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幼儿园哭闹,大部分家长都做错了

这个题目本来是个悟空问答,看到一些回答,我就把我的回答比较详细地解说一下。

首先说我的观点,面对孩子的哭闹,坚决不会一走了之。这里面的问题很大很大,做家长的千万别想的太简单了。

在我小时候发生过一件事,我的爸爸妈妈吵架,妈妈要离家出走。在收拾行李时候,爸爸就在一旁悄悄地给我说,妈妈要走了,一会儿你一定要妈妈留下来,别让她走。那时候我七岁了,他们吵架时候我在一边哭着。妈妈收拾完行李要出门的时候,我的心就恐慌起来了。妈妈在气头上特别凶,我不敢说什么但我怕她走。妈妈一出门我就边哭喊着边跟着,农村娃娃语言表达上就是差点。我不知道说啥,就是跟着哭着。妈妈走的很快,头也不回看我。我看妈妈和我的距离越来越远了,我急了,喊着“妈,你别走!”。哭得声音出不来那种。我的妈妈扭过身捡起拳头大的土疙瘩不断地朝我扔了过来,边扔边骂,让我滚回去。当然,在农村疯长的孩子,躲避扔过来的土疙瘩还是很容易的。我并不知道妈妈要去哪里?也不知道她这一走,是不回来了还是怎么滴,反正不知道,就知道妈妈要离开这个家,还不要我了!那个委屈加上害怕,哭的撕心裂肺的。我才七岁,但我的记忆已经强大了。直到今天快四十年了,脑海里那一段情景,都是多么清晰的画面啊。当时只有一个心思,妈妈不要这个家了,不要我了,我离不开妈妈,我不让她走,哪怕土疙瘩砸到头上,我也不疼,只要妈妈别走。但是,妈妈依旧没有停下脚步,越走越快。我跟不上了,主要是哭喊的没有力气跑了。妈妈还是走了,我的哭声也没有了,只觉得全身颤抖,悲痛欲绝。那种绝望的滋味,在七岁的我心里,留下深深的烙印。

孩子上幼儿园哭闹,大部分家长都做错了

此后的每一天,都是在无助和忧伤中度过。大约过了两个月,妈妈回来了。就在我从学校回来到家门口,听到妈妈的声音那一刻,我一下子哭出声来,想念,激动,那颗伤痕累累的心,各种心理。但除了高兴,就是高兴。

再后来的岁月里,妈妈以同样的方式,离家出走过两次还是三次,记不清了。但记得,妈妈每次出走的时间,正好是我上学不在家时候。等我回来了,看不到妈妈就问爸爸,爸爸说妈妈走了!我只是“奥!”一声,就不再多说什么了,心里难过,也偷偷哭,但没有第一次那种强烈的悲痛了,隐隐觉得,妈妈肯定还会回来的。

这就是我的一个经历。我要表达的意思是,我那年七岁,比起三岁,四岁,五岁的孩子,心理上发育要强很多吧!但是七岁,妈妈的一次绝情,给我留下终生难忘的伤痛。那么五岁呢,四岁呢,三岁呢?在大人心智上,明明白白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可在孩子心里,他知道发生什么事吗?他知道妈妈的一走了之,是过一会儿就来了,还是永远见不到了?孩子不知道。那种分手,孩子哭不是瞎胡闹,不是矫情,是恐惧,是悲痛,当你一走了之,你是大人,承受力是有的,眼不见心不烦,一忙别的事马上过去了。孩子呢?承受力有那么强吗?你是一走了之了,你的问题解决了。孩子的问题没有解决,他继续承受着被丢下,被妈妈不要了,被一个陌生人拉着的问题。你想过吗?

有的家长会说我的故事和孩子去幼儿园哭闹的事不一样。我说,站在大人的角度,是不一样,站在孩子的角度,是一样的。除非你不会换位思考,或者你的想象力还不够,还不能体会到孩子那颗心的颤抖和害怕。

孩子上幼儿园哭闹,大部分家长都做错了

看到好多家长都说,心狠点,一次两次三次,他就习惯了,他哭喊着没用,就不会哭闹了。好吧,必须承认这是客观事实。但是主观上呢?心理上呢?

一个简单的现象就可以验证在你一走了之后,孩子的心理状态究竟是你想的那样“没事了”还是“出事了”。那就是看日后孩子还有没有仍旧不喜欢去幼儿园不想去学校的时候。例如过了个周末,到了周一又不想去了。过个假期后又开始哭闹着不去,甚至有的孩子每天都要哭闹一会儿才能安静下来。如果还有这样的现象,就说明你开始的那种一走了之的做法,是个错误。孩子的问题压根就没有解决。所谓的没事,是大人的自欺欺人。“被迫式的习惯”是非常残忍的,也是不人道的。用在根本没有选择空间的孩子身上,是种精神犯罪。它给孩子带来的,不是一个美好的记忆,而是痛苦的伤痕。

孩子上幼儿园哭闹,大部分家长都做错了

那么正确的做法和答案是什么呢?有位家长说的非常好,一是需要孩子勇敢地迈出第一步,二是需要父母积极培养孩子的适应性。那么,

孩子勇敢的迈出第一步,是需要家长孩子一起努力的结果,过程一定是共同努力,结果一定是共同达成的。孩子在家长培养锻炼下,自愿接受了这个事实,并很快适应了环境,这才是根本。一句话,让孩子高高兴兴进,高高兴兴出。如果不是这样,就说明家长的工作还没做到位,还需要继续做工作,直到孩子从心理上逐步过渡,行为上逐步适应。请问你这一走了之,把问题丢给孩子独自去“习惯”,无论孩子痛苦与否,既不是共同努力的结果,更谈不上勇敢的迈出,只不过弱小的孩子,被迫面对了一个自己不愿意面对的事,习惯也得习惯,不习惯也得习惯。这对孩子的心理启示很可怕。别看表面上孩子后来习惯了,心理上的暗纹你是否能看到。如果看不到,就可以用后面的反应来验证了!

孩子上幼儿园哭闹,大部分家长都做错了

另外,家长们有没有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就是你家那小宝宝,有时候非得要自己拿东西,你帮他拿了,不行,得放回原处,他要自己拿才高兴。有的孩子要求家长放回去他自己拿,家长照做就平安无事。可有的孩子就是一根筋了,家长就是听他的话,放回原处也不行,为什么?刚才你没让他拿,把情绪锁在“刚才”这个回不去的时间上,大哭大闹。大人也实在没办法把时间倒回去。孩子哭闹累了也不哭了,可在这事上,总是会留下点情绪和遗憾。同一个原理,在上幼儿园这件事上,孩子也不愿意是被父母强迫去的。强迫让自己习惯的,尽管后来则确实习惯了,但心不甘情不愿,不是他自己主动去的,会把情绪卡在这里,是不是就要露出来不满的情绪。

孩子上幼儿园哭闹,大部分家长都做错了

更严重的后果,是有些孩子从此对校门抵触,一见校门就恐惧;对老师抵触,认为是老师的出现导致了自己与妈妈的分离,开始恨老;对学习抵触,由于从一开始就是被迫的,怎么可能对学习有兴趣呢?而导致这一切行为发生的元凶,就是从孩子第一次踏入校园那一刻开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