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宗皇帝30年不上朝,却不担心有人造反,都用了哪些管理手段?

作为明朝在位最久的皇帝,明神宗朱翊钧给后世留下了一个难以破解的谜题,就是为什么他能踏踏实实30年不上朝?清晚期的同治、光绪两位皇帝,总是被慈禧在帘子后面盯得死死的,就是想行使皇权也得看慈禧答不答应,而神宗为什么就那么放心,他就不怕有人造反吗?

神宗皇帝30年不上朝,却不担心有人造反,都用了哪些管理手段?

神宗虽然不上朝,不见大臣,但是大臣却没人敢谋朝篡位,倒不是神宗一朝的臣子们有多么老实,而是神宗没给他们壮大的条件。

第一、不立太子

神宗皇帝30年不上朝,却不担心有人造反,都用了哪些管理手段?

神宗23岁左右身体就开始不好,再加上沉迷酒色,大臣担心他哪天撒手人寰,于是催促着立太子。另一方面,大臣们要想推翻他,首先得拥立一个太子,扶太子登基,这才算名正言顺。起初20多岁的朱翊钧并不打算早立太子,既是因为大臣们推举的太子人选不合他的心意,也因为他的爷爷就曾经长期不立太子,这也给神宗起了一个“叛逆”的表率。为了坚持立场,神宗硬是和大臣们展开了长达十年的“国本之争”,后来干脆不上朝不见众臣,让他们谁也没机会再唠叨。

太子之位不定,就不会产生能威胁神宗的力量,不立太子正是约束群臣的重要手段。

第二、登基初期立威

神宗皇帝30年不上朝,却不担心有人造反,都用了哪些管理手段?

穆宗临终前,把10岁的朱翊钧托付给三位朝中重臣,其中一位就是后来的首辅张居正。然而后来的发展却是,只剩下张居正一人替君治国,另外两位一个被革职一个病逝。幼帝时期就革职顾命大臣,这样的出击让众臣看清,皇帝虽然幼小,但是却并不好欺。虽然有张居正替神宗操劳,但是他自己并没有懈怠,每天的课业从不耽误,早晨天刚亮就开始听经书读史,不论寒冬还是酷暑,从不缺席。

这个一本正经的少年天子,为自己打造了一个贤明有德,英明果断的形象,让朝中老臣无不信服。即便后来神宗30年不上朝,群臣也知道皇帝并不昏庸,不敢行狂妄之事。

第三、始终紧握大权

神宗皇帝30年不上朝,却不担心有人造反,都用了哪些管理手段?

神宗不见大臣,并不代表拒绝外界一切消息,有关家国大事,他照样心中有数。万历三大征就是很好的证明,虽然不出皇宫,但是他却紧握最高权力,直接操控军队,了解前方军情,能做出恰当的决定。不仅操控军队,就连查抄官员的家产,神宗都把得紧紧的,要求全部拉近皇宫,装进自己的荷包。

神宗皇帝30年不上朝,却不担心有人造反,都用了哪些管理手段?

为此,他还背上了贪财的帽子。三大征结束,虽然耗资巨大,可神宗的私人荷包和国家银库仍有节余,这也说明神宗对钱财的管理和使用也是心中有数,并非挥霍无度。

第四、保持神秘感

神宗皇帝30年不上朝,却不担心有人造反,都用了哪些管理手段?

曾有大臣抱怨,多年不见皇帝,连皇帝是瘦了还是胖了都不知道。一些后进的大臣,更是不曾见过皇帝。这种领导和员工的相处模式,在现代的企业中并不少见,员工们对很久不见的上司都是非常敬畏,那些天天和员工朝夕相处的领导,反而会被员工认为不怎么重要,难以立威。神宗不见大臣,大臣就无法猜透他的心思,这层神秘感有助于他的管理。

要传达命令直接下旨,大臣只能照办,连探讨的机会都没有。时间久了,大臣就养成了顺从的习惯,君臣之间没有话语上的摩擦,便能多年相安无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