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幼兒園哭鬧,大部分家長都做錯了

這個題目本來是個悟空問答,看到一些回答,我就把我的回答比較詳細地解說一下。

首先說我的觀點,面對孩子的哭鬧,堅決不會一走了之。這裡面的問題很大很大,做家長的千萬別想的太簡單了。

在我小時候發生過一件事,我的爸爸媽媽吵架,媽媽要離家出走。在收拾行李時候,爸爸就在一旁悄悄地給我說,媽媽要走了,一會兒你一定要媽媽留下來,別讓她走。那時候我七歲了,他們吵架時候我在一邊哭著。媽媽收拾完行李要出門的時候,我的心就恐慌起來了。媽媽在氣頭上特別兇,我不敢說什麼但我怕她走。媽媽一出門我就邊哭喊著邊跟著,農村娃娃語言表達上就是差點。我不知道說啥,就是跟著哭著。媽媽走的很快,頭也不回看我。我看媽媽和我的距離越來越遠了,我急了,喊著“媽,你別走!”。哭得聲音出不來那種。我的媽媽扭過身撿起拳頭大的土疙瘩不斷地朝我扔了過來,邊扔邊罵,讓我滾回去。當然,在農村瘋長的孩子,躲避扔過來的土疙瘩還是很容易的。我並不知道媽媽要去哪裡?也不知道她這一走,是不回來了還是怎麼滴,反正不知道,就知道媽媽要離開這個家,還不要我了!那個委屈加上害怕,哭的撕心裂肺的。我才七歲,但我的記憶已經強大了。直到今天快四十年了,腦海裡那一段情景,都是多麼清晰的畫面啊。當時只有一個心思,媽媽不要這個家了,不要我了,我離不開媽媽,我不讓她走,哪怕土疙瘩砸到頭上,我也不疼,只要媽媽別走。但是,媽媽依舊沒有停下腳步,越走越快。我跟不上了,主要是哭喊的沒有力氣跑了。媽媽還是走了,我的哭聲也沒有了,只覺得全身顫抖,悲痛欲絕。那種絕望的滋味,在七歲的我心裡,留下深深的烙印。

孩子上幼兒園哭鬧,大部分家長都做錯了

此後的每一天,都是在無助和憂傷中度過。大約過了兩個月,媽媽回來了。就在我從學校回來到家門口,聽到媽媽的聲音那一刻,我一下子哭出聲來,想念,激動,那顆傷痕累累的心,各種心理。但除了高興,就是高興。

再後來的歲月裡,媽媽以同樣的方式,離家出走過兩次還是三次,記不清了。但記得,媽媽每次出走的時間,正好是我上學不在家時候。等我回來了,看不到媽媽就問爸爸,爸爸說媽媽走了!我只是“奧!”一聲,就不再多說什麼了,心裡難過,也偷偷哭,但沒有第一次那種強烈的悲痛了,隱隱覺得,媽媽肯定還會回來的。

這就是我的一個經歷。我要表達的意思是,我那年七歲,比起三歲,四歲,五歲的孩子,心理上發育要強很多吧!但是七歲,媽媽的一次絕情,給我留下終生難忘的傷痛。那麼五歲呢,四歲呢,三歲呢?在大人心智上,明明白白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可在孩子心裡,他知道發生什麼事嗎?他知道媽媽的一走了之,是過一會兒就來了,還是永遠見不到了?孩子不知道。那種分手,孩子哭不是瞎胡鬧,不是矯情,是恐懼,是悲痛,當你一走了之,你是大人,承受力是有的,眼不見心不煩,一忙別的事馬上過去了。孩子呢?承受力有那麼強嗎?你是一走了之了,你的問題解決了。孩子的問題沒有解決,他繼續承受著被丟下,被媽媽不要了,被一個陌生人拉著的問題。你想過嗎?

有的家長會說我的故事和孩子去幼兒園哭鬧的事不一樣。我說,站在大人的角度,是不一樣,站在孩子的角度,是一樣的。除非你不會換位思考,或者你的想象力還不夠,還不能體會到孩子那顆心的顫抖和害怕。

孩子上幼兒園哭鬧,大部分家長都做錯了

看到好多家長都說,心狠點,一次兩次三次,他就習慣了,他哭喊著沒用,就不會哭鬧了。好吧,必須承認這是客觀事實。但是主觀上呢?心理上呢?

一個簡單的現象就可以驗證在你一走了之後,孩子的心理狀態究竟是你想的那樣“沒事了”還是“出事了”。那就是看日後孩子還有沒有仍舊不喜歡去幼兒園不想去學校的時候。例如過了個週末,到了週一又不想去了。過個假期後又開始哭鬧著不去,甚至有的孩子每天都要哭鬧一會兒才能安靜下來。如果還有這樣的現象,就說明你開始的那種一走了之的做法,是個錯誤。孩子的問題壓根就沒有解決。所謂的沒事,是大人的自欺欺人。“被迫式的習慣”是非常殘忍的,也是不人道的。用在根本沒有選擇空間的孩子身上,是種精神犯罪。它給孩子帶來的,不是一個美好的記憶,而是痛苦的傷痕。

孩子上幼兒園哭鬧,大部分家長都做錯了

那麼正確的做法和答案是什麼呢?有位家長說的非常好,一是需要孩子勇敢地邁出第一步,二是需要父母積極培養孩子的適應性。那麼,

孩子勇敢的邁出第一步,是需要家長孩子一起努力的結果,過程一定是共同努力,結果一定是共同達成的。孩子在家長培養鍛鍊下,自願接受了這個事實,並很快適應了環境,這才是根本。一句話,讓孩子高高興興進,高高興興出。如果不是這樣,就說明家長的工作還沒做到位,還需要繼續做工作,直到孩子從心理上逐步過渡,行為上逐步適應。請問你這一走了之,把問題丟給孩子獨自去“習慣”,無論孩子痛苦與否,既不是共同努力的結果,更談不上勇敢的邁出,只不過弱小的孩子,被迫面對了一個自己不願意面對的事,習慣也得習慣,不習慣也得習慣。這對孩子的心理啟示很可怕。別看表面上孩子後來習慣了,心理上的暗紋你是否能看到。如果看不到,就可以用後面的反應來驗證了!

孩子上幼兒園哭鬧,大部分家長都做錯了

另外,家長們有沒有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就是你家那小寶寶,有時候非得要自己拿東西,你幫他拿了,不行,得放回原處,他要自己拿才高興。有的孩子要求家長放回去他自己拿,家長照做就平安無事。可有的孩子就是一根筋了,家長就是聽他的話,放回原處也不行,為什麼?剛才你沒讓他拿,把情緒鎖在“剛才”這個回不去的時間上,大哭大鬧。大人也實在沒辦法把時間倒回去。孩子哭鬧累了也不哭了,可在這事上,總是會留下點情緒和遺憾。同一個原理,在上幼兒園這件事上,孩子也不願意是被父母強迫去的。強迫讓自己習慣的,儘管後來則確實習慣了,但心不甘情不願,不是他自己主動去的,會把情緒卡在這裡,是不是就要露出來不滿的情緒。

孩子上幼兒園哭鬧,大部分家長都做錯了

更嚴重的後果,是有些孩子從此對校門牴觸,一見校門就恐懼;對老師牴觸,認為是老師的出現導致了自己與媽媽的分離,開始恨老;對學習牴觸,由於從一開始就是被迫的,怎麼可能對學習有興趣呢?而導致這一切行為發生的元兇,就是從孩子第一次踏入校園那一刻開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