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国及全球稻米市场分析及2019-2030年展望

国内现货市场

2018年,中国稻谷产量、质量、价格均出现下降。全球稻谷生产增长对世界价格产生压制,中国政府下调稻谷最低收购价,银行大幅缩减农业信贷,带来2018年中国稻谷出现下滑。

从BOABC监测来看,2018年中国稻谷价格2645元/吨,较上年下降5.06%,较2014年历史最高水平下降7.86%。其中,粳稻年度价格2929元/吨,中晚稻价格2606元/吨,早籼稻价格为2400元/吨,较上年分别4.63%、5.55%和5.05%。

横向来看,2018年小麦、玉米、水稻、大麦、高粱、大豆等6种主要粮食作物中,小麦和稻谷在国家政策压力下出现下滑,分别下降1.05%和5.06%;大豆受到贸易战影响,价格下滑5.21%;玉米、大麦、高粱等饲料量和工业用粮价格在市场供求和宏观环境的推动下出现明显上涨,分别上涨10.23%、10.84%和15.61%。6种粮食作物总体平均上涨4.23%。

较近年来历史高位,总体粮食平均价下降3.50%;其中玉米价格下降24.58%;大豆下降20.32%。小麦下降5.95%。粮食价格总体上涨是由单一市场的供求和宏观经济的共同决定的,预计后期仍将总体上涨。

纵向来看,1990年以后的近30年中,我国稻谷价格仅在1996-2002年出现较长周期的价格下滑,其余年份以上行为主。最近几年再次出现一个下行的周期。30年间稻谷价格总体价格呈现上涨态势,2015年最高价格较1991年最低价上涨3.99倍,上涨带来生产收益提升推动粮食稻谷生产提升,有力保证我国口粮安全供应。

具体来看,1990年代前期属于计划经济范畴,粮食价格极低,稻谷平均价的在583元/吨,1991年下降571元/吨的低位;随后逐年上涨,1993年国家完全放开粮食市场,1994年粮食价格出现大幅上涨,由809元/吨上涨到1423元/吨,到1995年稻谷价格达到历史极大值,年度均价为1642元/吨,较1991年上涨188%。经历大幅上涨,带来农民收益大幅上涨,带动劳动者生产积极性,高价水平维持到1996年,1997年中国稻谷产量突破2亿吨,这一产量水平直到2011年才突破。同年国际市场发生亚洲金融危机,对国内经济产生冲击,大宗商品,尤其是农产品价格持续下滑,价格低位一直持续2002年。2002年中国稻谷价格较1997年高位水平下降37.4%,为30年来最长周期价格下滑。面对世界经济的严重不景气给世界政治带来严重负面负面影响,为解决国内矛盾,小布什在2003年第二次海湾战争爆发,导致美元大幅贬值,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价格持续下滑带来国内稻谷生产降低新低谷底水平,产量较1997年高位水平下降近20%;微观和宏观共同推动2003年稻谷也出现大幅上涨。第二次美湾战争,中国粮价大幅上涨;

其间,各地相继取消农业税,支持农业生产,产量增长明显,2005年稻谷价格再度下滑,收购期间国家对中晚稻和粳稻实行最低收购政策。2005年末宣布全面取消农业税,结束中国2000多年农业税制度,从形式上和国家政策文件开始工业反哺农业。

2005-2015年,国家持续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带来稻谷价格经历最长周期价格上涨,2015年国内稻谷价格较2005年上涨的179%,接近上次188%最高涨幅,较1991年上涨4.99倍。

稻谷价格非市场化政策带来价格持续上涨也在一定程度上带来我国整体物价刚性上涨,农资、劳动力,土地价格全面持续上涨,农民种植利润没有实现根本提升,但是导致中国稻谷国际竞争力明显下降。

2015年国家停止稻谷最低收购价上调,稻谷价格出现下滑,2016年国家首先下调早籼稻价格,总体价格下滑。2017年国家全面下调稻谷最低收购,但是美元贬值,宏观经济形势影响,稻谷价格出现小幅上涨。2018年国家再度全面下调稻谷最低收购价格,但是美元贬值抑制世界大米价格下滑,但是中国价格远远高于世界水平,国内价格下滑,国际价格上涨。当前国内价格较最高水平已经下降7.86%,其中早稻下降9.77%; 2019年政府继续下调稻谷最低收购价,各品种同比下调60元/吨,粳稻最低收购价水平下降近20%,籼稻价格降幅10%。国家支持价格下调幅度将会基本到位。

图1. 1 中国稻谷年度价格,1991-2018年


2018中国及全球稻米市场分析及2019-2030年展望


图1. 2 中国稻谷分品种年度价格走势,2003-2018


2018中国及全球稻米市场分析及2019-2030年展望


数据来源:BOABC《中国粮食行业研究周度报告》

表1 不同粮食年度价格及年度变化对比,2013-2018


2018中国及全球稻米市场分析及2019-2030年展望

数据来源:BOABC《中国粮食行业研究周度报告》

中国大米价格

2018年国内大米年度价格为4237元/吨,较上年下降0.16%。其中,粳米价格4763元/吨,籼米均价为3953元/吨,较上年分别上涨3.21%和下降2.23%。尽管稻谷价格出现明显下滑,但是大米价格保持坚挺,尤其粳米价格出现明显一定幅度的上涨。

对比稻谷和大米价格显示1)我国粮食流通市场存在明显额价格刚性;2)东北粳米的价格变化显示的2018年东北地区的粳稻确实出现减产。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大米价格同稻谷价格走势基本一致。大米方面,1997-2002年下降为主,1996到2000年大米价格下降39%。其后基本以上涨为主,2005、2013、2018年出现小幅下降。2018年大米价格较2003年上涨的1.78倍,高于同期的1.57倍的上涨幅度。

图1.3 中国大米年度价格走势,1996-2018


2018中国及全球稻米市场分析及2019-2030年展望


图1.4 中国大米分品种年度价格走势,2000-2018

2018中国及全球稻米市场分析及2019-2030年展望


国际大米价格

全球大米经历2013-2016年连续4年下降,全球稻谷生产受到严重的负面影响,到2016年谷底出现反弹。2017年全球主要国家大米美元价格年度平均价482美元/吨,较上年上涨1.71%。

2018年继续上涨,达到517美元/吨,较上年上涨8.46%;为4年来的高位水平。2018年全球稻谷价格较2009年以来历史最低水平恢复上涨9.12%;较2012年最高水平低18%, 2018年世界稻谷价格属于恢复性上涨。

图1.5 全球普通大米价格年度走势,2009-2018

2018中国及全球稻米市场分析及2019-2030年展望

泰国大米价格走势分析

国际市场大米价格可以从世界主要出口国泰国曼谷价格来观察,国际市场近30年经历三次价格下滑。其中,1992-1993价格下滑周期较短,价格下滑17.52%;而后价格大幅上涨,两年达到最大涨幅41.85%,带来生产恢复和后期价格大跌。

1997-2001持续5年,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本次价格下滑49.64%,降到30年来的最低水平;而后在更大幅度价格上涨,2002-2012年10年大米价格总体持续上涨,累计价格上涨2.24倍;受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中国4万亿投资和中国的最低收购价制度及泰国英拉政府也采取中国的最低收购价制度,抑制泰国大米价格下滑。但是政府大量投资和大宗商品收储并不是不能解决全球金融危机根本之策,只是暂缓危机。

2013年国际大米价格再次出现下滑,2013-2015年国际大米价格持续下滑,降幅达到31.03%;最近两年依然处在低位徘徊阶段。

2018年全球主要监测地区大米美元价格全面上涨,其中中国的籼米和粳米折合美元价格也出现上涨,美元贬值是本轮世界大米价格上涨重要推动力量,中国反周期粮食政策和美国发起贸易战负面影响,抑制2018年大幅上涨,同时也抑制的世界生产恢复,预计 2019年世界稻谷价格仍将继续呈现恢复性上涨态势。预计后期全球稻谷价格依然存在较大反弹空间。

图1.6 泰国大米曼谷出口价格历史走势分析

2018中国及全球稻米市场分析及2019-2030年展望


中外稻谷现货价格比走势

监测地区来看,20118年中国粳米、籼米、美国籼米价格最高,缺少市场竞争力,南亚地区价格较低,考虑运输费用,优势优势趋弱。东南亚地区大米到达中国市场优势相对明显。

年度价格变化来看,美国、越南和巴基斯坦价格上涨幅度较大;越南大米价格上涨明显,但是优势依然明显,推动了越南大米向周边地区的出口。

图1.7 2018年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大米年度价格及变化情况对比

2018中国及全球稻米市场分析及2019-2030年展望


图1.8 全球及主要地区稻谷年度价格,1999-2018年

2018中国及全球稻米市场分析及2019-2030年展望

数据来源:BOABC《中国粮食行业研究周度报告》

对比历史价格来看,2010年之前中国籼米在国际市场中具有一定的优势,2010年之后,尤其2012年之后国内大米价格明显高于国际价格,进口大米在沿海及南方地区优势明显,国内改革势在必行。大幅提供高农村养老金发放水平,推定农村地区养老社会化,从而便利农业生产社会化和产业化;推定农业社会化生产服务,大幅提高中国农业生产力水平,从新恢复中国稻谷产业全球竞争力水平,为提升中国经济的全球竞争力奠定基础。

表2 全球及主要国家普通大米年度价格及变化,2015-2018

2018中国及全球稻米市场分析及2019-2030年展望

数据来源:BOABC《中国粮食行业研究周度报告》

《中国粮食市场专题研究报告》简介:

《中国粮食市场研究周报》为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公司的核心报告之一,公司创办时出版发行的第一份定期报告,也是中国大陆市场第一份定期详细跟踪研究中国各类粮食品种及全部粮食的供需状况的报告,报告同时高度关注产品市场价格、行业发展状况、大型企业的经营状况。

报告详细跟踪、分析中国国内及各省(市)稻谷、玉米、水稻、大麦、大豆、薯类等粮食品种的生产和消费情况,对主要地区的粮食及制品的价格进行持续跟踪,通过粮食产量、消费结构、价格的跟踪全面分析中国居民的消费水平的变化,预测中国的粮食的生产与供求平衡。

在跟踪和研究国内粮食生产和供求平衡的过程,对全球主要粮食品种及全球主要地区的生产、消费和价格进行监测和预测。通过国内国外粮食的供求、价格等因素的监测和跟踪全面把握中国及全球粮食安全状况进行全面的把握,便利企业粮食生产、加工、流通企业的对市场的全面的把握,以便赢得市场先机,确保企业在市场竞争占得先机,取得经营利润的最大化。

在对粮食市场的全面研究和跟踪的基础上,报告也对农粮食品产业经济的运行状况进行全面的监测分析也预测,把该产业国民经济的各部门进行详细的对比研究,把握行业发展的先机,确保企业集团的战略方向合理性,实现企业集团的持续不断的成长,推动企业迅速成为中国及世界经济的中重要成员。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粮食、棉花、石油、金属及矿石等大宗商品具有明显的金融产品的属性,价格的变化趋势还受到全球宏观经济显著影响,报告不仅关注粮食产业和粮食市场,同时也对宏观环境的变化在报告的得到体现,便利报告使用者的对市场和产业的环境进项全面的把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