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那些總是活不長的萬歲爺們

在中國歷史上,北魏是第一個以少數民族的身份入主中原,在中國北方形成穩定統治的政權。北魏原稱代國,在西晉時拓跋猗盧被封為代王,後一直頑強存在於北方草原。公元386年,在前秦的灰燼上,拓跋珪重建國家,後定國號魏,史稱北魏。

北魏:那些總是活不長的萬歲爺們

北魏孝文帝改革和遷都:被認為是漢化的重要轉折點

建國以後,北魏的對手一直很強大,先後與後燕慕容垂、南宋劉裕、後秦姚興等雄主並立於世,北魏深得“游擊戰”的精髓,避實就虛,出了很多位雄才大略的皇帝,雄踞中國北方約150餘年,甚至對後面的隋唐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在長達100餘年的中國北方歷史上,北魏無疑是最強大的政權,然而卻有一個怪象,翻開史書,發現作為九五之尊,北魏的歷代皇帝好像被施了魔咒一般,總是不能長壽。

北魏:那些總是活不長的萬歲爺們

字體-魏碑體:在北魏時期的碑刻、墓誌、崖刻等發現的書體,因此被稱為魏碑,在書法史上有重要地位

北魏的15位皇帝平均壽命竟只有26.2歲,擱到現在都還在學校讀研究生。。。

在北魏前後的王朝當中,西漢皇帝平均33.1歲,東漢皇帝平均壽命28.5歲,晉朝皇帝平均壽命33.9歲。

如果說是因為政治環境惡劣的話,東漢皇帝的環境差多了,都還頑強的差一點奔三了;晉朝皇帝更是動不動就被殺,都還超過了30歲,這樣看起來,在活命這件事上,北魏皇帝還真是不爭氣。。。

北魏:那些總是活不長的萬歲爺們

還好夏江沒生在對面的北魏

為什麼北魏皇帝總是活不長呢?

經過統計,進一步發現,北魏皇帝非正常死亡的概率非常高,達到了約72%,11位皇帝都是非正常死亡,即使不算沒有實權的後6位傀儡皇帝,非正常死亡的皇帝比例還是超過了50%。而且,頗有意思的是,被宦官宗愛刺殺而死的太武帝拓跋燾竟然成了北魏唯一一位活過40歲的皇帝,真是難過不惑啊。。。

北魏:那些總是活不長的萬歲爺們

本次北魏杯壽命大賽的冠軍得主-太武帝拓跋燾

這更加讓人好奇,於是有一些不尋常的事,便逐漸被人所發現:

首先,廣為人知的母死子貴的制度,當年漢武帝所立戾太子劉據死後,晚年少子劉弗陵(漢昭帝)被立為太子,但是劉弗陵還太小,於是賜死其母鉤弋夫人,讓霍光輔政。北魏建國之初,拓跋珪及前幾任君主上位均依靠母族勢力,因沒有制度制約,母族經常干涉拓跋族內政,於是拓跋珪為防止悲劇重演,狠下心逼死母親和皇后,將此制度變成定製。

這個制度本身和皇帝活不長並沒有關係,但是這個制度說明北魏的權力交接制度並不完善,因此好幾位皇帝都是因皇位繼承問題被殺死(拓跋珪、拓跋燾);

北魏:那些總是活不長的萬歲爺們

孝文帝:其實他短暫的一生大部分時間都活在“祖母”的陰影下

另外這個制度造成很多皇帝在很小時便沒有母親的關愛,成長過程中沒有血緣關係的皇太后並沒有那麼疼愛皇帝,比如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三歲喪母十歲喪父(父親拓跋弘被馮太后毒死),受過寒冬“單衣閉室,絕食三朝”的責罰,遭過“食中得蟲穢物”的恐嚇,捱過杖打“數十”的體罰,甚至因為太過“聰聖,不利於馮氏”,險些被權欲極強、生性猜忌的馮太后廢黜。過早的心理磨難讓皇帝們心智早熟,或許這就是為什麼北魏多幼主臨朝但還能長存北方的原因,但這也造成他們的身體和心靈十分脆弱,容易早夭。

而且,過早的生兒育女也是北魏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太武帝拓跋燾死時僅44歲,但大孫子拓跋浚已經12歲了,基本上15年一代,北魏其他皇帝17歲以前也差不多都有了自己的孩子。過早的生育讓他們根本生理就不成熟,加之年紀輕輕繁重的政務,他們的身體很早就被壓垮了。病死的四位皇帝多顯現出多病的狀態,年紀輕輕就一病不起了。

北魏:那些總是活不長的萬歲爺們

生存還是死亡,這是個問題

另外,首都平城的自然環境和北魏的生活習慣也可能是他們不能長壽的原因之一。根據歷史理論,氣候變冷的時候遊牧-農耕的分界線就會南移,農耕文明就容易受到遊牧民族的侵襲,而北魏正是處於這個時期的中後段,因此首都平城(今山西大同)的氣候應該比現在更惡劣;而北魏的整個立國期間不斷的與南方政權發生戰爭,皇帝們親征的次數也很多,不能長期居住在神宮裡,風餐露宿和過差的自然環境也可能是他們過早死亡的原因之一。由於遷都洛陽後的北魏已經日薄西山,僅有一位自然死亡的皇帝,不足以說明,東魏傀儡元寶炬活了50多歲至少證明不是家族遺傳不能長壽。因此個人認為這也是可能造成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