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一塊風水寶地,二十五里內同時兩座都城兩個皇帝

中國古代有一塊風水寶地,位於一個四面環山的盆地中,在隋朝時期,25裡範圍內同時有兩個都城,兩個皇帝。

古代一塊風水寶地,二十五里內同時兩座都城兩個皇帝

考古學家許宏曾著文詳述洛河河道的變遷:整個洛陽盆地,西高東低。伊、洛兩大歷史名河橫貫其中。“十三朝故都”洛陽遺留下五大都邑遺址。它們綿延分佈於長達30多公里的盆地中心地帶,由西向東分別是東周王城、隋唐洛陽城、漢魏洛陽城、二里頭遺址、偃師商城,被譽為華夏文明腹心地區的五顆明珠。

漢魏洛陽城歷經西周成周城,西漢劉邦最初定都,東漢光武帝定都,曹魏定都,西晉定都,北魏孝遷都後擴建後規模達到極致。分為宮城、內城和外郭城三重城圈,面積100平方公里,是西漢長安城的2.6倍、隋唐長安城的1.5倍,是古代中國最大的都城。

古代一塊風水寶地,二十五里內同時兩座都城兩個皇帝

東西魏時期這裡成為爭奪的主戰場,雙方几次爭奪易手,逐漸破落。隋煬帝以北面邙山翠雲峰,南邊伊闕為軸線修建了橫跨洛河的新城,周邊山川拱衛帝都,城市彷彿天上紫薇宮。

古代一塊風水寶地,二十五里內同時兩座都城兩個皇帝

洛陽城建城不久,隋末天下大亂,各地起義軍大小不下100支,參加的人數達數百萬。公元618年,瓦崗軍李密建國號魏,自稱魏公,定都漢魏洛陽城。

公元619年),王世充改國號鄭,國都洛陽。兩個皇帝,相距僅25華里。

古代一塊風水寶地,二十五里內同時兩座都城兩個皇帝

唐武德元年九月,王世充挑選精銳兵馬2萬餘人,馬2000餘匹,屯兵通濟渠南,在渠上架起三座橋,以便與瓦崗軍決戰。

李密率軍離開金墉城迎戰,在偃師安營紮寨。王世充的鄭軍利用邙山地形,晚上潛伏溪谷之中,次日凌晨,動員部隊誓死衝鋒,未等李密軍成列,搶先發起猛攻。李密軍戰敗,其部將裴仁基、祖君彥等數十人被俘。王世充圍攻偃師,瓦崗在偃師的守將鄭頲的士兵暗中叛變。

瓦崗軍將領數十人被俘,陳智略、張童仁、單雄信等投降。李密及王伯當、賈閏甫率殘部2萬人進入關中,投降了唐王朝。其他將帥和州縣首領,如李公逸、裴行儼、羅士信、周法明、程咬金、秦叔寶、杜才幹、徐圓朗、周文舉、王當仁、劉黑闥等,後大多數轉投唐朝或竇建德。魏徵前往河北,暫時歸附了竇建德,後隨徐世勣、張善相、張亮等投降唐朝。

古代一塊風水寶地,二十五里內同時兩座都城兩個皇帝

此後,唐軍李世民與王世充,竇建德三方又在河洛地區激戰,一戰奠定了唐朝統一霸業。到唐貞觀年間,廢漢魏洛陽城,25裡雙都城成為了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