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國及全球稻米市場分析及2019-2030年展望

國內現貨市場

2018年,中國稻穀產量、質量、價格均出現下降。全球稻穀生產增長對世界價格產生壓制,中國政府下調稻穀最低收購價,銀行大幅縮減農業信貸,帶來2018年中國稻穀出現下滑。

從BOABC監測來看,2018年中國稻穀價格2645元/噸,較上年下降5.06%,較2014年曆史最高水平下降7.86%。其中,粳稻年度價格2929元/噸,中晚稻價格2606元/噸,早秈稻價格為2400元/噸,較上年分別4.63%、5.55%和5.05%。

橫向來看,2018年小麥、玉米、水稻、大麥、高粱、大豆等6種主要糧食作物中,小麥和稻穀在國家政策壓力下出現下滑,分別下降1.05%和5.06%;大豆受到貿易戰影響,價格下滑5.21%;玉米、大麥、高粱等飼料量和工業用糧價格在市場供求和宏觀環境的推動下出現明顯上漲,分別上漲10.23%、10.84%和15.61%。6種糧食作物總體平均上漲4.23%。

較近年來歷史高位,總體糧食平均價下降3.50%;其中玉米價格下降24.58%;大豆下降20.32%。小麥下降5.95%。糧食價格總體上漲是由單一市場的供求和宏觀經濟的共同決定的,預計後期仍將總體上漲。

縱向來看,1990年以後的近30年中,我國稻穀價格僅在1996-2002年出現較長週期的價格下滑,其餘年份以上行為主。最近幾年再次出現一個下行的週期。30年間稻穀價格總體價格呈現上漲態勢,2015年最高價格較1991年最低價上漲3.99倍,上漲帶來生產收益提升推動糧食稻穀生產提升,有力保證我國口糧安全供應。

具體來看,1990年代前期屬於計劃經濟範疇,糧食價格極低,稻穀平均價的在583元/噸,1991年下降571元/噸的低位;隨後逐年上漲,1993年國家完全放開糧食市場,1994年糧食價格出現大幅上漲,由809元/噸上漲到1423元/噸,到1995年稻穀價格達到歷史極大值,年度均價為1642元/噸,較1991年上漲188%。經歷大幅上漲,帶來農民收益大幅上漲,帶動勞動者生產積極性,高價水平維持到1996年,1997年中國稻穀產量突破2億噸,這一產量水平直到2011年才突破。同年國際市場發生亞洲金融危機,對國內經濟產生衝擊,大宗商品,尤其是農產品價格持續下滑,價格低位一直持續2002年。2002年中國稻穀價格較1997年高位水平下降37.4%,為30年來最長週期價格下滑。面對世界經濟的嚴重不景氣給世界政治帶來嚴重負面負面影響,為解決國內矛盾,小布什在2003年第二次海灣戰爭爆發,導致美元大幅貶值,全球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上漲。價格持續下滑帶來國內稻穀生產降低新低谷底水平,產量較1997年高位水平下降近20%;微觀和宏觀共同推動2003年稻穀也出現大幅上漲。第二次美灣戰爭,中國糧價大幅上漲;

其間,各地相繼取消農業稅,支持農業生產,產量增長明顯,2005年稻穀價格再度下滑,收購期間國家對中晚稻和粳稻實行最低收購政策。2005年末宣佈全面取消農業稅,結束中國2000多年農業稅制度,從形式上和國家政策文件開始工業反哺農業。

2005-2015年,國家持續提高稻穀最低收購價,帶來稻穀價格經歷最長週期價格上漲,2015年國內稻穀價格較2005年上漲的179%,接近上次188%最高漲幅,較1991年上漲4.99倍。

稻穀價格非市場化政策帶來價格持續上漲也在一定程度上帶來我國整體物價剛性上漲,農資、勞動力,土地價格全面持續上漲,農民種植利潤沒有實現根本提升,但是導致中國稻穀國際競爭力明顯下降。

2015年國家停止稻穀最低收購價上調,稻穀價格出現下滑,2016年國家首先下調早秈稻價格,總體價格下滑。2017年國家全面下調稻穀最低收購,但是美元貶值,宏觀經濟形勢影響,稻穀價格出現小幅上漲。2018年國家再度全面下調稻穀最低收購價格,但是美元貶值抑制世界大米價格下滑,但是中國價格遠遠高於世界水平,國內價格下滑,國際價格上漲。當前國內價格較最高水平已經下降7.86%,其中早稻下降9.77%; 2019年政府繼續下調稻穀最低收購價,各品種同比下調60元/噸,粳稻最低收購價水平下降近20%,秈稻價格降幅10%。國家支持價格下調幅度將會基本到位。

圖1. 1 中國稻穀年度價格,1991-2018年


2018中國及全球稻米市場分析及2019-2030年展望


圖1. 2 中國稻穀分品種年度價格走勢,2003-2018


2018中國及全球稻米市場分析及2019-2030年展望


數據來源:BOABC《中國糧食行業研究周度報告》

表1 不同糧食年度價格及年度變化對比,2013-2018


2018中國及全球稻米市場分析及2019-2030年展望

數據來源:BOABC《中國糧食行業研究周度報告》

中國大米價格

2018年國內大米年度價格為4237元/噸,較上年下降0.16%。其中,粳米價格4763元/噸,秈米均價為3953元/噸,較上年分別上漲3.21%和下降2.23%。儘管稻穀價格出現明顯下滑,但是大米價格保持堅挺,尤其粳米價格出現明顯一定幅度的上漲。

對比稻穀和大米價格顯示1)我國糧食流通市場存在明顯額價格剛性;2)東北粳米的價格變化顯示的2018年東北地區的粳稻確實出現減產。

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大米價格同稻穀價格走勢基本一致。大米方面,1997-2002年下降為主,1996到2000年大米價格下降39%。其後基本以上漲為主,2005、2013、2018年出現小幅下降。2018年大米價格較2003年上漲的1.78倍,高於同期的1.57倍的上漲幅度。

圖1.3 中國大米年度價格走勢,1996-2018


2018中國及全球稻米市場分析及2019-2030年展望


圖1.4 中國大米分品種年度價格走勢,2000-2018

2018中國及全球稻米市場分析及2019-2030年展望


國際大米價格

全球大米經歷2013-2016年連續4年下降,全球稻穀生產受到嚴重的負面影響,到2016年穀底出現反彈。2017年全球主要國家大米美元價格年度平均價482美元/噸,較上年上漲1.71%。

2018年繼續上漲,達到517美元/噸,較上年上漲8.46%;為4年來的高位水平。2018年全球稻穀價格較2009年以來歷史最低水平恢復上漲9.12%;較2012年最高水平低18%, 2018年世界稻穀價格屬於恢復性上漲。

圖1.5 全球普通大米價格年度走勢,2009-2018

2018中國及全球稻米市場分析及2019-2030年展望

泰國大米價格走勢分析

國際市場大米價格可以從世界主要出口國泰國曼谷價格來觀察,國際市場近30年經歷三次價格下滑。其中,1992-1993價格下滑週期較短,價格下滑17.52%;而後價格大幅上漲,兩年達到最大漲幅41.85%,帶來生產恢復和後期價格大跌。

1997-2001持續5年,受到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本次價格下滑49.64%,降到30年來的最低水平;而後在更大幅度價格上漲,2002-2012年10年大米價格總體持續上漲,累計價格上漲2.24倍;受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影響,中國4萬億投資和中國的最低收購價制度及泰國英拉政府也採取中國的最低收購價制度,抑制泰國大米價格下滑。但是政府大量投資和大宗商品收儲並不是不能解決全球金融危機根本之策,只是暫緩危機。

2013年國際大米價格再次出現下滑,2013-2015年國際大米價格持續下滑,降幅達到31.03%;最近兩年依然處在低位徘徊階段。

2018年全球主要監測地區大米美元價格全面上漲,其中中國的秈米和粳米摺合美元價格也出現上漲,美元貶值是本輪世界大米價格上漲重要推動力量,中國反週期糧食政策和美國發起貿易戰負面影響,抑制2018年大幅上漲,同時也抑制的世界生產恢復,預計 2019年世界稻穀價格仍將繼續呈現恢復性上漲態勢。預計後期全球稻穀價格依然存在較大反彈空間。

圖1.6 泰國大米曼谷出口價格歷史走勢分析

2018中國及全球稻米市場分析及2019-2030年展望


中外稻穀現貨價格比走勢

監測地區來看,20118年中國粳米、秈米、美國秈米價格最高,缺少市場競爭力,南亞地區價格較低,考慮運輸費用,優勢優勢趨弱。東南亞地區大米到達中國市場優勢相對明顯。

年度價格變化來看,美國、越南和巴基斯坦價格上漲幅度較大;越南大米價格上漲明顯,但是優勢依然明顯,推動了越南大米向周邊地區的出口。

圖1.7 2018年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的大米年度價格及變化情況對比

2018中國及全球稻米市場分析及2019-2030年展望


圖1.8 全球及主要地區稻穀年度價格,1999-2018年

2018中國及全球稻米市場分析及2019-2030年展望

數據來源:BOABC《中國糧食行業研究周度報告》

對比歷史價格來看,2010年之前中國秈米在國際市場中具有一定的優勢,2010年之後,尤其2012年之後國內大米價格明顯高於國際價格,進口大米在沿海及南方地區優勢明顯,國內改革勢在必行。大幅提供高農村養老金髮放水平,推定農村地區養老社會化,從而便利農業生產社會化和產業化;推定農業社會化生產服務,大幅提高中國農業生產力水平,從新恢復中國稻穀產業全球競爭力水平,為提升中國經濟的全球競爭力奠定基礎。

表2 全球及主要國家普通大米年度價格及變化,2015-2018

2018中國及全球稻米市場分析及2019-2030年展望

數據來源:BOABC《中國糧食行業研究周度報告》

《中國糧食市場專題研究報告》簡介:

《中國糧食市場研究週報》為東方艾格農業諮詢公司的核心報告之一,公司創辦時出版發行的第一份定期報告,也是中國大陸市場第一份定期詳細跟蹤研究中國各類糧食品種及全部糧食的供需狀況的報告,報告同時高度關注產品市場價格、行業發展狀況、大型企業的經營狀況。

報告詳細跟蹤、分析中國國內及各省(市)稻穀、玉米、水稻、大麥、大豆、薯類等糧食品種的生產和消費情況,對主要地區的糧食及製品的價格進行持續跟蹤,通過糧食產量、消費結構、價格的跟蹤全面分析中國居民的消費水平的變化,預測中國的糧食的生產與供求平衡。

在跟蹤和研究國內糧食生產和供求平衡的過程,對全球主要糧食品種及全球主要地區的生產、消費和價格進行監測和預測。通過國內國外糧食的供求、價格等因素的監測和跟蹤全面把握中國及全球糧食安全狀況進行全面的把握,便利企業糧食生產、加工、流通企業的對市場的全面的把握,以便贏得市場先機,確保企業在市場競爭佔得先機,取得經營利潤的最大化。

在對糧食市場的全面研究和跟蹤的基礎上,報告也對農糧食品產業經濟的運行狀況進行全面的監測分析也預測,把該產業國民經濟的各部門進行詳細的對比研究,把握行業發展的先機,確保企業集團的戰略方向合理性,實現企業集團的持續不斷的成長,推動企業迅速成為中國及世界經濟的中重要成員。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糧食、棉花、石油、金屬及礦石等大宗商品具有明顯的金融產品的屬性,價格的變化趨勢還受到全球宏觀經濟顯著影響,報告不僅關注糧食產業和糧食市場,同時也對宏觀環境的變化在報告的得到體現,便利報告使用者的對市場和產業的環境進項全面的把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