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负责但不够尊重的丈夫,女性选择摆脱玩偶的身份,该何去何从

摘要:在100多年前的社会价值观中,有很多作品可以反映那时社会所规定的女性形象。19世纪欧洲所认可的女性价值观就建立在夫权至上的关系上。《简爱》中,社会女性所认可的一个观点就是女性最大的幸福就是婚姻。这种婚姻关系不是和谐相处,而是建立在男强女弱的层次关系上的,男人挣钱养家承担社会责任,女性就应在在家主持家务照料男人的起居。这样的婚姻关系,在19世纪的欧洲是受到高度认可的,娜拉的出走是一种对社会高度认可的夫妻关系的冲击。

关键词:女性主义 觉醒 社会问题 女性地位

亨利克易卜生是我们公认的19世纪挪威最伟大的现实主义戏剧家,易卜生创作的“社会问题剧”关注社会现有的问题,极具批判性,带着易卜生对社会的思考以及对于精神自由和理想的追求。

离开负责但不够尊重的丈夫,女性选择摆脱玩偶的身份,该何去何从

《玩偶之家》就是易卜生对于社会问题显示批判的代表作之一,娜拉本作为一个幸福家庭的家庭主妇,但是随着丈夫海尔茂升职为银行经理,要解雇职员柯洛克斯泰。曾经在娜拉与海尔茂结婚一年的时候,海尔茂生了重病,娜拉伪造自己父亲的笔迹向柯洛克斯泰借钱,才救回了海尔茂的生命。随着日子越过越好,海尔茂升职了。得知了这个危机之后,娜拉遭到了海尔茂的谩骂,柯洛克斯泰良心发现退回借据之后,危机解除,海尔茂对待娜拉的态度又有了180度大转弯。最终娜拉选择了出走。

1. 海尔茂的形象分析

我们可以从海尔茂的形象入手,娜拉与海尔茂的夫妻关系开始的时候,是按照当时社会所认可的趋势发展。海尔茂承担起了养家的责任并且为之勤勤恳恳,在结婚的八年时间里给了娜拉无忧的生活环境,并且凭借自己的努力即将升任银行经理,说明了海尔茂是一个工作能力比较出色的人。在结婚的这么多年之中,海尔茂并没有出轨,对待娜拉一直是忠诚的,说明海尔茂是一个对家庭的有责任心的人。在19世纪的社会之中,男权至上的社会标准之中,海尔茂可以说是一个“好丈夫”。

离开负责但不够尊重的丈夫,女性选择摆脱玩偶的身份,该何去何从

海尔茂是作为当时社会的模范,承担着家庭责任,而娜拉作为一个依附男人的妻子形象,为了要钱补贴家用,还需要不断的讨好海尔茂才能得到海尔茂的给与。在男权社会下的海尔茂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妥的行为,娜拉肯低声下气,也不过是迎合了当时社会价值观。海尔茂对于娜拉的爱似乎就是,对自己所有物的喜爱,只不过娜拉是一个活人,有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海尔茂对待娜拉的方式,没有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在借据的事情被发现的时候,海尔茂气急辱骂了娜拉的父亲。娜拉向海尔茂求情希望他不要辞退柯洛克斯泰的时候,海尔茂连原因都没问,反而下定决心开除柯洛克斯泰,根本没有顾忌娜拉的感受。但是在当时社会上,海尔秒作为一个“模范”的这一形象,符合19世纪欧洲对于夫妻关系的价值认识。海尔秒不是作为一个反面形象,而是作为一个更具有广泛代表性的一个形象。

离开负责但不够尊重的丈夫,女性选择摆脱玩偶的身份,该何去何从

易卜生选择海尔茂这一形象,代表的时候当时欧洲的普遍男性形象。海尔茂有着男权社会下男人的普遍缺点,自大虚伪,大男子主义,以及自身的一些缺陷。当海尔茂知道自己即将上任的消息后,选择开除柯洛克斯泰,原因来自于柯洛克斯泰经常直呼海尔茂的小名,这样的事海尔茂一直记在心里。在柯洛克斯泰的威胁信到之前,海尔茂还沉浸在升值的喜悦之中并且还信誓旦旦的说会用自己的肩膀保护好娜拉。但是危机真的到来之时,海尔茂的选择是对娜拉破口大骂,只担心自己的名声。海尔茂说过:“男人不能够为自己所爱的女人牺牲名誉。”用力为自己开脱。

2. 娜拉的形象分析

在故事开头时候,娜拉的形象是一个没有忧虑的家庭妇女。没有生活上的担忧,她的全部世界只有一个海尔茂,她的生活围绕着海尔茂。但实际上娜拉对于事情的理解非常的柔软和敏感,而且对于危机的到来,处理方式果断勇敢,这是娜拉的潜在优秀品质。在海尔茂身患重病的时候,身在19世纪男权至上的欧洲,女性没有借钱的资格。所以娜拉仿冒自己父亲的签名,借钱救下自己的丈夫。在那时的社会来说,娜拉的行为及其的勇敢了,也从侧面印证了娜拉对于丈夫海尔茂的感情真挚不渝。当知道林丹太太想要银行职位的时候,而丈夫海尔茂刚刚胜任银行经理,娜拉也表示能够尽自己所能帮助林丹太太,娜拉对于生活是热情的,善良且富有同情心。

离开负责但不够尊重的丈夫,女性选择摆脱玩偶的身份,该何去何从

为了能够不妨丈夫发现,娜拉自己偷偷还钱,用丈夫给的生活费中偷偷攒下一些钱,还接一些抄写的工作,希望早些把帐还清。娜拉这是的内心应该是自豪的,作为家庭的一份子,娜拉也用着自己微薄的力量为家庭做出了贡献,尽管这些事情娜拉的丈夫全然不知。在柯洛克斯泰威胁娜拉的时候,娜拉甚至已经做好了自杀的准备,绝不连累自己丈夫的名誉。但是娜拉还是希望丈夫海尔茂能够勇于承担,救下她,但是活生生的现实给了娜拉当头棒喝,丈夫海尔茂的表现深深刺痛了娜拉。

离开负责但不够尊重的丈夫,女性选择摆脱玩偶的身份,该何去何从

娜拉是一个乐观积极的形象,她的形象相较之海尔茂这个承担社会责任的人,更加的坚毅。娜拉在选择自己还账的时候,其实意识就已经开始觉醒了,娜拉选择一个人承担着家庭的债务的时候,一方面是为了不让丈夫发现,而另一方面则是自己可以承受家庭的责任了。当海尔茂拿出宗教和法律来制约娜拉的时候,娜拉对于整个男权社会才有了反思。娜拉反驳海尔茂,当你的父亲病的快死了,法律说不可以救,当你的丈夫快死了,法律说不可以救,娜拉不相信这种不讲道理的法律。此时的娜拉就对法律产生了质疑。当海尔茂用宗教制约娜拉时,娜拉回复“我也要想一想,牧师说的话,到底对我合用不合用。”这是的娜拉从思想上跳脱了社会既定价值的禁锢,娜拉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并且对与男权社会提出了质疑。

3. 娜拉出走之后

易卜生的《玩偶之家》选择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尾,最终于娜拉出走这个决绝的姿态,离开了那个海尔茂给她的玩偶之家。娜拉离开那个禁锢她家的时候,说明了女性意识的觉醒,但是易卜生没有给这个故事一个完整的结局,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悬念,当女性意识开始觉醒的时候,女性的出路又在哪里?

离开负责但不够尊重的丈夫,女性选择摆脱玩偶的身份,该何去何从

娜拉出走在中国引起了热烈的讨论,胡适觉得,一个人的意识如果觉醒了,出走与留下,都是无关紧要了。胡适看重的是一个人的精神层面,如果精神觉醒之后,就会拥有自我的意识,那么与丈夫在地位上就是平等的。但是鲁迅却对娜拉的觉醒抱着怀疑态度,认为没有经济的支持,娜拉的出走要么是堕落要么是回家。这种回答很显然是悲观的。茅盾对于娜拉的出走,认识到女性解放之路任重道远,只有经济权是不行的。

从19世纪开始,女权意识就开始觉醒,当女性主义开始挑战男权社会的时候,无论是对于欧洲还是中国都有这非常大的影响。《玩偶之家》以娜拉出走作为开放式结局,让我们对女性解放之路开始进行探讨,并且试图找到方法。当传统社会的女性传统形象被撕裂之时,女性们开始争取更多的权利。“玩偶”是娜拉这样的女性形象最好的形容词,当女性失去尊严与自由,就连精神也得到禁锢之时,女性的地位岌岌可危。

离开负责但不够尊重的丈夫,女性选择摆脱玩偶的身份,该何去何从

男权社会下的女性悲哀由此可见,就算在现在的这个社会,男权依旧成为了当代的热点话题。《玩偶之家》在现在社会依旧能够引起热议,也就说明女性权利依旧不能得到平等待遇。失去独立意识的人,是没有办法实现自我的价值的,当男权社会咄咄逼人的时候,我们应该奋起反抗。

4.结语

娜拉的觉醒不仅是个人的觉醒更是一个社会的觉醒,娜拉从自我迷失到追求自我独立,并且向法律和宗教提出了质疑。《玩偶之家》中娜拉这个女性形象的塑造非常成功,“娜拉”鼓励了更多的女性去追求自己的权利,鼓励女性为了争取等自由更平等的人格而为之战斗。

离开负责但不够尊重的丈夫,女性选择摆脱玩偶的身份,该何去何从

娜拉最后对丈夫开诚布公的谈话,仿佛就是一个女性主义的宣言,当一个女性不再做男人的陪衬与附庸之时,并且追求精神与经济的双重独立,还是不够的,需要这个社会给予女性更加自由的生存空间和权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