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互聯網,殺死熊孩子成了政治正確

點擊上方藍色小字,關注綜合素質平臺

在中國互聯網,殺死熊孩子成了政治正確


米學君語:

關於熊孩子,每個人都有很多話講,因為有孩子的地方,總會有一兩個熊孩子出沒。想起來前兩天去了一趟醫院,遇到的驚險一幕。

那個醫院人很多,走廊擺滿了床位,加上婦產科基本都是孕婦居多,正在排隊突然聽到一個孕婦“啊”的一聲慘叫,原來,是有個熊孩子在走廊拿消毒水玩,噴到了人家眼睛裡了。那個消毒水是掛在每一間病房門口的,大人肯定不會去動,但是保不準孩子好奇就去按了噴壺,剛好那位孕婦就在走廊病床上躺著休息,一下子著了道。

結果是孩子家長出面道歉,陪著孕婦去樓下眼科做檢查清洗,後來聽說還好消毒水濃度不大,清洗後,孕婦情況比較穩定。想想,如果是其他毒性較高的液體傷到眼睛,後果不堪設想,加上孕婦體質本來就金貴,不能用藥,更不能驚嚇,碰到這樣的事情也是令人揪心了。

我們在走廊看到那個熊孩子當場被父母責罵了一頓,哭起來,被奶奶摟著,或者說護著,孩子媽媽覺得過意不去,揍了他一下,逼著讓他給孕婦道歉,小傢伙才可憐巴巴的說了聲:“對不起”,然後躲進了奶奶的懷裡。


在中國互聯網,殺死熊孩子成了政治正確


有時候,碰到這樣的熊孩子,真的是恨不得“大打出手”。網絡輿論裡,幾乎也是一邊倒的“討伐”,殊不知,孩子之所以為孩子,正是因為他們生性好奇愛動,而且不分場合,他甚至把醫院當遊樂場,按下噴壺的那一刻,他並不知道會噴出什麼,或者傷到別人眼睛。

經歷此次事件後,熊孩子是否能夠長點教訓,從此就改了很難說,倒是家長務必要上點心,這次小傷損失了了,下次出現難以挽回的後果就很難說了。不過,最令人欣慰的是:那位被傷到眼睛的孕婦,在情況穩定後,還安慰小男孩說:“沒事了,阿姨原諒你了,不要哭了。”

回來後,我一直在思考熊孩子的問題,孩子的頑劣究竟是誰造成的?家長出現問題後又該如何教育引導?社會對於熊孩子難道就必須“喊打喊殺”嗎?是否能夠寬容的說一句“我原諒你了”?


在中國互聯網,殺死熊孩子成了政治正確


仇孩症就是巨嬰症,本質是內心無能,欺軟怕硬。


01

殺死那個“熊孩子”?

4月27日,遂寧一位21歲的男子在公交車上毆打7歲的小孩,因為小孩在車上玩鬧踢到了他,就如同《金剛》裡的巨獸一樣反覆摜摔小孩兒,並用腳拼命踩小孩的頭,現在小孩正在醫院接受治療。而據新聞說,是年輕男子先去挑逗小孩才有了孩子的騷擾動作,最後釀成慘案。

在中國互聯網,殺死熊孩子成了政治正確


前段時間同樣也發生過類似的事情, 寶雞一家餐廳內,一名4歲小男孩跑進門時,掀起的軟簾碰到了坐在門邊的一位孕婦。隨後,該孕婦在孩子手持碗筷跑出門時故意伸腳將其絆倒,並同丈夫舉杯慶祝。


在中國互聯網,殺死熊孩子成了政治正確



面對臨座食客的指證,孕婦先是抵賴不認,在調出監控後又藉口肚子疼離開。

然而畫面顯示,她不但是故意所為,實際上,還在短時間內進行了一次“預演”,以確認孩子一定會被絆翻。

據悉跌倒的“熊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臟病,不能受到劇烈刺激,事後曾留院觀察。涉事孕婦在網絡壓力下投案自首,身份是麻醉醫生。

倒是孩子的父母因對方懷孕而大度不追究責任,更顯示出孕婦夫妻的狷介下作和毫無擔當。


在中國互聯網,殺死熊孩子成了政治正確



一年之前,在大連一間餐廳中,因為4歲的女孩吵鬧,鄰桌的女大學生連踹孩子座椅。

當時,還有不少輿論認為“對熊孩子就不該客氣”。完全偏離了一個成熟社會,一個成年人士應有的包容和剋制。

直到這次更為惡劣的“懟死熊孩子”事件爆發後,網民才開始對各種被痛點文中妖魔化的“熊孩子”有了一絲質疑。

“如何一陣見血地徹底擊潰熊孩子和熊家長”,“怎麼樣不動聲色地對付熊孩子”,“如何給熊孩子留下點童年陰影”……

打開以逼格著稱的知乎,在“熊孩子”主題下逾有4000個類似的提問。而答案中,無論是連扇7個耳光,抬腿照臉踹,還是倒拎雙腳讓孩子舔糞,都會引得知乎er們大仇得報般的叫好:

“暢快淋漓大快人心,對待有些人就要存從本能。”“人人都下一點狠手,世界就能擁有美好的明天。”

號召以暴制“敵”的高票留言一個賽一個狠,乍一看,還以為是要打ISIS。

前文的孕婦必是怒刷了不少有關“熊孩子”的流量文,僅僅是被門簾碰了一下,滿腔怨氣瞬間升級,迅速精準一招取勝。如果不是有監控鐵證,這位小姐姐轉頭還能泡製兩篇《熊孩子在飯店撒潑,衝撞孕婦幾至流產》,《自己的孩子不管教,就會有人替你管教》

新媒體猶如鬥獸場,隔段時間就要拋出個撕出血的話題餵養它。從賤人、low逼到各色婊、熊孩子。一個戾氣滿滿的新概念不斷髮明出來,在不斷的挑戰人們的神經的同時,也在不斷突破下限,鼓吹族群對立。

鍵盤俠需要靶子,營銷號需要爆款,咪蒙老師教導大家打完痛點打爽點,替讀者罵出心裡話,怎麼偏激怎麼來。而知乎這個以反咪蒙著稱的大本營,無數的大V也在反咪蒙同時,不折不扣地執行咪蒙的路線。

那些沉浸在“這世界上充滿了熊孩子和熊家長”氛圍中,視“熊孩子”為假想敵,毫無愧疚傷害兒童、殘害兒童的人根本也沒有興趣瞭解兒童教育、社會公德,所謂的“對付”、“摧毀”、“管教”、“擊潰”,都是霸凌的託詞。

在懟死熊孩子的背後,其實他們心裡面的真實所想是:“如何名正言順地以大欺小,用暴力懲罰我討厭的弱者。”

只要想一想就明白了,那些號稱“對待熊孩子,一頓毒打是他唯一能聽得懂的語言”的人,如果你面對的是兩百斤、大花臂的壯漢,你還敢這麼囂(裝)張(逼)嗎?

不會的,當面對一臉橫肉滿身紋身的壯漢時,同樣是這些為殺死“熊孩子”叫好的人,會轉過頭來苦口婆心地教育你,“遠離垃圾人。

02

是誰在無節操鼓動戾氣?

妖魔化無法自證清白的兒童,這股吐槽風颳了有一陣子了,並且愈演愈烈,畫風離奇,快比得上中世紀獵殺女巫了。

以至於霍老爺這種孩爹每次帶娃出門都戰戰兢兢,生怕因為一個不注意便被釘在“每個熊孩子背後都有一個熊家長”的恥辱柱上。問題是,我真沒有看到過那麼多如網帖般登峰造極,不可救藥的“熊孩子”。

事實上,近年固然發生過少女摔嬰、高空擲物、割安全繩等惡性事件,但不少被數家媒體競相轉載的“熊孩子有多駭人聽聞”的段子集合,很多源自無法取證的網帖故事。

一則稱:一位妹子親眼目睹了一名四年級,身高1米4,體重120多斤的熊孩子猛推孕婦。當被問及為什麼要這樣做的時候,這個熊孩子悠閒地吃著零食,不以為意地說:“我看電視上孕婦摔了會流產,我就想看看推倒她會不會也流產。”


在中國互聯網,殺死熊孩子成了政治正確



另一則稱:我朋友說,在飯店裡,一名姑娘因為不讓鄰座的熊孩子玩自己的手機,被對方在家長的縱容下用滾湯淋頭,慘遭毀容。問題是,一個小孩是如何能神速舉起熱鍋扣在大人的頭上呢?

知乎上“被熊孩子破壞了自己的手辦/電腦/單反/收藏是一種怎樣的體驗”提問下,高票答案稱,熊孩子毀壞了自己價值645988元的名錶,還企圖盜竊一隻10600元的美度指揮官。鬧上法庭後熊孩子被判故意毀壞他人私有物品罪和盜竊罪。

這條收集了1447個讚的回答因為在“中國裁判文書網”上找不到備案而被網友質疑為編造。

被多個營銷號轉載的《當熊孩子遇到化妝品,真正的史詩級災難片開始了》,號稱孩子糟蹋了tom ford的腮紅,nars的雙色眼影等數萬元的化妝品,事後被證實是擺拍。

對此,《北京青年報》嚴厲批判:僅僅幾則未經核實的網帖,就點燃了大家對熊孩子的恐懼和憤怒。節奏是多麼好帶,情緒是多麼廉價。表演者們除了煽動起仇視“熊孩子”這個抽象群體的情緒外,一文不值。

然而,沒有人關心事實真相,沒有人關心思索現象,讀者更熱衷沉浸於自己腦補的正義快感中。甚至在許多人看來,事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個網帖是否讓自己有所共鳴。


在中國互聯網,殺死熊孩子成了政治正確



在這種“懟熊孩子=政治正確”的推波助瀾下,被4歲女童吵到的女大學生理直氣壯飛去一腳,事後承認自己是因為心情不好遷怒於人。被小男孩無意碰觸的孕婦醫生首先想到的如何報復,事後心知肚明自己理虧所以抵賴逃離。

一邊是幼兒,一邊是成人,一個是無意,一是個故意。那些天天叫囂要收拾熊孩子的人,從來沒問過作為成年人的自己是否擁有該有的成熟。

03

熊孩子或許可恨?但仇嬰也是一種病

好奇、愛動、貪玩,打鬧,原本是孩子的天性。

在嚐到流量甜頭的營銷文中,這一切都被無限誇大,成為了孩子的不可饒恕的原罪。編故事張口就來,在這個標準下,所有的孩子就是熊孩子。

3歲孩子哭幾聲是熊。4歲孩子跑兩步是熊。同車的孩子眼饞IPAD,教育熊孩子的辦法是放A片給人家看。電影院裡有小孩吵鬧,教育熊孩子的辦法是怒扇兩巴掌逃跑。春節還沒到,已經有人在問:“怎麼整治過年時來家裡的熊孩子們。”


這些人的同理心大概都被熊吃了吧。

去年,河南一父親帶孩子在銀行辦理業務。填單桌在2歲女孩輕輕一扒下傾塌,被砸中的孩子不治身亡。即便是這樣的意外,仍然有人評論“熊孩子作死”,卑劣惡毒到令人髮指。

仇孩已經成了一種流行病,但是正如我們所說的,之所以有這種情緒,正是因為,兒童被攻擊後無力反擊。

仇孩症就是巨嬰症,本質是內心無能,欺軟怕硬。


在中國互聯網,殺死熊孩子成了政治正確



在飯店中腳踹女童的大學生,因為跟男友吵架而遷怒於孩子;絆倒男孩的孕婦,連光明正大批評孩子的勇氣都沒有,偷摸暗自報復還不敢承認。

毋庸置疑,在中文網絡中,聲音最大的就是年輕人,所以網絡中年輕人的言論有驚人的寬容。

但20幾歲的人了卻不懂何為情緒管理,不懂何為社會良俗,不懂何為換位思考,這些人才是破壞公共秩序和社會公德的作俑者,他們不僅需要為自己的行為道歉、也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而那些被爽文帶節奏自嗨,硬掰出道德優越感的人,永遠不承認自己素質低下,內心窩囊。一秒前被《放牛班的春天》感動得眼淚汪汪,轉過頭來就打著正義與教育的幌子實施集體霸凌。

他們招惹不起碰瓷老太、地痞流氓、公司領導,在地鐵上看到性騷擾,在校園中看到暴力不敢吭聲,更不可能像那位P大姑娘一樣為了他人的正義挺身而出。

他們能做的就是打著“你不好好教育孩子,自然會有人替你教育”的擋箭牌,將憤怒的鐵拳砸向4歲的小孩兒,嗯,偷偷地。本質上說,持“熊孩子活該”和“穿著性感活該被強姦”是一個邏輯,這是一種虛假的正義,是對弱者光明正大地戕害,熊孩子也有錯,但無論如何不該被這樣虐待。

這種虛假正義的根源,不是因為熊孩子有多可惡,而是施暴者在胸中積蓄了太多對社會,對上司,對各種無力反抗的人和事太多的戾氣,而宣洩口是一個柔弱的兒童罷了,這種行為的主角與陝西米脂的那個慘案的製造者如出一轍,只有輕重之別。

以成人的高度要求孩子,以孩子的高度要求自己,以正義之名行報復之事。

聯合國1989年通過的《兒童權利公約》中寫道:教育應本著諒解、和平和寬容的精神培育兒童。這也是人類文明社會的公認底線。即使是中國,也有“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傳統,如果連這都做不到,也請用對待成人的態度對待兒童,不會對成人做的事,同樣不要因為兒童的弱勢對兒童做

鼓吹對兒童施暴,鼓吹殺死熊孩子,其實就是鼓吹弱肉強食,但我敢保證,這純粹是一群價值觀扭曲者的意淫,而以能在隨時隨地遇到熊孩子的人群來說,你一定不會喜歡一個“殺死熊孩子”的世界,通常能在公共場合和社交場合對兒童的行為失控的人,常常是這個社會的弱者,在你沉浸於對弱者施暴的爽點時,有無數人可以把你踩在地上碾壓。

上文是米學君偶然看到的一篇文章,雖然有點為熊孩子正名的味道,不過,聯想到此前在醫院的所見,要教育熊孩子,首先是要了解孩子,懷著寬容之心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孩子能夠理解的語言、行為引導和教育他,才能減少意外的發生。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能健康成長,不禍害人。


往期熱文

在中國互聯網,殺死熊孩子成了政治正確

在中國互聯網,殺死熊孩子成了政治正確

在中國互聯網,殺死熊孩子成了政治正確

在中國互聯網,殺死熊孩子成了政治正確

在中國互聯網,殺死熊孩子成了政治正確

< END >



家有熊孩子舉個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