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聊」謁“三蘇”墓

「悟聊」謁“三蘇”墓

「悟聊」謁“三蘇”墓

謁“三蘇”墓

「悟聊」謁“三蘇”墓

範文章

「悟聊」謁“三蘇”墓

出於對“三蘇”的景仰,我選擇一個春光明媚的日子,去郟縣拜謁“三蘇”墓園。

初春的微風透出絲絲涼意,落葉的樹木還未長出新葉,草還沒有萌芽,大地上的一切顯得有些蕭疏。行走在通向“三蘇”墓的甬道上,依次走過森森柏林掩映的牌坊、殿堂與碑碣,彷彿踽踽地走進了歷史,走近了“三蘇”。陽光透過林隙,被春風篩成跳動的光線,恍惚間對“三蘇的敬畏油然而生。走累了,坐在墓前的柏林中,看柏葉厚厚覆蓋的“三蘇”墓漸漸高大起來,似覺他們的魂魄已昇華為獨立的人格,矗立為一個個須仰視才見的形象。

長期以來,我直心存一個解不開的疑竇:蘇軾生於四川的眉山,死於江蘇的常州,為什麼會葬在河南的郟縣呢?到了那裡才知道,原來郟縣也有座小峨眉山,山不高而蔥瓏,水不幽而秀雅,形勝類其故鄉的峨眉山。宋代元豐七年,蘇軾在自黃州移謫汝州的途中,曾寫了一首詩:“先君曾愛洛城居,我今亦過嵩山麓。水南卜宅吾豈敢,試向伊川買修竹。又聞緱山好泉眼,傍市穿林瀉冰玉。遙想茅軒照水開,兩翁相對清如鵠。”顯然是他對小峨眉山一帶的地理景觀情有所鍾,於是便隱隱流露出致仕歸隱頤養天年的心態,直到元祐元年仍沒有打消這個念頭,“愛其山而菟裘之”。紹聖元年四月,他從陳留折道汝州,在汝州逗留了些時日,正在潁昌的弟弟蘇轍再次陪他遊覽了小峨眉山。可以想象,當時兄弟二人站在山巔北望嵩山嵯峨,南瞰汝川無垠,腳下兩道山樑,東西對峙,逶迤南下,與故鄉的峨眉山何其相似!大概就在這時,他已把這裡作為身後的歸宿之地。建中靖國元年七月二十八日,蘇軾因熱毒病暴發,死於常州,享年 66 歲。臨死之前,他給蘇轍寫了一封信, 信中說:“即死,葬我嵩山下,子為我銘。”蘇轍與蘇軾幼子過遵照他的遺囑,將蘇軾及其夫人合葬於郟縣小峨眉山下。時蘇轍仍居穎昌,蘇過也遷居潁昌之斜川,每年掃墓祭祀。蘇轍與夫人約定,死後與兄嫂同葬處,以遂夜雨對床之志,實現"老兄弟相守”的夙願。政和二年十月,蘇轍逝世,子孫將其安葬在蘇軾墓旁。這一雙生前天各一方的同胞兄弟,瞑目後才算“居住"在一起。到了元代至正十年冬,郟縣尹楊允到蘇墓拜謁,“謂兩公之學實出其父老泉先生教也,雖眉汝之塋相望數千裡,而其精靈之往來必陟降左右,蓋未始相遠。...遂置老泉衣冠瘞諸兩公冢右”。自此,蘇軾、蘇轍墓加上新添的蘇洵衣冠冢,始稱“三蘇”墓。

郟縣的小峨眉山,因蘇軾父子而名聞遐邇。這裡正處於豫西山地向豫東平原的過渡地帶,有山有川,天高地闊,一派中原大地氣象。 造物主把“三蘇”恩賜給小峨眉山,小峨眉山敞開胸懷包容了“三蘇”。“三蘇”中特別是“大蘇”東坡,以其超凡的人生經歷感悟出超凡的人生真諦,洗禮出一個大徹大悟的心靈。此刻,我想起了《赤壁賦》中蘇子與客的那段對話:客曰:“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蘇子對口.....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則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蘇軾在這裡不但坦然承認在逆境中不能得到某些物質與精神的嚴酷事實,同時又欣然在順境中接受了造物主的恩賜並且心存感激。這種超凡豁達的心態,日久天長便積澱為厚重的“三蘇”文化。這種文化所構成的小峨眉山獨具特色的文化個性及其鮮明的地域特色,漸漸地融入了中原大文化之中。儘管靖康之年後宋室南遷, 朝廷偏安,一個繁榮的中原失去了當時的輝煌,但“三蘇"文化仍頑強地滯留在中原大上,在中原文明的史冊上熠熠生輝。

在“三蘇”墓地,我遇到了兩位當地的農民。中原農民的衣著打扮,臉上寫滿樸實與厚道。他們給我講了兩件事---

姓張的那位說:明末李自成部將在郟城駐紮時,挖了蘇墳,砸了碑碣,砍了柏樹,墓園被糟蹋得到處是殘垣斷壁,一片狼藉,犯了滔天大孽。後來,李自成進京雖然坐上了皇位,卻瞎了一隻眼睛。

姓王的那位說:“文化大革命”時,這裡的“三蘇”塑像眼看就要被砸毀,附近村裡的一位文化人,用土坯在塑像前壘了一道牆,擋住了塑像,又在牆外畫了一個大“忠”字,才保住了“三蘇”塑像。

兩位農民說完,各自忙他們的活計去了。我不想考究他們的話的真實程度,因為,我理解他們的那份感情。望著他們的背影,我的胸脯像“三蘇”墓園的柏濤樣起伏著。我要託春風把這兩位農民的話轉告給熱愛“三蘇”的人們,並企求大自然能滿足我的意願。

果然,當我離開“三蘇”墓地的時候,春風大了起來,春光被柏林搖曳得一派迷離,柏濤澎湃著向遼闊的中原大地盪漾。側耳傾聽,好像春風正在撫弄歷史的琴絃,時而淺吟,時而高歌:高歌的是“大江東去”的豪邁,淺吟的是“窈窕之章”的婉約.....

「悟聊」謁“三蘇”墓

堅持是一種信仰,專注是一種態度!分享是一種美德,轉發是一種境界!點贊是一種支持!

↓↓↓

「悟聊」謁“三蘇”墓

「悟聊」謁“三蘇”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