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女|她是中国历史上首位正牌和亲公主,功绩不亚于王昭君!

我们都熟知昭君出塞和文成公主和亲的故事,她们为维护民族团结做出了巨大贡献,是古代政治联姻的典范,而历史上还有一位和亲公主的事迹却鲜为人知,她就是西汉公主刘细君。

才女|她是中国历史上首位正牌和亲公主,功绩不亚于王昭君!

纵观中国联姻史,和亲的女子大多是宫女、臣女等由皇帝册封为“公主”头衔的假公主,就连王昭君原本也只个小宫女,临时被册封为“公主”送往匈奴和亲的。真正的金枝玉叶皇帝才不舍得让他们去偏远的蛮夷之地受苦呢!这就是联姻背后的黑幕,联姻双方大都心知肚明。而刘细君具有正宗的皇家血脉,是名副其实的汉室公主。也是第一位和亲的正宗公主,她的和亲史比昭君出塞早了72年,被后世誉为“第一位名传史册的和亲公主”。

才女|她是中国历史上首位正牌和亲公主,功绩不亚于王昭君!

其高祖是汉文帝刘恒,曾祖是汉景帝刘启,祖父是汉武帝刘彻之兄刘非,父亲是江都王刘建,史称刘细君为“江都公主”。那么这样一位金枝玉叶的公主怎么就被送去远离家乡万里之外做政治联姻的牺牲品呢?

细君的父亲刘建荒淫无道并企图谋反,谋反未成后自缢,细君母以同谋罪被斩。当时,细君因年幼而幸免于难。就这样细君便成了罪臣之女,流落在外,后经汉武帝的儿子广陵王刘胥多番找寻,才得以认祖归宗。被带入长安宫中生活,并有专人教以读书。细君聪明伶俐,即能诗善文,并且精通音律,出落的才貌双全,深受广陵王的喜爱。

当时西汉要联姻的乌苏国对西汉的政权极为重要,也是西汉与乌苏国第一次联姻,在这种情势下,如果还是派出一位假冒的公主和亲,这显得既不真诚又不尊重对方,汉武帝便想起了这位没有爹娘疼爱的宗室侄孙女,兼具皇家的血统与才貌气质,是一位再合适不过的人选了。

才女|她是中国历史上首位正牌和亲公主,功绩不亚于王昭君!

就这样,细君公主一下子被刘彻抛去了万里之遥的异国他乡。而且要嫁的乌孙王还是个70多岁的老头,虽然非常不情愿,但有何办法呢!

到达乌苏国的刘细君,语言不通,饮食不适,居住简陋等情形使她极度思念自己的家乡,然而她也深知自己代表的是西汉,是整个国家的利益,牢记其担负汉朝边疆安宁的使命,她不负众望充分发挥了政治上的才干与能力,笼络和团结了乌苏王身边的重要人员,并因其知识渊博、多才多艺、不卑不亢而赢得了乌孙国上下的敬重。让西汉与乌苏国保持了十年之久的政治联盟。为汉朝人民带来了长久的安宁,更为两族人民的交流做出了贡献。为维护民族团结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极大地发挥了这次和亲的作用。这次和亲无疑是空前成功的。

才女|她是中国历史上首位正牌和亲公主,功绩不亚于王昭君!

前面说过,刘细君能诗善文,精通音律。来到乌孙国后,她虽身在他乡,但心却依然在汉朝,面对不通的语言环境,面对陌生的面孔,她是何等的悲苦、哀愁难解难消,才华横溢的她挥笔写下: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旃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表达了在塞外生活的艰难和对故乡的无比的思念之情。这就是有名的《悲愁歌》也被班固收录于《汉书》中,成为我国最早的边塞诗。

刘细君还是琵琶的发明人,身在异乡,细君思乡情切,家乡的音乐是最好的慰籍,从而设计出来一款伟大的民族乐器“琵琶”。同时也把汉地音乐文明带入蛮荒之地。细君公主和亲还为乌孙国带去了汉朝的典章、礼制、伶人、百工匠师等等。乌孙国随着汉公主的到来,开始建造房屋、种桑养蚕,极大地丰富、提高了当地人的生活水平。

才女|她是中国历史上首位正牌和亲公主,功绩不亚于王昭君!

后来乌孙老国王病逝,他的孙子继承了王位,按照乌孙的习俗,兄弟可以和寡嫂结婚,儿子可以和非亲生的寡母结婚,甚至祖父尚在,孙子竟可以和后祖母结婚。然而,深受中原文化礼仪影响的刘细君对此难以接受,为此专门请示了汉武帝。考虑到当时紧张的局势之后,汉武帝回信“从其国俗,欲与乌孙共灭胡”。细君只得听从安排,再次牺牲了自己。嫁与老乌孙王之孙军须靡后生下了一个女儿。然而,此后刘细君对家乡的怀念愈发深刻,加之产后失调,抑郁成疾,一年后病逝于乌孙。

才女|她是中国历史上首位正牌和亲公主,功绩不亚于王昭君!

这位风华绝代、为国家稳定和安宁奉献了自己青春的女子,就这样早早地结束了自己悲苦的一生。斯人已逝,让我们永记这位伟大的乌孙公主——刘细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