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失声的地方性品牌教育机构整合“突围”路


集体失声的地方性品牌教育机构整合“突围”路


在一轮又一轮的整治过程中,区域品牌机构集体失声,既有因为迫于内部合规压力与市场竞争压力的忙碌外,也有担心政策不确定性过多发声带给自己伤害的明哲保身。


2018年是中国教育培训行业政策洗牌年

11月20日,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应急管理部三部门办公厅联合印发通知,推动各地加快校外培训机构整改进度。

通知要求,加快学科类培训机构办学许可审批,不符合标准的要依法予以停业整顿,2018年底前不能存在无证无照还在开展培训的机构,培训机构面临“生死”考验。


集体失声的地方性品牌教育机构整合“突围”路

在一轮又一轮的整治过程中,区域品牌机构集体失声,既有迫于内部合规压力与市场竞争压力的忙碌外,也有担心面对不确定性过多发声带给自己伤害的明哲保身。

“每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以2018年为界,之前政策宽松、市场良好,区域教育品牌机构也都获得了较好的发展,而且依靠当地的人脉资源与用心运作,拿到了校外办学路上的第一桶金,并且依托良好的口碑与服务,在当地成为受人尊敬的教育培训品牌,名利双收。

“十年前,我们都是各地报纸媒体、户外广告、网络广告及各种活动的座上宾,因为我们是他们重要的客户”,广东省某市教育机构的王校长很自豪。但在今天,他却要为自己众多校区的办证达标挠头,“2018年我们的主要任务不是办学,而是办证”,他苦笑着对笔者讲。

对于区域品牌机构来讲,学生数量可观,多在几千人以上规模,过万人的也不在少数,营收也在千万及过亿,分校数量一般都会在五所以上。而新政中规定的一区一证甚至是一校一证,对他们来讲,并不是一件易事。区域品牌机构掌门人背后,基本上都有一个白手起家的创业故事,因此,创业初期办学场地并非都是高大上,因陋就简是常态,消防过关会是一个不小的难题;而从各种渠道获取到的校区规范后的财税增加问题,在“范冰冰事件”的催化下,进一步加重了本土机构掌门人心理上的不安全感。

据笔者了解,受新政整顿合规成本上升、房租及人力(教师持证上岗)上升、竞争加剧等多方面的影响,近几年来,区域品牌教育培训机构招生人数有已经所下滑,教室利用率低、老师积极性不高,效益下降...而这一切,仅靠“单打独斗”的方式很难解决的。

【日本经验】:

政策的监管趋严,加之日本少子化趋势和经济情况的走软,学习塾间的竞争异常激烈。很多机构经营困难,于是开始并购、重组,抱团发展。大型补习培训机构兼并其他中小机构,跨地域的教育学习塾之间进行兼并重组。此后,渐渐形成了抱团发展和综合发展的格局,发展出了一批龙头机构,比如现在著名的首都圈“四大塾”——代代木、骏台、河合塾、东进。

迫于这样的压力,近几年来,区域品牌机构整合兼并与引入投资的事件并不少见。前新东方副总裁沙云龙所创办的朴新教育,整合近三十余家区域龙头机构,最终带领一批区域品牌机构走上上市道路,振奋人心;而先期上市的昂立、精锐等品牌机构,也在今年频频出手并购,为区域品牌教育机构提供了一种新的出口。

“即使不上市,我也希望能够在区域范围进行资源整合,不但可以有效提升资源的利用率,降低房租占比,还可以提高老师上课的数量和带课人数,稳定教师队伍,这也都将有利于未来的发展。”一位已经开始在区域内进行整合的万人大校告诉笔者,他所做的,不仅仅是基于校区的整合,也包括了培训科目的整合,从单一的文化课开始导入素质类课程,并且构建了教育综合体,很多遭遇“办证难”的机构都把他当成了带头大哥。

如何在线上教育和全国性品牌“圈地运动”的双面夹击下突出重围,并借助于区域整合及资本助力,稳定本土机构在当地“教育领导品牌”地位及顺利合规上路,已成为区域品牌机构在新政条件下必须面对的挑战及机遇。

>>>美国钢铁行业整合的启示



集体失声的地方性品牌教育机构整合“突围”路


早在1880年的美国,钢铁工业就像今天的中国教育培训业,处在一个低水平低起点,重复建设,恶性竞争,价格战硝烟四起。

后来,JP摩根收购卡内基钢铁公司,吞并785家中小型钢铁企业,成就了著名的美国钢铁公司,资产达到15亿美元,是世界上第一家资产超过10亿美元的公司,控制美国钢产量的70%。然后,这个“巨人”开始加大科研投入,降低成本,完成产业升级,美国钢铁业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教育培训行业的整合,也正是要达到这一目的:加大科研投入、降低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完成产业升级,最终达到行业的规模化与规范化。

你对教育行业的突围路有什么好的意见?希望留在这里,大家一起参与学习和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