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是預謀已久的嗎?

從古至今,哪個帝皇成就霸業之前都是血流成河,屍骨遍野。不過話又說了回來,如果不血流成河,屍骨遍野又怎麼能成就霸業呢?所以評判一個君王的得失,還是應該看其做皇帝時都為百姓做了什麼才是比較客觀合理的。

唐太宗李世民創造了貞觀之治,為大唐的天下奠定了持久發展的基礎。李世民在文治武功方面皆英明神武,亂時可以平,安時可以治,是一位不可多得好皇帝。不過有的人對於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時的做法大為詬病,說其是蓄謀已久的行為,恐怕這種說法就很過分了。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是預謀已久的嗎?

公元618年,李淵廢掉隋恭帝楊侑,登基稱帝,建立唐朝。唐朝建立之初,政局並不穩定,四海之內都是曾經反隋自立為王的起義軍和地方割據勢力,其中實力比較強的是北方瓦崗寨和南方的王世充與竇建德。李世民一生輝煌的戰績就是平定他們建立起來的。在李淵未稱帝以前,李建成也是屢立戰功的一員驍將,可是與李世民平定海內的功勳比起來就顯得微不足道了。

天下既已平定,李淵立長子李建成為太子,李世民為天策上將軍。在戰亂時,李建成與李世民是上陣父子兵,打虎親兄弟的盟友關係,然而在和平時期,矛盾很快就顯現出來了。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是預謀已久的嗎?

自不用說,李世民的戰績實在太顯赫了,手下又有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尉遲敬德、秦叔寶、程咬金等文臣武將,所以太子李建成日夜憂慮自己的皇位也是必然的。但是李世民文不是一介武夫,縱然他有做皇帝的想法,他也不願意像隋煬帝那樣殺父篡位,做下令後人所不恥的事情。所以,他與太子爭皇位的想法並不是十分強烈的。後來之所以會發生玄武門之變,很大的原因是太子步步緊逼的結果。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是預謀已久的嗎?

李建成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收買楊文幹,並暗中指使他私募壯士秘密送入長安。事情敗露後,楊文幹起兵造反,最後被殺。李淵知道此事牽連太子,卻沒有重則,使李世民寒心;李建成做的第二件事情是交好後宮妃嬪,讓他們在李淵耳邊說李世民的壞話。在李世民率兵平叛楊文干時,李淵答應改立他為太子,後來就是因為後宮妃子們的耳邊風,才讓李淵又改變了主意;李建成做的第三件事是花重金賄賂李世民幕府裡的文臣武將,欲將全部收到門下為我所用;李建成做的第四件事是藉故剝奪李世民的兵權。時值匈奴襲擾邊境,李建成趁機向李淵請求讓李元吉帶李世民手下的大將去討伐,以此架空李世民,並且在李元吉拿到兵權時,李建成還密謀找機會殺掉李世民以除後患。

凡此總總,李建成的所作所為已經把李世民逼迫到了絕境,如果再不反擊,恐怕性命都難保了。不過此時的李世民還在猶豫,對於手足自相殘殺揹負千古罵名的事情到底要不要幹。正當他拿不定主意時,手底下的人不幹了。他們很清楚,自己是李世民一派的,李世民要是倒了,太子順利繼位,將來必定大禍臨頭,難逃一死。於是,房玄齡和杜如晦等勸說李世民即刻動手,不然後果不堪設想,李世民這才下定決心要除掉大哥李建成。

李世民確實非等閒之輩,果斷決定先發制人,於是連夜去向父皇舉報大哥淫亂後宮之罪。李淵聽後大怒,召太子第二天入朝解釋。李世民接著連夜安插手下將士埋伏在玄武門一側,伺機而動。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是預謀已久的嗎?

第二天清晨,李建成和李元吉走進玄武門,大門立刻被緊鎖上了。二人發現情況不對,想要調頭逃跑卻來不及了。李世民拉弓搭箭,一箭射死了李建成,這邊尉遲敬德同樣一箭射死了李元吉。太子李建成與四弟李元吉被殺,玄武門之變就此結束。

或許李世民真的是預謀已久要發動政變的,不過我更相信李世民是被時局所迫的。試想,哪一個忍心殺害手足的人會是好人,可李世民是一個好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