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優化進行時 打造更公平、公正的營商環境


持續優化進行時 打造更公平、公正的營商環境

圖片來自CNSPHOTO


中國商報/中國商網(記者 冉隆楠)作為國家軟實力評價中的重要一環,營商環境長期以來都是大家關注的焦點。隨著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與之相配套的營商環境也在不斷地得到改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必須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不動搖,要著力優化營商環境,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優化營商環境就是解放生產力、提高競爭力,要破障礙、去煩苛、築坦途,為市場主體添活力,為人民群眾增便利。今年兩會,如何打造更公平、公正的營商環境成為代表和委員們關注的焦點。

持續優化進行時

對於企業而言,營商環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企業的建立、經營都深受營商環境的影響。不過,在全國人大代表、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看來,營商環境並不是影響企業經營的全部因素。在營商環境持續優化的當下,正是那些腳踏實地、苦練內功的企業最好的發展機遇。

張近東對中國商報記者說:“在去年的民營經濟座談會上,曾有民營企業把在經營發展中所遇到的問題形容為‘三座大山’,即市場的冰山、融資的高山、轉型的火山。企業的發展永遠都會有困難,有來自外部環境的、市場變化的,也包括內部管理等等。作為企業本身,我們要時時存有憂患意識,踏實前行。”

張近東認為,目前各行各業都在逐步迴歸核心本質,“脫虛返實”成為社會發展的新趨勢。在經過用戶選擇和時間檢驗後,“剩者為王”的定律再一次得到印證。“事實一再證明,靠搶佔風口造概念是不可能一勞永逸的,靠資本輸血的企業更是不可持續的。社會最終關注的還是那些能夠腳踏實地堅持基礎能力、核心能力建設的企業,認可的是那些有內功、有底蘊、有盈利模式的企業。當前,社會大趨勢是脫虛返實、迴歸本質,這對於始終腳踏實地為用戶創造價值、苦練內功的企業來說,是最好的發展機遇。”

張近東表示,今年世界經濟正在回暖,中國經濟增長穩中有進。隨著國家下大力氣營造市場化、法制化的營商環境,企業家對未來的投資發展更加充滿信心。“面對巨大的消費需求空間和難得的市場機遇,我們有充足的信心,全力拼搏,全面達成並超額實現企業年度目標。”

目前,為了優化營商環境、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我國已經推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制度,尤其是在持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減降稅費、優化外商投資環境,以及實施註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多證合一”、“證照分離”等方面。截至2018年底,全國實有市場主體達1.1億戶,新增企業670萬戶;全年減稅降費規模約1.3萬億元;民間投資增長8.7%,比上年加快2.7個百分點……

打造更公平、更公正的營商環境

儘管目前我國在營商環境改善方面已經有了不小的成就,但對於打造更公平、更公正的營商環境,代表和委員們仍有不少建言和建議。

全國政協委員、柳州市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韋震玲認為,公平正義在打造良好的營商環境中起到一定的決定性作用。“效率成本和公平正義是良好營商環境內在的決定性核心價值,如果我們效率很高、成本很低,但是缺乏公平正義的保障,良好的營商環境也是難以形成的。”因此,她提出,除了在立法、司法、執法三個環節打造好公平正義的法治環境外,還要建立法治市場經濟,即用市場自身的力量來推動市場有序地發展,政府不過多幹預市場經濟的運作,不要超越行政權力去幹涉市場的運作。與此同時,也要營造公平競爭的環境,無論對個體經濟、集體經濟還是國有經濟都應該公平對待,在法律面前,讓各類實體經濟共享社會主義國家所賦予市場主體的權利。

全國政協委員、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表示,作為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的重要環節,一部分原材料的進口配額申領條件和分配原則,有待進一步改進和放開。比如,在農業領域,民營企業在飼料行業已佔據絕大部分市場份額。隨著近年我國糧食收儲制度的逐步改革,在進口飼料糧的配額制度方面,特別是作為飼料糧的玉米配額,也應當探索和制定更有利於公平競爭的分配製度。劉永好建議在部分民營企業探索開展原材料進口資質放開試點,並對試點直接進口原材料的生產企業加強監督管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