射後不管”的導彈。這種主動雷達制導體制,從理論上給了導彈無限的火力通道——而阿利伯克驅逐艦發射半主動雷達的標準2的時候只能用3臺火控雷達進行分時引導,火力通道只有9個,也就是一艘驅逐艦最多隻能同時引導9枚標準2進行防空作戰。因此,一些網友說,我軍052D的有源相控陣雷達(AESA)+海紅旗9的組合,其實就是把一批導彈發射到目標附近就行了。

殲20可400公里一劍封喉!未來空戰決殺策略“A射B導”解密

然而現代戰爭中,“發射後不管”其實仍然是一種奢望。導彈的彈徑和電力有限,雷達功率不大,比如AIM120的主動雷達(標準6也用同款雷達),對RCS=5平方米的目標(約等於蘇30的RCS,殲10也就1平方米左右),鎖定距離僅為25公里。也就是說,在防空導彈的100公里以上射程和空空導彈的50公里以上射程中,只有主動雷達鎖定後的很短距離才能做到“發射後不管”。在飛行時間以分鐘計的情況下,以音速飛行的目標每分鐘可運動20公里,將很容易逃出導彈主動雷達的視場。因此,如果要追求命中率,仍然需要發射平臺在導彈飛機的中段進行持續引導。

在這個過程中,戰艦的雷達要保持照射——對於宙斯盾來說,發射標準6也就比標準2多出3個火力通道。這種要求對於戰鬥機來說更為致命——發射導彈的戰鬥機必須繼續對目標進行照射——也就是必須繼續將機頭對準目標。在這種情況下,勢必也將迅速進入對方導彈的鎖定範圍。因此,任何一個理智的飛行員都應該時刻把自身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在發射中距彈的同時一旦受到對方中距彈的攔截,就必然會第一時間放棄引導而選擇脫離。因此,現代空戰很可能將變成發射——引導——放棄的浪射中距彈的無聊遊戲。為了破解這個無聊的遊戲,科學家們想出了各種辦法,其中的一種,就是“A射B導”。

殲20可400公里一劍封喉!未來空戰決殺策略“A射B導”解密

“A射B導”的雛形在 1996年就已經出現了。當年1月,在夏威夷太平洋導彈靶場,一艘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伊利湖號(USS LakeErie CG-70)在本身雷達完全沒有偵測到目標的情況下,通過傳輸自安裝在夏威夷考艾島山頂的地面雷達(地面雷達安裝了兩套設備,其中既有後來成為E2D預警機用的UHF預警雷達,也有X波段照射雷達),發射了四枚標準-2型防空導彈,導彈在山頂雷達的制導下分別命中了四架不同高度的次音速靶機。

這次試驗可以說離實戰還差得很遠。地面雷達位置是固定的,導彈因為缺乏主動制導能力而需要陸基的X波段雷達進行照射制導。在戰爭中,體積龐大的陸基X波段雷達搬上空中平臺顯然不現實。因此,要實現“A射B導”,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導彈的主動制導問題。

殲20可400公里一劍封喉!未來空戰決殺策略“A射B導”解密

2009年5月8日,美國成功進行標準六型(SM-6)防空導彈搭配E-2D空中預警機進行的協同接戰(CEC)測試,由一架E-2D透過CEC為另一個平臺發射的一枚標準6進行導控,成功擊落了從陸地上飛來的巡航導彈靶。這次試驗就可以說非常接近實戰了。在這次測試中,預警機將雷達搜索到的目標粗信息通過數據鏈傳至飛行中的導彈,將導彈引導到可以鎖定靶機的距離,再由標準6的主動雷達引導擊毀目標。

“A射B導”的過程,實質就是一場引導的接力。然而,從原理上來說,防空導彈的“A射B導”難度和空空導彈“A射B導”難度不可同日而語,而防空導彈實現“A射B導”的實戰意義也遠遠沒有空空導彈“A射B導”的實戰意義重大。防空導彈因為對彈體尺寸和重量的限制較少,例如標準6都是6.5米長、1.5噸重的龐然大物,而AIM120中距彈才3.65米長、0.15噸重,所以儘管受到0高度發射的不利影響,射程可以仍然做得很遠。因此在實戰中,很少有載人飛機敢於直接挑戰標準6為主力的先進防空體系,而以巡航導彈、反輻射導彈為代表的防區外打擊在標準6+密集陣+海拉姆的組合防禦中往往也很難找到破綻。再加上防空導彈“A射B導”增加的射程範圍往往在艦載戰鬥機的防區內,使得美國海軍使用防空導彈“A射B導”進行超遠程攔截的機會其實並不多。

殲20可400公里一劍封喉!未來空戰決殺策略“A射B導”解密

在空-空作戰中,“A射B導”的作用由於當下作戰模式的巨大缺陷而更顯其革命性價值。如果能夠實現成熟的空對空的“A射B導”,那麼戰鬥機完全可以在發射後立即脫離,將引導工作交給預警機完成。預警機利用巨大的雷達持續引導導彈將目標納入主動雷達射程。這將大大提升空戰的作戰效率,甚至引起空軍軍種建設的革命性變化——戰鬥機完全可以被淘汰,體型類似於轟炸機的大型空對空導彈載機甚至可以大行其道,防空導彈將迅速大型化,其射程將取決於引導平臺的搜索距離,甚至將出現400公里以上的實戰射程。空戰程序將變為簡單的發射——脫離——引導,這簡直就是一種夢幻般的優勢。

殲20可400公里一劍封喉!未來空戰決殺策略“A射B導”解密

然而要建立這種優勢,需要克服很多的困難。

首先要克服的困難是誤差。防空導彈的“A射B導”過程中,作為中繼引導的預警機航線固定、速度慢、電磁環境乾淨、發射平臺穩定、目標飛行路線固定,所以技術上的成熟使得命中幾乎是必然的。然而發射機和引導機相互之間的位置關係的測量會產生額外的誤差,多出的一個座標系轉換過程中會產生額外的誤差、發射機和制導機慣性座標系間的偏轉角測量也會產生額外的誤差。這些誤差積累起來,會對“A射B導”狀態下導彈的命中率產生較大的影響。

其次要克服的困難是引導平臺的先天不足。如果用預警機引導,那麼預警機將會進入窄視場模式求得更高的目標刷新率和精度,更加集中波束到目標上求得更遠的引導距離。因此會大大影響預警機的整體態勢感知能力,甚至會威脅到預警機本身的安全。如果不使用預警機進行引導,雷達的功率又達不到在較遠空域進行安全引導的要求。

殲20可400公里一劍封喉!未來空戰決殺策略“A射B導”解密

最後要克服的困難是高速信息處理能力的不足。在複雜電磁環境下,數據鏈發射機的功率還達不到400公里級別的高速數據交換水平。

總而言之,“A射B導”是劃時代、有前途的空戰技術,是顛覆性、碾壓式的全新手段。然而所面臨的重重困難並沒有取得決定性的突破,“A射B導”的實現仍然任重道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