閬中貢院一度叫川北道貢院,為什麼現在改名為清代四川貢院?

閬中貢院一度叫川北道貢院,為什麼現在改名為清代四川貢院?

1986年申報“省保”時,由於對科舉制度和清初閬中的省會地位知之不詳,認為閬中最大的官是道臺,現存貢院建築又經嘉慶間川北道黎學錦修復過,所以申報為“川北道貢院”。這個名稱,將閬中這座名勝古蹟的歷史地位貶低了二十年。

閬中貢院一度叫川北道貢院,為什麼現在改名為清代四川貢院?

隨著對科舉文化研究的深入和對當今科舉遺存狀況的瞭解,人們逐漸知道了這裡是閬中作為四川省會時期全省士子考舉人的地方,知道了清初閬中最大的官是四川巡撫、總督,更知道了今天尚保存有省級貢院遺蹟的,只有南京江南貢院的一座明遠樓和閬中這座相對完整的貢院。

這座貢院的珍貴价值和重要地位越來越引起學術界、旅遊界的關注。閬中市委、政府更十分重視,投資重建了當年修縣委招待所時拆毀的內簾工作區,全面修繕外簾建築,並以貢院春秋、試場經緯、鹿鳴盛會、登科博覽、科舉碑林五大主題板塊精心布展,使這裡成為全國著名、西部獨有、以文物圖片和“秀才趕考”等古裝實景演示活動較全面展示科舉文化的精品旅遊景點,也是規模最大的科舉博覽館之一。

閬中貢院一度叫川北道貢院,為什麼現在改名為清代四川貢院?

然而,二十年來被矮化、被貶低的 “川北道貢院”之名,與這一切是多麼的不相稱! 筆者以為,我們應以尊重歷史、尊重科學的態度,更正這一歷史的誤會。其理由有四:

(一)考察歷史,閬中在清初曾為四川省會,朝廷派往四川的軍政大員均駐節保寧,四川巡撫(後又設總督)、巡按、學政、布政使、按察使等省級官員均設衙署於閬中,這是史學界公認的史實。而在閬中舉行四川鄉試所設的貢院,是這個史實在今天還能看到的唯一的實物證據。明清時代只有省城才設貢院,只有省級鄉試才考舉人,對省級貢院冠以低一級的名稱,顯然失當。

(二)查一下從這裡考出的305名舉人的名單及其籍貫,不難看出五科鄉試的考生範圍,絕不是僅僅限於清代川北道所轄的25州縣。成都、重慶,川南的樂山、井研、馬邊,川東的達縣、涪州、黔江,還有清初屬四川管轄,雍正後劃歸湖北的建始,劃歸貴州的遵義、綏陽等等,都有士子赴閬中考試中舉。他們分屬成綿龍茂道、永寧道、建昌道、川東道,如果“道”這一級設貢院,不屬川北道管轄的各地士子為什麼會跑到“川北道貢院”來考試呢?

閬中貢院一度叫川北道貢院,為什麼現在改名為清代四川貢院?


(三)按明代和清初制度,“道”這一級屬省布政司、按察司派駐監察區的“分司”機構,從來沒有單獨主持科舉考試的職能;知縣、知府倒有在縣學、府學(文廟)主持童生考縣試、府試的職責。清乾隆間,道臺始成為省以下管轄府州縣的高級行政長官,但也沒有資格設貢院主持科考。在省級鄉試期間,初由皇帝欽派,後由駐省的總督、巡撫擔任“監臨”一職,是三場考試期間主持外簾考務的最高長官;而道臺只能在監臨之下擔任組織協調、監察工作的“提調”或“監試”。閬中首次鄉試期間,川北道李藻的職務便是“提調”。從規制的角度看,把省的貢院冠以道的名稱顯然是錯誤的。

(四)嘉慶間川北道黎學錦率屬重修保寧府試院,其前身即順治間的四川貢院,這是史志載明的事實。但這不是定名為“川北道貢院“的理由。哪一級的官員重建過、修繕過,就用他的級別來取名,按這樣的邏輯,閬中市人民政府剛剛主持全面補建修葺過貢院,乾脆叫“閬中市貢院”好了,這樣行嗎?

閬中貢院一度叫川北道貢院,為什麼現在改名為清代四川貢院?

當時的閬中市委書記了解“川北道貢院”名不符實的情況後,果斷地決定還原它應有的名稱。怎樣定名最為恰當?筆者將擬用名電話請教了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博導、央視“大家”欄目介紹過的著名清史專家和科舉文化專家、評審過閬中貢院布展策劃方案的王道成教授。王教授明確答覆:“川北道貢院”肯定是錯誤的,應當糾正;按歷史真實改為“清初四川貢院”最恰當;如果成都不再恢復貢院,不會發生“爭名”的問題,稱為“清代四川貢院”也是可以的。市委書記聽了王教授意見後,拍板定名為“清代四川貢院”,並責成有關部門儘快向文物主管部門申報訂正。

閬中貢院一度叫川北道貢院,為什麼現在改名為清代四川貢院?


“清代四川貢院”金字碑名已取代了二十年來的不實之名。筆者意見,在“清代四川貢院”石碑牆的對面,還應設一個“清代保寧府試院”的名碑,因為這座庭院建築作為“四川貢院”只有約二十年,之後作為“保寧府試院”卻長達二百餘年,兩塊名碑同時存在,才能反映歷史的真實。

但願近二百年來關於這座建築作為貢院時的考試時間、次數、地點等的“狐疑”和“懸念”,能在我們這一代澄清,以還原這座名勝古蹟的含金量,向海內外遊客準確地陳述其真實歷史。(文/嘉陵紋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