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商銀行vs 微眾銀行: 不同賽道上,一場暗搓搓的較量

網商銀行vs 微眾銀行: 不同賽道上,一場暗搓搓的較量|十字財經

文|李意安

民營銀行自試點啟動至今,發展態勢備受關注。

近日,金融時報發佈《中國民營銀行發展報告》稱,儘管有部分民營銀行在探索過程中遇到困難,但整體發展態勢良好,各項指標數高於商業銀行平均水平,其中尤以微眾銀行與網商銀行增速最為突出。

作為首批開業的民營銀行,因為分別背靠阿里和騰訊,自成立以來,網商銀行和微眾銀行的命運就一直被持續關注和比較。

但事實上,作為民營銀行的雙子星,網商和微眾的發展路徑所折射的不僅僅是阿里、騰訊的瑜亮之爭,也是小微金融和消費金融的業態起伏。

細品網商和微眾兩家銀行的名字,就可以感知其定位的不同,前者專注“商”,後者則服務於“眾”。

1.

民營銀行雙子星

3月5日,網商銀行召開董事會。董事會期間傳出高管人事變動消息,除螞蟻金服總裁胡曉明將接任井賢棟成為網商銀行董事長以外,網商銀行原副行長金曉龍據傳將升任網商銀行行長,原行長黃浩則會在螞蟻金服體系內擔任更高的職位。

雖然,上述安排仍需等待監管部門的正式批覆,某種程度而言,網商銀行的人事變動與其業務發展的脈絡息息相關。

公開資料顯示,即將升任網商銀行行長的金曉龍曾任平安銀行小企業金融事業部及網絡金融事業部總裁、現金管理部總經理、深圳發展銀行現金管理部總經理等職位。2017年3月加盟網商銀行擔任副行長以來,網商銀行在小微領域跑馬圈地速度驚人,這與金曉龍過往豐富的小企業服務經驗不無關係。

去年6月,網商銀行成立三週年大會曾宣佈,提前2年完成了第一階段目標,服務小微企業數量突破1000萬,今年3月1日,金曉龍透露,目前,網商銀行與超過400家金融機構實現合作,已服務超過1500萬家小微企業。同時,還給自己加了一個新的KPI:3年內讓全國的路邊攤都能貸到款。

可以想見,隨著金曉龍升任行長,這個KPI或將成為網商銀行下一步最重要的攻堅目標。

雖然微眾銀行也有小微企業服務,但根據微眾銀行方面公佈的數據來看,小微業務的上線時間是2017年,到2018年12月也僅僅服務了34萬戶小微企業。微眾銀行真正聚焦的業務核心依舊是為個人消費者提供消費信貸業務。

微眾銀行瞄準的是無抵押消費金融市場,雖然也有小微企業貸、微車貸等貸款穿品,但核心產品“微粒貸”無論在規模還是利潤貢獻佔比上都佔據了微眾銀行整體業務的主流。

基於微信生態的微粒貸天生坐擁微信的流量入口,一方面他讓微粒貸擁有了海量的C端數據作為精準獲客和風控的基礎,另一方面,這也吸引了批量的金融機構蜂擁而至,與微粒貸合作,以聯合貸的形式撬動槓桿,將規模做大。

2018年報尚未出爐,最新的公開數據是,截至2017年底,微眾銀行已經累計向1200萬人放貸8700億元。

這是微眾銀行過去四年多的發展脈絡。

2.

暗搓搓的較量

以眼下的發展態勢來看,網商銀行可能選擇了更難走的一條路。

事實上,在傳統銀行業務中,小微金融和消費金融雖然都屬於零售銀行的範疇體系,但兩者背後的產品思路和風控邏輯卻有著很大差別。

一方面,消費信貸的利率平均都要比經營性貸款利率要高,從其產品端顯示的數據大致可以統計出,微眾的年化利率平均在14%-18%,網商銀行在12%左右。

另一方面,從成本的角度來考量,小微企業貸款存在獲客難度大、成本高、利潤薄、收益低等特點,為觸達到更多的小微企業和個體經營者,不但需要在產品、系統、技術、風控等層面修煉自身內功,也需要對一些產業合作方進行外延扶持,比如對一些isv(獨立開發商)給予渠道分傭等激勵。隨著商戶拓展的不斷提速,讓利小微企業和扶持產業帶來的成本壓力勢必會壓縮一部分利潤空間。從網商銀行方面公佈的數據來看,2018年網商給到小微企業的平均貸款利率就較2017年下降了1個百分點。

當然,微眾銀行的貸款業務也並非只有微粒貸,微眾銀行也有小微企業貸、微車貸,但這兩款產品僅僅在微眾銀行的APP上體現,流量成本略高,但在整體業務中佔比不高,因此總體成本可控。微粒貸基於微信生態的九宮格頁面中,先天的流量優勢給微粒貸注入的能量,使得微粒貸迄今為止在微眾銀行的整體業務貢獻中佔據著絕對優勢。因此,整體而言,相較網商銀行,微眾成本優勢明顯。

雖然2018年年報數據尚未出爐,但就2017年的歷史數據來看,在營收、利潤、放貸規模等業績數據的表現確實遜於微眾銀行。但事實上,互聯網銀行因為經營業態基於互聯網,其評判標準與傳統銀行不盡相同,尤其是對於這兩家背景特殊的銀行而言,僅以業績論英雄未免過於單純了。

由於根植於不同的基因,兩家銀行從一開始就呈現出了極為不同的組織形態。

網商銀行是由螞蟻金服發起成立的,前身是阿里小貸,服務小微企業和個體經營者。自始至終,網商銀行都根植於螞蟻金服的服務體系。從成立開始,網商銀行就明確只服務貸款需求100萬以下的小微企業群體。憑藉此前服務B端的數據沉澱和技術積累,網商銀行在小微金融方面擁有天然的數據和技術優勢。伴隨著移動支付在線下的跑馬圈地,網商銀行的服務對象則從線上網商進一步拓展至線下碼商,甚至是三農用戶。在這過程中,螞蟻金服運作呈現出了更為明顯的互聯網特徵,每一階段的目標制定都以服務的小微企業數為導向,對服務客戶數等規模數據的關注度似乎超過盈利本身。

而微眾銀行僅僅是騰訊金融版圖中的一塊拼圖。在騰訊的金融版圖中,還有微信支付、財付通、理財通、微保、區塊鏈等等。騰訊一直沒有建立金融業務的獨立事業群,也沒有統一品牌。騰訊總裁劉熾平曾坦言,金融是個專業度非常高的領域,騰訊對此有一顆非常敬畏的心,對於騰訊的金融科技未來要如何去發展,騰訊自己也沒有標準答案。因此,各項金融業務獨立發展被視作是騰訊的一種戰略選擇。

然而,更緊湊的業務結構下,網商銀行在螞蟻金服體系中展現出的協同性確實遠強於微眾銀行之於騰訊體系。

首先,網商銀行服務B端的能力疊加螞蟻金服體系內的支付寶、花唄、借唄、芝麻信用等C端服務的產品,讓螞蟻金服的服務彈性大大增加。曾有螞蟻內部人士向十字財經形容“希望對B端而言,螞蟻金服提供的產品就像樂高的積木一樣,按照他們的需求任意組合、無縫適配”。而這也意味著,網商銀行相當程度的業務貢獻體現在螞蟻金服體系內。

其次,來自螞蟻金服各個產品矩陣積累的大數據能夠進一步豐富風控模型,這位為網商服務的小微業務提供了更好的風控依據。“服務3000萬小微商戶,覆蓋到路邊小攤販”本意味著市場將進一步下沉,也意味著更高的成本和風險。金曉龍之所以敢如此放話,這或許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