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已遠,俠骨長存,從現在起做一個簡單的人

近日,驚聞金庸先生辭世。痛失一代大師,網絡上和朋友圈充滿哀婉追悼之情。大師所作”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婦孺皆知,廣為傳誦,讀完每一本,皆歎服於大師的

才情,豪情,俠骨柔情,令人拍案叫絕,欲罷不能。即使沒有讀過大師原作,經過改編的電影,電視,評書也給大眾極大的審美體驗,讓人不自覺進入一個武俠世界,快意江湖。金庸先生筆走龍蛇之際,可能不會料到由他建構的煌煌武俠世界,竟然走入億萬人的夢境中,在夢中生根,發芽,成長,長久駐守,”夢裡不知身是客,”並悄然延伸到所有人平凡的現實生活中。

大師已遠,俠骨長存,從現在起做一個簡單的人

兩年前,在雲南玉溪結識一對教師夫妻。由於年齡相仿,相處良久。二人是當地一家普通小鎮中學的教師,一個教語文,一個教歷史。男的灑脫熱情,女的率真細密。從撲面而來的書卷氣中,更可分明感受到他們對人間煙火的真摯熱情。自己當時身處某老牌500強外資公司,又生活在南京這樣一個比較主流的城市,可跟他們交談相處後,悵然發現自己身上的市井氣息是如此濃烈,而內心又是如此蒼白無力。近日,看語文老師朋友圈寫道,“妻夜哭,問何故,答鏞逝。問何以如此悲慟?答武俠夢逝。憶及幼時獨愛金氏。今斯人已逝,何人能為吾等書盡愛憎恩仇,時代終結。”讀罷感懷頗多: 簡單,率性地體察生活;真實,敏感地守護內心,不正是大師所描寫的俠義人格嗎?這彷彿讓人看到了七彩雲南上空的那一抹永恆之藍,有此二人在,大師可淡然一笑矣。

大師已遠,俠骨長存,從現在起做一個簡單的人

想到這裡,又回憶起另一舊友。是原公司同事,同屬基層,又同是鏞迷。此人軀體龐大,面如金盆,頗具佛像。初識,論及相識人物、新聞舊事,見識不凡,由近及遠,愛憎分明,卻又豪放豁達。於是結為忘年之交。後有緣同遊深圳,竟熱情幫助引薦公司一眾大佬。他透徹達觀,自詡頗能自律,但宴席間,必開懷痛飲,高談闊論,嬉笑怒罵揮灑自如。無論何種場合,“提挈天地,把握陰陽”者,非他莫屬,絕非一般酒場上吹牛打P之輩可相提並論。這也讓人聯想起大師筆下的一眾人物,莫非書中大俠流落人間?

大師已遠,俠骨長存,從現在起做一個簡單的人

再談談父親他老人家。他老人家生活在魯西農村,高中文化,在村裡也算是“高知”了。我們童年時期,家裡生活並不富裕。同時,山東人又非常重視教育,那時候家長們的流行語“即使砸鍋賣鐵,也要供你們讀書”。鄉里鄉親,無論哪家孩子出門讀書學費不夠了,問父親他老人家借,必慨然應允。之後,卻轉身求告親朋好友,各種曲折,只為達成應允之事。母親為此經常跟他起些口角,他老人家表示悔改之餘,卻仍樂此不疲。雖然父親並沒有讀過大師著作,然而這種古道熱腸,不也是大師倡導的武俠精神。

大師已遠,俠骨長存,從現在起做一個簡單的人

大師雖然遠去,俠骨長留人間。我們痛惜之餘,夢醒之時,從今天起做一個簡單,率真,熱情的人吧,好好珍惜他過往帶給世間的禮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