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家庭的詩意日常,看了《四個春天》哭倒在電影院

普通家庭的詩意日常,看了《四個春天》哭倒在電影院

2018年,第12屆FIRST電影展將最佳紀錄片獎頒給了《四個春天》,這部紀錄片目前收穫8.9的豆瓣評分,獲得了眾多觀眾的好評。

普通家庭的詩意日常,看了《四個春天》哭倒在電影院

《四個春天》是一部以真實家庭生活為背景的紀錄片。15歲離家,在異鄉漂泊多年的導演陸慶屹以自己南方小城裡的父母為主角,以一己之力記錄了他們的美麗日常。

在如詩的生活圖景中,緩緩雕刻出一個幸福家庭近二十年的溫柔變遷,以及他們如何以自己的方式面對流轉的時間、人生的得失起落。

每個普通家庭都有他的詩意

當時陸慶屹拍這個紀錄片是因為他在豆瓣上寫的《我爸》獲得了大量關注,日記底下都是善意的留言,這讓他開始審視自己的生活,看是否有什麼值得記錄的東西。

普通家庭的詩意日常,看了《四個春天》哭倒在電影院

從2013年到2016年,陸慶屹每年回貴州老家都堅持做一件事:舉著攝影機,記錄眼前父母的一切。這部紀錄片的成本僅1500元,是陸慶屹買三腳架的費用。

普通家庭的詩意日常,看了《四個春天》哭倒在電影院

他用鏡頭仔細收集著父母的勞作、歌唱、出遊、探親、歡聚與離別。

這裡看不到大城市的燈紅酒綠車如馬龍,沒有歐美大片裡的激烈打鬥懸念衝突。

“一屋三餐兩人四季”,記錄平淡生活中的真實美好,是電影的主旨。↓↓↓

普通家庭的詩意日常,看了《四個春天》哭倒在電影院

跨越山海 勿忘回家

影片開篇,一座貴州黔南的小縣城映入眼前,這裡和其它四線城市一樣閉塞靜謐,生活如流水般緩慢。

兩位老人正緩緩走入你的視野,他們一個扛著鋤頭,一個戴著草帽,揹著揹簍,沿著河邊的路往家裡走。

普通家庭的詩意日常,看了《四個春天》哭倒在電影院

父親陸運坤是個文藝男,二胡、小提琴、笛子、手風琴、細蕭,吹拉彈唱,他都喜歡搗鼓;母親的愛好是唱山歌、切菜、洗碗、縫紉,隨時隨地,都可以哼出曲調,就算繡花時,她腳也在踩拍子。

普通家庭的詩意日常,看了《四個春天》哭倒在電影院

這樣的溫存,在影片中時不時地出現。

她在飯桌上唱起《友誼之歌》,他在一旁慢慢跟上隨聲合唱;

普通家庭的詩意日常,看了《四個春天》哭倒在電影院

她在山野田地裡跳起舞,他在一旁默默地看著,看著她高興,他的笑顏也綻放了;

普通家庭的詩意日常,看了《四個春天》哭倒在電影院

她給他剃頭,他給她剪髮,到了紀念日,二人還會在兒女面前喝交杯酒。

普通家庭的詩意日常,看了《四個春天》哭倒在電影院

談不上神仙眷侶的生活,但處處透著舒服知足。

觀看片子的過程中,常常會被老人臉上的笑容感染。

普通家庭的詩意日常,看了《四個春天》哭倒在電影院

而網上對電影的批評聲音,多是說這根本不能算是一部電影,只是一部家庭紀錄片罷了。

想了想,竟然覺得說的也沒錯,這是一部平淡但是不平凡的片子,這個家庭可能是最普通的中國家庭,卻又是最不普通的。

普通家庭的詩意日常,看了《四個春天》哭倒在電影院

雖然並不富裕,雖然也有很多痛楚,但是這家人卻永遠樂觀向上,永遠熱愛生活。

生活即藝術,每個普通的家庭都有屬於他自己的詩意。

在這部紀錄片裡,有父母對遠行兒女的不捨和掛念,蘊含在天還未亮的清晨父親站在街頭對載著孩子遠去的出租車的目送當中。

普通家庭的詩意日常,看了《四個春天》哭倒在電影院

在這部紀錄片裡,有看著至親忍受病痛的折磨並最終離去的痛楚。但是在這部紀錄片裡,最多的卻是旺盛的生命力。

不管有什麼樣的困難,不管有什麼樣的苦楚,也依然會從生活中找到快樂的方式。哪怕是在生命最後的階段,哪怕遭受著病痛的折磨,面對鏡頭也會擺出鬼臉。

普通家庭的詩意日常,看了《四個春天》哭倒在電影院

日本有《人生果實》,韓國有《親愛的,不要跨過那條江》,我們也終於有《四個春天》了。

最喜歡電影裡的一段:父親興高采烈地說“今年燕子又來了”,母親:“我喊你爸少高興一點,到時候這些燕子一走,心又灰幾天。

普通家庭的詩意日常,看了《四個春天》哭倒在電影院

@何小沁 豆瓣網友

看哭了,這對老人家太令我羨慕和感動,這就是中國家庭最缺失的愛的教育啊,小時候夢想中其樂融融的家庭氛圍。

他們將歲月的苦難化為財富(生活能力極強,除彼此不依附任何人,對一切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超乎常人的樂觀、豁達、堅韌與感染力。古稀老父自己拍DV學剪輯和後期太可愛了,十八般樂器唱歌書法才藝簡直不要太多!

@熊阿姨 豆瓣網友

真摯的記錄,有一對普通老人能遇到的歡樂:香腸燻得好,燕子回巢,鄰人送來臘梅苗,「鬧熱」。也有一箇中國家庭能遇到的悲痛,這些我的祖輩也有,但十多年來一直被大家刻意迴避掉了。片子敘述極為簡潔樸素,沒有任何刻意的技巧。凝練了日常生活的韻味,又高於日常生活,這個家庭的生活自有旋律,就像那些餐桌邊、山野裡、病榻上、墳前、舊視頻裡響起的歌聲。

@維舟 豆瓣網友

觀影完,有人說想到沈從文筆下的湘西,但我第一反應想到的倒是《徒然草》裡的一句話:“仔細想來,我在世上已經了無牽掛,只對於時序節令的推移,還不能忘懷。”時光遷流、景緻變化,在東亞文藝傳統中原就包含了最深的人生感受。日本電影《古都》也是。現在倒是中國人多失去了這種敏感。

為什麼我們總想把自己的日子過程別人眼裡的樣子,我們的生活本身,就是詩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