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藍海”未滿,未來已來

會撩、能聊、可懟、還暖人……最近一段時間,智能AI話題一度風頭無兩,比如天貓精靈方糖、米家同學小愛等智能家居設備,正深刻影響著人們的生活。

據Strategy Analytics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智能家居市場規模達到840億美元,預測2018年將高達960億美元,在未來五年內呈現高速增長態勢,2023年增長至1550億美元(約9951億人民幣)。

智能家居行業發展路徑:從系統到單品,從單品到生態

作為十年如一日紮根於智能家居品類的賣家,FUNRY速賣通項目總監陳黎可以說是經歷過該品類的整個變遷史。

“智能家居並非一個新概念,事實上,早在上世紀80年代末,智能家居這種說法就在美國被提出了。”據陳黎介紹,受限於網絡和移動通信等技術瓶頸,智能家居在90年代初曾一度沉寂,直到遇上高速發展的物聯網,智能家居才重返聚光燈下。

2014年被視作“智能家居元年”。物聯網的發展進入爆發期,智能家居也藉著物聯網的東風一路順暢,市場迅速膨脹。谷歌以32億美元收購智能家居公司NEST之後,智能家居的概念一度引爆全球,數以萬計的智能家居公司和創業團隊如雨後春筍般湧現,FUNRY方睿也是這批大軍隊伍中的一員。

“當時,以智能為定義的硬件產品開始流行,從能遠程遙控的智能電燈、開關到‘聽懂人話’的智能電視、冰箱、洗衣機,這些家電的硬件產品連接WIFI後,即有了‘大腦’,人們也可以通過手機APP控制家裡的所有電器產品,甚至這些智能家居產品可以自動記錄用戶的行為。”往事勾勒起陳黎思緒。

到了2016年,不同類型的產品之間的互聯互通開始引起國內外關注。在國外,Misfit和Pebble手錶、亞馬遜的Echo和Alexa、Jawbone UP24手環能夠與Nest恆溫器進行數據互通;在國內,小米與美的、海爾與魅族的聯姻,讓兩家的產品都可實現數據共享和對接,還不乏有阿里的天貓精靈、喜馬拉雅的小雅,甚至是百度、騰訊等一眾智能家居製造廠家。“大型家電廠商拉著互聯網企業結盟,中小家電廠商忙於展示智能家居單品,但在這背後卻是智能家居市場各品牌為了卡位、各自混戰的局面,行業沒有統一的標準、產品體驗不佳以及價格虛高等,成為大多數消費者冷眼旁觀而未購買的主要原因。”他如是說。

而在最近兩年,智能家居行業開始走向創新整合時期。尤其是2018年,陳黎明顯的感覺到,具有研發能力的品牌往往更能顯示市場的佔有能力,而部分不具有研發能力的小品牌逐漸被市場邊緣化。另外,隨著雲計算的迅猛發展,也提升了智能家居的入門門檻。以智能音箱為例,在去年第三季度中,中國智能音箱市場的出貨量達到了580萬臺,其中,天貓精靈出貨量就佔據220萬臺,位列第一,緊隨其後還有小米小愛出貨量190萬臺、百度出貨量100萬臺。

智能家居未來之爭,行業將呈現這三大趨勢走向

在智能家居行業,每一年都有不同的關鍵詞,過去的一年,“新零售”、“技術革新”以及愈演愈烈的“全屋定製”是人們提到最多的關鍵字眼,那麼2019年甚至是未來更長的時間,智能家居行業又將會發生哪些變化?陳黎認為以下三大趨勢不可逆:

第一、屏幕將越來越多被應用於智能家居設備中。“儘管當前語音交互在智能家居領域一直是焦點,但屏幕交互依然發揮著重要作用。”陳黎透露,未來語音與屏幕交互使用將形成互補關係,而非替代關係,屏幕將更多應用於智能音響、智能冰箱以及智能開關等,並催生新的產品形態的出現,比如有搭載語音助手的智能面板等。

第二、智能硬件價格開始走低,但高端產品仍然昂貴。隨著小米、樂視、魅族等一批互聯網對智能硬件的滲透,無論是電視,還是路由器、空氣淨化器等,都開始以百元、千元以下的銷售價格面市。

“但這些產品僅是較為簡單或低端的智能產品,如果消費者選擇較為知名的智能家居產品,比如飛利浦智能燈泡、Honeywell空氣淨化器等,購買全套的智能設備,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則需要動輒十幾萬乃至上百萬的價格,造價不菲。”

第三、家庭場景化,進入情境感知的智能家居。在2019年《智能家居》雜誌“海外視野”欄目中指出,“美國室內設計師正在接受智能家居產品作為家庭智能化升級的缺口補充”,在軟硬裝與智能家居的結合層面,美國與中國已經不謀而合。

陳黎坦言,智能家居進入到新的“大家居集成時代”,將會擊破智能化各點位的信息孤島,隨著產品整合、渠道整合,整個智能硬件的設備會承載信息交流、消費服務,把生活中的很多場景有機的整合起來,成為生活行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來源:雨果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