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氣重與脾虛的關係?

在五行中最重要的就是相生,相剋。

什麼是相剋?五行相剋就好比滷水點豆腐,就好比老鼠怕貓,一物降一物。世間萬物總是相生相剋,一個東西再厲害,總有一個東西可以降伏它。

而在五行木火土金水中,能夠制約剋制水的便是土,而土對應的臟器是哪個呢,正是我們的脾。所以從中醫五行中,我們可以先簡單的明白脾是可以剋制水的。而我們身體中的溼氣重,正是水津代謝有問題,讓運化不了的水份停留在我們的身體皮膚,孔竅,臟器,三焦之中。所以我們先要明確脾是可以剋制溼氣的。

溼氣重與脾虛的關係?


臨床上會有這樣的病人,每次看病,都會說自己的溼氣很重,吃了幾幅藥自己覺得好些了,過段時間再來看病,又覺得自己溼氣又回來了,為什麼溼氣這些病邪會反覆、長期存在體內呢?

為什麼溼氣重的病人,過段時間就要來看病祛溼,可是總不能徹底治癒呢?

當一種病邪,長期停在體內的時候,我們就應該深入思考了,這是為什麼?


這便是人體內部的制約機制出了問題,臨床上很多病人體內溼邪重,吃了很多除溼的藥物,還是溼邪重,每逢夏天,身上總愛長一些溼疹,舌苔也是厚膩的。反覆除溼固然是一種辦法,但並非最佳的辦法,最佳辦法是找到人體內可以剋制溼邪的天敵,即什麼臟腑能夠剋制溼邪。剛才講了那麼多,哪一個臟腑是溼邪的剋星呢?相信大家現在都知道,是脾。


中醫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人體臟腑器官,營衛經絡,機體五官孔竅,全都是賴於脾胃的運化,我們的元氣,精氣的滋養也全是賴於脾胃。中醫認為,五臟六腑接受氣於胃,才能發揮正常的作用,所以脾胃的強弱與人體的健康,生命都有密切關係。

著名的中醫家張景嶽說過,胃氣為養生之主,養生當以脾胃為先。脾胃健旺,水谷精微化源充足,則精氣充盛,臟腑功能強盛,形體健康,精神好。脾胃是促進和調節機體新陳代謝的關節,保證生命活動能正常進行。

溼氣重與脾虛的關係?


脾主溼,喜燥惡溼。脾臟對體內的水溼具有運化的作用,能促進水液的代謝。如果脾臟功能出現了問題,溼邪就會在體內氾濫。單純針對溼邪用藥,雖然可以起效,但很難徹底治癒。

中醫說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是什麼意思,是說任何一種病邪侵犯人體,都是因為與之相對應的正氣不足,就是剋制病邪的東西弱了,所以人體才生病。所以溼邪盛,是因為脾虛,而脾虛又會導致溼邪盛。脾臟喜燥惡溼,這是它的個性,也是脾臟的生理特性。當人體溼邪偏重時,脾臟會被溼邪所困,脾臟的功能就得不到正常的發揮,溼邪代謝也會受到影響,這樣反過來進一步加重體內的溼邪,形成惡性循環。

治療溼邪為患的疾病,健脾利溼,打破惡性循環,變成良性循環,身體才會越來越健康。

溼氣重與脾虛的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