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仁貴傳奇

薛仁貴

薛仁貴傳奇

薛仁貴名禮,字仁貴,薛家因他父親薛軌早逝而家道中落。薛仁貴少年時家境貧寒、地位卑微,以種田為業。他準備遷葬先輩的墳墓,其妻柳氏說:"有出眾的才幹,要等到機遇才能發揮。如今皇帝親征遼東,招募驍勇的將領,這是難得的時機,您何不爭取立功揚名?富貴之後回家,再遷葬也不算遲。"薛仁貴應允,於是去見將軍張士貴應徵,自此步入軍旅。

嶄露頭角

貞觀十八年(644年)十一月,李世民命平壤道行軍大總管張亮、遼東道行軍大總管李勣分別率領水、陸兩軍,進攻高句麗,次年二月,李世民親征高句麗。在遼東安地戰場上,薛仁貴屢立戰功,但此時他還只是一個小兵,進不到高層的眼中,想要升官快,就必須要進入高層的眼中,要讓他們記住自己,而此時在這裡最大的就是皇帝,於是有一次,李世民親自命諸將率軍分頭進擊。此時薛仁貴見機會到了,與眾不同的身著白衣,手持戟槍,腰挎雙弓,大呼衝陣,所向無敵,高句麗軍望之披靡。唐軍大舉跟進,高句麗軍大敗,被斬首兩萬餘級。這樣拉風的表演落入李世民眼中,戰後,李世民特意召見當時只是普通士卒的薛仁貴。李世民賜他馬二匹、絹四十匹及俘虜十人為奴,並升其為遊擊將軍、雲泉府果毅。在之後的戰役中也屢立戰功。

三箭定天山

龍朔元年(661),鐵勒進犯唐邊。薛仁貴為鐵勒道行軍副大總管。龍朔二年(662) ,回紇鐵勒九姓突厥(九個部落聯盟)得知唐軍將至,便聚兵10餘萬人,憑藉天山有利地形,阻擊唐軍。當年三月初一,唐軍與鐵勒交戰於天山,鐵勒派幾十員大將前來挑戰,薛仁貴應聲出戰,獨挑幾十人,連發三箭,敵人3員將領綴馬而亡,敵大軍見之,立即混亂,薛仁貴指揮大軍趁勢掩殺,遂不時,敵人大軍投降.因為鐵勒騷擾唐邊境達數十年之久,薛仁貴命令將投降兵就地活埋,以除後患,從此回紇九姓突厥衰落.當時世間流傳歌謠"將軍三箭定天山,戰士長歌入漢關。"

降伏高句麗

乾封元年,李治任命李勣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兼安撫大使,出任遼東前線最高指揮官。薛仁貴也參與了此次徵高句麗之役。總章元年(668年)二月,薛仁貴攜勝率三千人進攻高句麗重鎮扶余城。這時,部將都以兵少,勸他不要輕進。薛仁貴說:"兵員在於會用,不在人多。"於是率軍出征。這次戰役,他身先士卒,共殺死、俘虜高句麗軍一萬餘人,攻拔扶余城。唐軍一時聲威大振,扶余川四十餘城,紛紛望風降服。

之後薛仁貴一路凱歌,與李勣大軍會師於高句麗都城平壤城外,攻陷平壤,擒獲泉男建。至此,高句麗滅亡。薛仁貴以功授右威衛大將軍兼檢校安東都護,封平陽郡公,率兵二萬人留守平壤。薛仁貴移至新城,撫養孤兒,贍養老人,治理盜賊,提拔任用高句麗的人才,表彰獎勵品德高尚、行為優異的百姓。一時間,高句麗人都非常喜悅,甚至忘卻亡國之痛。

兵敗大非川

咸亨元年(670年),唐朝為了打擊吐蕃和光復吐谷渾,出動五萬大軍護送吐谷渾王還青海,以薛仁貴為邏娑道行軍大總管,阿史那道真、郭待封為副總管。

郭待封是名將郭孝恪之子,曾為鄯城鎮守,他不甘心屈居薛仁貴之下,經常違抗薛仁貴的節制。唐軍抵達青海湖南面的大非川,將要趕往烏海,薛仁貴對郭待封說:"烏海地勢險要毒氣又多,我軍進必死之地,真是條險路,但是行軍迅速就會成功,緩慢就會失敗。這裡大非嶺寬闊平坦,可以設置兩座營柵,把全部軍需物資藏在營柵裡,留下一萬人守衛,我軍快速挺進,乘敵人沒有準備去襲擊他,就可消滅了。"

薛仁貴率軍先行,至河口遭逢吐蕃軍。薛仁貴擊破吐蕃,斬獲略盡,收穫其牛羊等萬餘頭,回軍至烏海城,以待後援。郭待封傲慢,不聽從薛仁貴之命,領著糧草輜重等緩緩前行。等郭待封軍進至烏海時,吐蕃二十餘萬大軍來救烏海,進擊郭待封軍,郭待封軍慘敗,軍糧及輜重都被吐蕃軍擄掠而去。薛仁貴只得退軍,屯駐於大非川。吐蕃派出四十餘萬大軍進攻唐軍,唐軍不敵,大敗。薛仁貴無奈,只好與吐蕃大將論欽陵約和,才得以退軍,然而吐谷渾自此淪陷。因為戰敗,薛仁貴被革職除名為平民。

雲州大捷

永淳元年(682年),阿史德元珍進犯幷州與單于都護府北境,又入侵雲州,薛仁貴此時已經69歲了,奉命征討。突厥人問:"唐朝的將領是誰?"回答說:"薛仁貴。"突厥人說:"我聽說薛將軍流放到象州已經死了,怎能復生?"薛仁貴脫掉頭盔去見他們,突厥人仔細一看大驚失色,都下馬排隊拜揖,漸漸逃走。薛仁貴乘勢追擊,大敗突厥軍,斬殺上萬人,俘虜兩萬餘人,奪取駝馬牛羊三萬餘頭,取得雲州大捷。

他征戰數十年,大敗九姓鐵勒,降服高句麗,擊破突厥,功勳卓著,留下了"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遼東"、"仁政高麗國"、"愛民象州城"、"脫帽退萬敵"等典故。683年,薛仁貴帶著他那波瀾壯闊的一生去世,終年七十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