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留下了什麼?

凌風266893506


首先是最大的貢獻:疆域,奠定了現代中國的版圖,對比一下明清兩朝全盛時期的疆域,可以看出新疆西藏內外蒙東北在明一代連勢力範圍都算不上,而清已將其全部納入版圖,雖然近代被迫割讓了許多。

其次文化上的貢獻:文化,康熙字典,四庫全書,大力推動了文學發展,更有一部《紅樓夢》流傳於世。

再者就是一些新思維,新想法,像洋務運動,戊戌變法。




王祥麒


1912年,隨著號稱三百年基業的大清王朝走向終結,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也落下了帷幕。由滿族人建立的跨越古、近代兩個時期的封建王朝,經歷了明末戰亂,平定三藩,統一臺灣,鴉片戰爭,割地賠款,列強殖民,最後走向終結。清代給中國帶來的第一份遺產是政治上的,沒有極端的愚昧和落後,就不會被動挨打,與西方文化形成的差距讓國人認識到中國已經落後於別人,而走技術上的革新,搞洋務運動救國是行不通的,最終走向了革命,這就是政治的貢獻。

有不少人認為,清末的恥辱都是滿族愚化統治的結果。滿清入關後,強迫漢族剃髮易裝,大興文字獄,扼殺漢民族的創造力,讓漢文化出現衰落,中國歷史停滯不前甚至倒退,導致清末的衰敗,被世界列強侵略。這個觀點有一些道理,但並不全面,儘管從文化上看,清代出現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包括科學家的人數最少,除了幾位明末清初的儒學大家,如顧炎武,王宗羲等人,幾乎再也沒有可以在文化,科學,政治領域撐起門面的人物了。

如果按這個思路說下去,既然清代給中國帶來了深深的滿族統治烙印,那麼是滿族人讓漢族更滿族化,還是漢族人讓滿族人更漢族化?這又回到中國漫長曆史中漢族與少數民族互相同化的老問題上了,歷史資料表明,今天的漢族從文化上,血統上與各少數民族已經互通互溶很久了,不僅是清代,歷朝歷代都有這方面的交往!如果從民族性上來談清代,不能迴避滿族漢化對中國統治的影響。

滿族統治階級使用了漢化政策治理國家,任用了大量漢族知識分子出仕為官,沿襲了前明的大量政治制度。他們自己也在漢化,不但在文化思想上崇拜儒學,風俗習慣上學習漢人,語言文字上擯棄滿文滿語,連思維習慣,性格興趣都與漢人沒有差別。有一個例子可以證明這點,清代表面宣揚滿漢一體,骨子裡卻將滿族與漢族嚴格區分開,這並不是滿族人拒絕漢文化的表現,而是滿族過於漢化後必須採取的一個政治意義巨大的舉措。入關前的滿族鐵騎和八旗兵縱橫馳騁,強悍驍勇,軍事上完成了歷史使命,八旗制度並不廢除,儘管早不具備入關前的經濟,文化與軍事上的作用,卻成為滿族維持統治,防範漢族的最可靠的政治武器,也是劃分滿族與漢族的重要藩籬,除了這些標籤性的政治制度外,滿族與漢族已相差無幾,甚至連紫禁城裡坐著的皇帝是滿是漢也眾說紛紜,假如滿清皇帝是個漢族人,那對滿清政權來說豈不是一個嚴重威脅?

中國在近代的落後,是東方文明與西方文明的差距,而不僅僅是一個少數民族政權與整個世界的差距,政治腐朽是封建主義的通病,滿清也沒有走出這一個歷史宿命,推翻了滿族皇帝的同時,也推翻了帝制,這一歷史進步非同尋常,也是清代的貢獻。不過,近代史的屈辱與衰敗,掩蓋了清政府在鴉片戰爭後企圖振興國家的努力與嘗試,這是常被忽視的問題,左宗棠收復新疆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新疆正式納入清朝版圖是在1755年乾隆帝掃平準噶爾後,而在之前,這片被稱為西域的地方與中原政權時合時分。1865年(同治四年),俄國唆使阿古柏入侵新疆,建立“哲德沙爾汗國”。在國家內憂外患,財力匱乏之際,左宗棠帶領清軍一舉收復新疆,並拒俄國於伊犁之外。新疆的收復意義重大,連帶整片西北,西藏牢牢控制在中央政權手中,粉碎了英,俄對西北的覬覦滲透,清代經營西藏也是不遺餘力,為今天中國領土格局打下了基礎,這算是清代留下的第二件遺產吧!

說到清代對今天的影響,必須要提洋務運動!洋務運動給中國引入了西方文明,儘管歷史書上稱洋務運動失敗了,那是政治軍事上的失敗,在科學文化上,工業建設上卻是功不可沒的!我們衡量一段歷史的成敗功過,不能只用一個標準,對清代歷史的認識和理解也是如此,在面對一片黑暗的同時,也要看見歷史光明的一面,這是辯證唯物主義歷史觀,歷史發展本沒有好壞,只有起伏曲折,當事物發展到極至,也是向矛盾另一端轉變的開始,而腐朽落後的事物中已孕育了先進文明的種子。洋務運動就是這樣,它為中國奠定了工業基礎,為民國開創了一個近代化的局面。這算清代留下的第三件遺產吧。

就像不能把這一切歷史功績歸為哪個人一樣,也不能將一切歷史錯誤和失敗歸為哪個人,清朝在近代歷史上經歷了血腥和思變,不能用今天的標準去衡量當時的人,每個人都有歷史侷限性,但每個人也都為後人留下了一連串的前進足跡,讓我們沿著這條几百年前已走的路繼續探索前進!不然,為啥會有中國夢?進入民國後,中國知識界群星璀璨,大師倍出,文化領域呈現一片繁榮耀眼,百花爭豔的局面,然而這一切並不是偶然的,都與清末開創新式學校,建立新式教育,啟蒙民眾思想分不開的。就以北京大學為例,其前身為清末京師大學堂,在五四前期已彙集了不少全國一流的學者和教授,為後來新文化運動奠定了知識基礎。而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均開辦於清末!連蔣介石棄筆從戎報考的保定陸軍軍官學堂也是前清袁世凱創立的,這些都為中國後來文化科教事業,軍事政治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其影響一直延續到今天,這算清代留給後人的第四件遺產吧!


獵戶22


你就是清朝留下的!


sjtuer\n


滿清遺產有功有過:文化有《四庫全書》、領土涵蓋西藏新疆東北等,奠定今日之國土版圖基礎;過則主要在康乾後閉關鎖國,文字獄盛,對外則喪權辱國,致近代中國積貧積弱,百姓塗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