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語堂的書法爲何給人一種氣韻非凡、文氣沖天的感覺?

鄧凌毅


林語堂是近現代一位非常著名的文人,大概是中國諾貝爾文學獎最早獲得提名的一批人。

對藝術有著獨特的感知和見解。

林語堂認為:書法是中國美學的基礎。

我曾經試圖從別的層面來進入瞭解中國美學,但是無疑都不如書法來的更省力。

當代美學家蔣勳,也是持此觀點來解釋中國美學的。

觀林語堂先生書法,其實並不覺驚豔,但是品之神怡,有非常強的“文化底蘊”,在文人書法中,也是一位佼佼者。

文人書法,在某種程度上,新文化以後大多數的文人書法,都不適合用傳統的標準去評判。

他們表達一種“內守外放”的感覺,守的是根,放的是個性。

在本質上與傳統書法一樣,只不過脫其藩籬,表達的更為大膽。

文人書法的最大特點就是用筆厚重,不拘小節

能清晰的看出其人的胸懷,才氣。

歷代書家,尤其民國開始,非常強調讀書對書法的作用。

詩書能養氣,修身,寫出字來自然不俗。

如心中無詩書,縱遊歷名山大川,徒費腳力爾。

如論技法,林語堂先生在大師湧現的近現代,只算中流水平。

但是看其中“氣”“神”“韻”則是上品。

若無深厚的文化底蘊,不對書法有過深的研修和思考,是不可到此境界的。

如果另一位學者看到一棵松樹樹幹彎曲、樹枝下垂而不直立,表現出一種驚人的堅韌和力量,他也會將這種美融入自己的書法風格。於是,我們就有了“枯藤”和“勁松”的筆法。

林語堂談中國書法節錄。

這是後人常說的一句“廢話”,本非常簡單的融入到了王羲之與衛夫人的故事裡,已經流傳了一千多年,但是能領會的人不多。

所以說了幾十幾百遍,慢慢就變成了一句廢話。

這不是書法的悲哀,而是人的悲哀。

人對接觸不到的形而上的事物總以為不可信不存在,但是一到天黑傍晚,有枯枝爛葉絆了下腳,勾了下背,做生意賠了錢,出門遇事不順,反倒是覺得有鬼神作祟了。


曾經有一位名僧兼書法家先前習書多年卻無長進。一天,他閒步于山徑之間,偶見兩條大蛇在爭鬥,各自伸長脖頸,頗有一股外柔內剛之勢。他猛然有所感悟,頓生靈感,回去後便練就了一種極有個性的書體,稱作“鬥蛇”

這種練字的方法確實是存在的,書法到一定高度就是“悟”的過程。

大娘舞劍,驚蛇入草,壁拆之路。

都是一些物象,至於如何成了書法,那就是在各人的“眼”裡了。

昨日在說“手”“心”“眼”的關係時,說了句“手”是這三者裡最不重要的,反而被“群起而罵之”,這類事件早已不少,每到此時,都得“自我安慰”一句,人和人是不一樣的。


讀書寫字,人生一樂,且行、且行。


我是宇航,如有喜歡的,請關注我一下,謝謝。


梁宇航


我是一人。提問者用詞比較激烈,氣韻非凡,文氣沖天,這是心理作用。

提問者非常的喜歡林語堂,非常的喜歡林語堂。

不喜歡一個人,一定要了解他。

喜歡一個人,一定要非常的瞭解他。

林語堂確實是比較有魅力的,但是說到林語堂的字,“氣韻非凡,文氣沖天”這些是愛屋及烏的話。

林語堂,中西結合

林語堂生於1895年,逝於1976年,享年80歲。

他是近現代把中華文化介紹給西方最成功的中國作家之一。

據傳林語堂逝世時,《紐約時報》用大幅篇幅介紹林語堂的經歷和他的貢獻,並評價:“他向西方人士解釋他的同胞和國家的風俗,想望,恐懼和思想的成就,沒有人能比得上。”

曾創辦《論語》《人間世》《宇宙風》等刊物 。

小說《京華煙雲》《啼笑皆非》。散文和雜文文集《人生的盛宴》《生活的藝術》以及譯著《東坡詩文選》《浮生六記》等。

1935年後,在美國用英文寫《吾國與吾民》《風聲鶴唳》《孔子的智慧》《生活的藝術》。

在法國寫《京華煙雲》等文化著作和長篇小說,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

林語堂先生,是一個很有才華很有趣的人。喜歡他的人,會非常的喜歡,非常的喜歡。

而且林語堂先生對藝術相關的論述,往往是平易近人,充滿幽默感。

文人字就是寫得不那麼好

林語堂的字,在歷史上沒有具體說好和不好。

我們中國文化比較含蓄,好不好,肯定是有人知道的。

林語堂的字給人的感覺就是比較悠閒。

林語堂的字,並不是很好。寫得很剋制,不張揚,也不故意要有什麼特色。

很多文人的字都受到很多人的喜歡。林語堂的個人魅力很大,而且他的字沒有可以的尋求特色,這是非常難得的事情。

林語堂的字,在現在這個非常紛亂的社會中,如此的剋制的字,非常的難得。喜歡這樣的字無可厚非。

但林語堂的字,氣韻非凡、文氣沖天。這是個人喜好的感受。

一人有感

愛屋及烏這件事情,每個人都有。

我也喜歡有些文人,但是跳出去看,他們的字不能算是好的字。

就字論字。

不喜歡一個人,一定要了解他。

喜歡一個人,一定要非常的瞭解他。

齊白石只有一個,共同人努力經營的齊白石只有一個。所以他的畫就值錢。

我是一人,喜歡書畫和藝術相關的,可以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