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購成為海外品牌擴大中國市場的新方式

代購成為海外品牌擴大中國市場的新方式

國內對代購的監管越來越嚴了。

代購正在成為澳大利亞、新西蘭品牌商在中國市場擴張的新渠道。

最近聯合利華在澳大利亞推出的新即時湯飲品牌,沒有直接在中國進行廣告宣傳,而是先給居住在澳大利亞的華人提供了免費的試用裝,希望他們能推銷給在中國的家人、朋友或其他消費者。

茱莉蔻也會特別在代購網店的介紹中加入中文產品介紹,並樂意配合前來櫃檯代購商品的中國人進行拍照或拍視頻。據他們觀察,增加了中文介紹的產品,會讓網店裡代購們的參與度更高。

2017 年 7 月一家專做中國代購生意的公司澳麥客(AuMake)在澳大利亞上市。據澳麥客估測,澳大利亞代購銷售額每年可能超過 10 億澳元(約 7.2 億美元)。

因為代購生意太好,澳大利亞郵局在今年 5 月底開了一家中國直郵店,不提供郵政服務,賣嬰兒奶粉、嬰兒用品、護膚品和維生素,且售出的商品只能郵寄到中國。

歐睿諮詢駐悉尼研究顧問 Julia Illera 評價中國代購稱,在澳大利亞就像批發商一樣,他們可以在中國“成就或摧毀一個品牌”。在中國,人們喜歡代購國外產品的根本原因是認為這些產品比國內的好用,且性價比高,尤其是奶粉。而相比中國其他渠道較低的售價,也是代購們的利潤來源。

在澳大利亞進行奶粉限購後,貝拉米奶粉(Bellamy)曾嘗試在中國的電商網站通過降價的方式吸引中國消費者購買產品,但卻讓代購們因此失去了利潤空間,代購們便轉向購買其它品牌。因為少了代購的推銷,貝拉米 2016 年利潤率下降,股價下跌近 50%。

因此想通過代購的方式打開國內市場也沒那麼簡單。據一家名為 DaigouSales 的代購網店統計,只有約 10% 的西方品牌,通過代購的推銷成功進入了中國傳統銷售渠道,這些品牌通常口碑和質量都很優秀,如達能愛他美、a2 Milk Co.等新西蘭原裝嬰兒配方奶粉,

因為代購這種分銷渠道,不需要品牌商自己建立分銷網絡或本地倉庫,且個人代購不需要上稅,所以是一種相對成本較低的銷售渠道。

但實際上,國內對代購的監管越來越嚴了。

8 月底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 》,將個人代購、微商、直播代購等都納入了“電子商務經營者”的範疇。並規定個人代購店、跨境交易的網站或從事海外代購業務的其他組織,必須要在中國工商局進行登記,並在銷售首頁顯著位置持續公示營業執照信息。

這意味著以往開網店做代購不需要繳稅的狀態會在電子商務法正式實行後改變。增加的稅收最終會讓代購商品的價格上漲,也就會讓國內的代購網店失去價格優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