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魏,東周三家聯手攻打秦國,被白起反殺二十四萬人

話說魏襄王和韓襄王在同一年去世,韓、魏朝野動盪。公元前294年,秦昭王派兵攻打韓國,秦國將領向壽奪取了武始,左庶長白起奪取了新城。

韓國見勢不妙趕緊派遣使臣前往魏國,請求增援。商鞅變法後的秦國日益強大迫使韓、魏早已經有同盟關係,所以魏王並沒有作壁上觀。立馬下令,命大將公孫喜(又名犀武)點齊人馬,前去解圍。於是魏、韓國君起傾國之兵對秦國進行反攻,此時東周也派兵加入魏、韓聯軍,一同攻打秦國。

韓,魏,東周三家聯手攻打秦國,被白起反殺二十四萬人

看到如此局勢秦國朝野隨即部署應對策略,秦昭王在丞相魏冉的推薦下,將白起升任左更,接替向壽出任主將。

同年,韓國派出名將暴鳶,領兵八萬,魏國派出名將公孫喜,領兵十六萬。【這兩位將軍曾在“垂沙之戰”中大敗楚軍,可謂久經沙場,成名已久。】韓魏聯軍聲勢很大,卻沒有進攻秦國境內,只在韓魏秦交界的城池“伊闕”,據險扼守,等著秦軍來打。,秦國方面兵力卻不及韓、魏、東周聯軍的一半。

韓,魏,東周三家聯手攻打秦國,被白起反殺二十四萬人

伊闕地勢險要,是秦國東出中原的必經之道。伊水向北流入伊闕,從前大禹疏導此山以通水。兩座山相對,遠望好像門闕,伊水從中間流過,向北流,所以稱為伊闕。

白起站在伊闕的緩山坡上,眺望韓魏兩軍。韓軍居前,其友軍魏軍的位置比韓軍略錯後,處於韓軍側面略後。情報兵帶來消息,韓魏兩軍主帥貌合神離,兩軍互相推諉、各自保存實力,誰都不願先與秦軍交戰,都在等著對方先與秦軍火拼,好坐收漁翁之利。

韓,魏,東周三家聯手攻打秦國,被白起反殺二十四萬人

白起針對這種情況,決定採取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的戰術。

白起先設少量疑兵同韓軍對陣,擺出要進攻韓軍的架勢,韓國軍隊不知虛實,被秦國疑兵牽制。

白起抽調自己精銳主力繞道聯軍後方,乘魏軍不備,突然向魏軍發起攻擊。魏軍毫無防備,被殺得措手不及,情急之下被迫在伊闕山的狹隘地區倉促應戰,陣形來不及統一調度,紛紜各自為戰,或奔或鬥,迅即慘敗。

韓國軍隊得知魏軍被瞬間擊潰後,軍心不穩。士兵譁變,主帥控制不住頹勢,又想到虎狼一般的秦軍,一個個已是未戰先怯,韓國軍隊的側翼已經完全暴露在強大的秦軍主力面前,白起便集中兵力從正面和側翼夾擊韓軍,韓軍很快潰敗,一時間,韓國軍隊潰敗而逃。主將暴鳶逃走了。白起乘勝追擊,全殲韓軍,順勢奪下五座城池。

韓,魏,東周三家聯手攻打秦國,被白起反殺二十四萬人

全殲韓魏聯軍24萬人,殺主將暴鳶,俘虜魏軍主將主帥公孫喜並處決,佔領伊闕及五座城池。伊闕之戰是白起的成名戰,也是秦國成為大國而後統一六國的開幕之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