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失聲的地方性品牌教育機構整合“突圍”路


集體失聲的地方性品牌教育機構整合“突圍”路


在一輪又一輪的整治過程中,區域品牌機構集體失聲,既有因為迫於內部合規壓力與市場競爭壓力的忙碌外,也有擔心政策不確定性過多發聲帶給自己傷害的明哲保身。


2018年是中國教育培訓行業政策洗牌年

11月20日,教育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應急管理部三部門辦公廳聯合印發通知,推動各地加快校外培訓機構整改進度。

通知要求,加快學科類培訓機構辦學許可審批,不符合標準的要依法予以停業整頓,2018年底前不能存在無證無照還在開展培訓的機構,培訓機構面臨“生死”考驗。


集體失聲的地方性品牌教育機構整合“突圍”路

在一輪又一輪的整治過程中,區域品牌機構集體失聲,既有迫於內部合規壓力與市場競爭壓力的忙碌外,也有擔心面對不確定性過多發聲帶給自己傷害的明哲保身。

“每家都有一本難唸的經”。以2018年為界,之前政策寬鬆、市場良好,區域教育品牌機構也都獲得了較好的發展,而且依靠當地的人脈資源與用心運作,拿到了校外辦學路上的第一桶金,並且依託良好的口碑與服務,在當地成為受人尊敬的教育培訓品牌,名利雙收。

“十年前,我們都是各地報紙媒體、戶外廣告、網絡廣告及各種活動的座上賓,因為我們是他們重要的客戶”,廣東省某市教育機構的王校長很自豪。但在今天,他卻要為自己眾多校區的辦證達標撓頭,“2018年我們的主要任務不是辦學,而是辦證”,他苦笑著對筆者講。

對於區域品牌機構來講,學生數量可觀,多在幾千人以上規模,過萬人的也不在少數,營收也在千萬及過億,分校數量一般都會在五所以上。而新政中規定的一區一證甚至是一校一證,對他們來講,並不是一件易事。區域品牌機構掌門人背後,基本上都有一個白手起家的創業故事,因此,創業初期辦學場地並非都是高大上,因陋就簡是常態,消防過關會是一個不小的難題;而從各種渠道獲取到的校區規範後的財稅增加問題,在“范冰冰事件”的催化下,進一步加重了本土機構掌門人心理上的不安全感。

據筆者瞭解,受新政整頓合規成本上升、房租及人力(教師持證上崗)上升、競爭加劇等多方面的影響,近幾年來,區域品牌教育培訓機構招生人數有已經所下滑,教室利用率低、老師積極性不高,效益下降...而這一切,僅靠“單打獨鬥”的方式很難解決的。

【日本經驗】:

政策的監管趨嚴,加之日本少子化趨勢和經濟情況的走軟,學習塾間的競爭異常激烈。很多機構經營困難,於是開始併購、重組,抱團發展。大型補習培訓機構兼併其他中小機構,跨地域的教育學習塾之間進行兼併重組。此後,漸漸形成了抱團發展和綜合發展的格局,發展出了一批龍頭機構,比如現在著名的首都圈“四大塾”——代代木、駿臺、河合塾、東進。

迫於這樣的壓力,近幾年來,區域品牌機構整合兼併與引入投資的事件並不少見。前新東方副總裁沙雲龍所創辦的樸新教育,整合近三十餘家區域龍頭機構,最終帶領一批區域品牌機構走上上市道路,振奮人心;而先期上市的昂立、精銳等品牌機構,也在今年頻頻出手併購,為區域品牌教育機構提供了一種新的出口。

“即使不上市,我也希望能夠在區域範圍進行資源整合,不但可以有效提升資源的利用率,降低房租佔比,還可以提高老師上課的數量和帶課人數,穩定教師隊伍,這也都將有利於未來的發展。”一位已經開始在區域內進行整合的萬人大校告訴筆者,他所做的,不僅僅是基於校區的整合,也包括了培訓科目的整合,從單一的文化課開始導入素質類課程,並且構建了教育綜合體,很多遭遇“辦證難”的機構都把他當成了帶頭大哥。

如何在線上教育和全國性品牌“圈地運動”的雙面夾擊下突出重圍,並藉助於區域整合及資本助力,穩定本土機構在當地“教育領導品牌”地位及順利合規上路,已成為區域品牌機構在新政條件下必須面對的挑戰及機遇。

>>>美國鋼鐵行業整合的啟示



集體失聲的地方性品牌教育機構整合“突圍”路


早在1880年的美國,鋼鐵工業就像今天的中國教育培訓業,處在一個低水平低起點,重複建設,惡性競爭,價格戰硝煙四起。

後來,JP摩根收購卡內基鋼鐵公司,吞併785家中小型鋼鐵企業,成就了著名的美國鋼鐵公司,資產達到15億美元,是世界上第一家資產超過10億美元的公司,控制美國鋼產量的70%。然後,這個“巨人”開始加大科研投入,降低成本,完成產業升級,美國鋼鐵業進入到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

教育培訓行業的整合,也正是要達到這一目的:加大科研投入、降低成本、提高資源利用率,完成產業升級,最終達到行業的規模化與規範化。

你對教育行業的突圍路有什麼好的意見?希望留在這裡,大家一起參與學習和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