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老寫錯別字,“往、住、隹”長得太象怎麼分?

“我們象常一樣。”

“我們河邊走去。”

“我和媽媽在學校附近。”

已經大半年時間了,我經常在兒子的作業本上看見“往、住、隹”這三個字親密得不分彼此,互相客串,一開始還覺得好笑好玩,接著是哭笑不得,再後來是抓狂:說了多少遍,你怎麼還分不清?

好吧,今天就追本溯源把這三個字講清楚。

我們先把“往、住、隹”打回原形。

孩子老寫錯別字,“往、住、隹”長得太象怎麼分?

這三個字形分別是“往、住、隹”的最初字形,相信沒有人會認為它們三個長得像吧。

“往”字

“往”的“彳”(俗稱雙人旁)其實和人一點關係都沒有,“往”字和“主”字也沒關係,“往”字的甲骨文跟現在的字形長得那麼不像,是因為幾千年來字體一直在變形,在漢代文字隸化後,“往”的右邊就變成了“主”:

孩子老寫錯別字,“往、住、隹”長得太象怎麼分?

“往”的甲骨文字形,上半部分是“止”字,就是腳的意思,下圖“止”字的甲骨文寫法有左腳和右腳的區別。

孩子老寫錯別字,“往、住、隹”長得太象怎麼分?

孩子老寫錯別字,“往、住、隹”長得太象怎麼分?

“往”的甲骨字形的下半部分是“王”字。

孩子老寫錯別字,“往、住、隹”長得太象怎麼分?

“王”和“止”(腳),兩個加一起,就是甲骨文的“往”字。“止”(腳)有行走的含義,引申為出發,行動,“王”是聲旁,“往”是形聲字。

孩子老寫錯別字,“往、住、隹”長得太象怎麼分?

從周朝開始,“往”的甲骨字形上增加上了“彳”,這是文字的繁化現象。

孩子老寫錯別字,“往、住、隹”長得太象怎麼分?

“彳”俗稱雙人旁,但它和人沒關係,更不是兩個人,它是“行”字的左半邊。

“行”的甲骨文是個十字路口。

孩子老寫錯別字,“往、住、隹”長得太象怎麼分?

“行”的一半“彳”,也表示道路,用“彳”做偏旁組成的字,都和道路或者在路上行走有關。比如:徐,復,徑,等等。

“往”的甲骨文加上了“彳”,加強了在路上行走的含義。

但“往”字發展到小篆時,已經不太看得出它的右半邊是“止”和“王”了,最後在漢朝文字隸定時,“往”的右半邊就變成了“主”。

“住”字

孩子老寫錯別字,“往、住、隹”長得太象怎麼分?

“住”是出現得比較晚的形聲字,“亻”就是“人”,是形旁,表示這個字和人有關,“主”是聲旁,表示“住”字的發音,只是語音經過了上千年的演變,現在“住”只是接近“主”的發音。“住”是居住,停止的意思,這些意思都和人有關,所以用“亻”做形旁。

“隹”字

“隹”發音同“追”字。“隹”字和人一點關係都沒有,它是一隻鳥。這隻小鳥的簡筆畫的演變過程如下:

孩子老寫錯別字,“往、住、隹”長得太象怎麼分?

“隹”甲骨文和金文就是一隻小鳥的形象,有小尖嘴、羽毛、爪子。只是幾千年演變下來,現在已經不象形了。但“隹”的正規的寫法是要把左邊的“亻”和右邊的字形粘在一起的,因為鳥身體不能分開了,而“住”和“往”的左右兩邊是分開的。

知道了“隹”,就可以看看帶“隹”的字。

孩子老寫錯別字,“往、住、隹”長得太象怎麼分?

孩子老寫錯別字,“往、住、隹”長得太象怎麼分?

孩子老寫錯別字,“往、住、隹”長得太象怎麼分?

這三個字,一個是“集”字,就是鳥聚在樹上;一個是“雀”字,上面是小,下面是隹,小鳥兒,特指小麻雀;第三個是“焦”,火燒小鳥。

簡要總結一下:

“住”是形聲字,和人有關,所以偏旁是人(“亻”,“主”為聲旁。

“往”的“彳”不是兩個人,而是十字路口的半邊,表示在路上,跟行走和馬路有關的意思用“往”。

“隹”是小鳥的象形,右邊是鳥的翅膀,所以它的橫特別多,有四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