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劉備不在關羽身邊安排一位得力謀士?

叼著香菸kiss你


你是說的三國演義還是三國志。關羽這種性格諸葛亮都不想理的人。“南郡太守糜芳,將軍博士仁屯公安 素皆嫌羽輕己”。糜芳可是劉備的老人了,糜芳面子都不給。想想派誰去做關羽軍師都沒用。關鍵是關羽這次軍事行動的目的是什麼?是奪取曹操手裡剩下的荊州三郡。一旦成功那劉備集團將在洛陽和鄴城,許都前面插上一把刀。可是這時間好像選擇的非常不好。219年五月劉曹漢中之戰結束。曹操軍退出漢中。劉備取得漢中勝利。關鍵是兩個地方被劉備得到(上庸,房陵)。這等於在樊城,襄陽側後隨時等著插刀。漢中之戰後四個月219年9月關羽發動襄樊之戰。奇怪的是在僵持階段上庸,房陵的劉封,孟達沒有側應。這不是很奇怪?也就是說關羽襲擊襄樊沒報告成都,成都也沒指示劉封孟達配合。甚至開戰後成都也沒給孟達劉封指示,這不是很奇怪。更奇怪是戰後孟達劉封怕被問罪居然獻城了。而後方的糜芳,博士仁也投吳。關羽整個孤立了。這中間發生了什麼?值得深思。


青瓷雅居


在關羽鎮守荊州之前,他身邊的謀士並不多,直到公元212年,劉備令關羽鎮守荊州,而諸葛亮要隨劉備入川,所以臨走之前為關羽留下了很多謀士,比如馬良王甫等人。

關羽手下的謀士,馬良,伊籍等,都是諸葛亮親自安排留下輔助關羽守荊州的人才,馬良,伊籍,向朗,糜竺等謀士,當時在劉備陣營相當出名,在關羽出兵北伐時,馬良,伊籍為隨軍參謀,在關羽水淹七軍,荊州防守建造烽火臺示警等方面,提出了很多好的計策和建議。

馬良雖然一開始是留在關羽身邊,但不久就去了蜀中。

那關羽為何最後會失守荊州呢?

綜合各方面的原因,關羽之所以會失掉荊州,是因為在腹背受敵的情況下,又遭受了到部下的叛變,而夾擊關羽的呂蒙、徐晃等人,都是非常優秀的軍事將領。在神對手與豬隊友的雙重打擊之下,才最終導致了關羽的潰敗。

還有一個原因是關羽的性格,《三國志》評價: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羽報效曹公,飛義釋嚴顏,並有國士之風。然羽剛而自矜,飛暴而無恩,以短取敗,理數之常也。

熟悉三國的人都十分清楚他的性格,他是一個有點自負的人,如果派一個謀士到關羽身邊就會制衡他,他會很反感,他可能不會聽這個謀士的任何意見,會產生很多的矛盾。

關羽雖然在現實環境中是督荊州的合適人選,但劉備的調度實際調度卻存在問題。在他奪下益州後,荊州的壓力將變得空前大。況且關羽雖不愧名將之稱,但是政治能力終究有限,雖然勉強夠用但是遠遠談不上優秀。

此時劉備、諸葛亮應及時調得力副將,最好是能獨當一面的大將和優秀的謀士去協助關羽。但劉備,諸葛亮的實際做法卻是任關羽率領為數不多的荊州兵馬單獨抵抗強敵直至全軍覆沒,這不能不說是蜀漢的重大失誤。

再回歸到問題上,為何劉備不在關羽身邊安排一位得力謀士?

這個問題的重點不是謀士,而是“得力”二字。此時龐統、法正二人已死,劉備也實在是拿不出這麼一個“得力”的謀士去輔佐關羽。

不是不安排,而是實在是沒有一個這樣“得力”的人安排!

大家有什麼意見或者見解、補充,歡迎隨時交流。


歷史文玩百家談


這個問題應該問的是關羽守荊州這一段,劉備為何沒放得力謀士給關羽?我們分析3點,就可以得到答案!

其一:劉備其實很重視荊州

荊州,天下之腹,諸葛亮曾言:“荊州土地肥沃,足以養兵30萬”。諸葛亮隆中對的時候,也把荊州列為重中之重。因此,劉備攻打西川前,還把諸葛亮留在了荊州,而他帶著魏延、黃忠、龐統等人出兵西川,可見,劉備心裡也知道荊州是重中之重,萬萬不可丟失,因此,劉備肯定會把得力謀士留給關羽!

其二:西川戰事吃緊,劉備必須抽調荊州謀士武將

諸葛亮隆中對的下一步,就是坐荊州而取西川,而西川可不是那麼好取的。“鳳雛”龐統身死落鳳坡,中了40多箭,劉備大哭,發誓殺入西川報仇,而此時劉璋求援張魯,張魯派馬超來攻打劉備,此時,單單靠劉備、黃忠、魏延、法正等人已經難以抵擋,故而,劉備急忙讓諸葛亮速速入西川來幫忙,至此,從荊州,走了諸葛亮、張飛、趙雲、馬謖等人,荊州實際大權落在關羽手中,馬良作為謀士輔助關羽鎮守荊州!

因此,不是劉備不想留守最得力謀士給關羽,實不能也!而且,馬良此人,也算一個得力謀士,穩重睿智,諸葛亮就很相信他!

其三:關羽狂傲,哪個謀士也鎮壓不住

呂布死後,關羽越發狂傲,視天下英雄如草芥!

孫權曾想和關羽聯姻,可關羽卻說:“虎女豈能嫁犬子”!孫權大怒:“我平生從未受過此等侮辱”!

<strong>

華佗曾言:“我能幫君侯刮骨療毒,但他的狂傲之症我沒法治”!

諸葛亮離開荊州時,曾問關羽:“曹操孫權同時來襲,你如何應對”?關羽霸氣回應:“我分兵迎戰”!諸葛亮馬上說:“如此,荊州必丟”!最終,諸葛亮留下八個字給關羽:北拒曹操,東和孫權!而關羽明顯也是沒有聽進去,這才導致了最終大意失荊州!


況且,關羽出兵樊城之前,馬良曾勸關羽:“軍師讓我們鎮守荊州,不可輕舉妄動”。可關羽完全不聽,馬良也是無奈,這個時候的關羽,狂傲之氣日益加重,只要他是荊州一把手,那就誰勸都沒用!

一句話總結:當劉備決定把荊州交給關羽鎮守的時候,悲劇就註定了會發生!


七夜說歷史


劉備拿下荊南四郡,向孫權借來南郡後,劉備平生第一次擁有荊州五郡之地,此時的劉備盡得荊襄人才,可謂人才濟濟。

劉備在進入益州前,有不少謀士,有首席謀士諸葛亮,鳳雛龐統,很早就開始跟隨劉備的簡雍和孫乾,在荊州收納的伊籍、馬良、馬謖、陳震,在益州收納的法正、秦宓、董和、劉巴。



劉備手下的謀士,雖然不如曹操多,可也算人才濟濟。211年,劉備入川時,帶走了龐統、孫乾、簡雍、伊籍、馬謖、陳震等人,而留下了諸葛亮、馬良等人與關羽一起守荊州。

之後,由於龐統戰死,益州戰事吃緊,又調走了諸葛亮,同時調走的還有張飛、趙雲、劉封等武將,留守荊州的只有關羽、糜芳、士仁、馬良等人。

劉備在215年平定益州,又收納了不少謀士,但之後也沒有在關羽身邊安排更多的謀士,為什麼呢?



原因有以下幾點:

1、劉備奪取益州後,蜀漢集團下一步戰略重點將是與曹操爭奪漢中,漢中之戰劉備舉益州全力,打了近2年,人才資源將優先滿足益州,無法派往荊州關羽處。

2、劉備交給關羽的任務主要是守荊州,防守不需要得力謀士,劉備在219年,漢中之戰前後曾下令劉封、孟達奪上庸,關羽襲擾襄樊,都是為下一步戰略作安排的,無意擴大戰爭。



3、關羽本身就智勇雙全,又不太聽得進謀士的話,劉備對關羽相當瞭解,無須再派得力謀士,關羽完全能應付。

4、劉備沒有想到關羽利用假節的權力,擴大了襄樊之戰,而身在益州的劉備已經打了兩年的漢中之戰,相當疲憊,別說謀士,就連普通士兵都暫時無法支援。



5、劉備在荊州的人事安排忽略了東吳的作用。劉備沒有想到東吳居然背盟偷襲,在安排武將及謀士時,沒有將東吳的威脅考慮在內,像糜芳、士仁這樣不入流的將軍來守重要的江陵城和公安城,實在是疏忽,守城更重要是武將,而不是謀士。

關羽大意失荊州,劉備身負領導責任,諸葛亮身負戰略責任,關羽身負戰術責任,最大的問題就是來自盟友東吳的背叛偷襲,而這不是派個得力謀士就能解決的。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那要看得力謀士標準是什麼?如果說頂級的才算,只能說拿不出手了,畢竟整個三國時期這種級別的謀士都不多,不是人家劉備不安排。

當時劉備手下資源本來就少,頂級謀士就大概三位,即諸葛亮、龐統、法正三人。

先說劉備的“肱骨”諸葛亮,諸葛亮本來是和關羽一起鎮守荊州的,跟隨劉備入川的龐統死後才不得已讓諸葛亮入川輔助的,在此之後諸葛亮一直忙於蜀中、漢中事務,操心於內務的諸葛亮壓根沒空、也不可能再回去鎮守荊州了。龐統就不用說了,之前就死了,這也是諸葛亮當時入川的原因之一。



而劉備在蜀中收的“謀主”法正在幫助劉備拿下並穩定西川后又忙於漢中之戰,並在取漢中沒一年時間就去世了。


其實當時的漢中和蜀中比荊州更為迫切需要重要人手,因為荊州當時已經大致穩固了,曹操當時的重心在漢中這邊,與孫權又是聯盟,而漢中與蜀中初定,百廢待興。

所以頂級的不可能了。

稍微遜色一些,劉備也並不是沒有安排,跟隨關羽鎮守荊州的謀士以馬良和王甫為主,這兩個應該也算不賴的了。

當時有句話說的好“馬氏五良,白眉最良”,這個白眉就是馬良了,其中馬謖也是馬氏五常之一,馬良之弟。馬良是諸葛亮好友。也是幫助關羽鎮守荊州最為重要的謀士,他在外交與內政上貢獻很大,特別是外交。


在協同鎮守荊州時,他多次出使東吳與孫權交涉。他的外交最為出色的一次是在後來劉備伐吳之時,曾招納說服了五溪少數民族一起協助劉備伐吳。

還有一位是王甫,是劉備在蜀中收的謀士,劉備在後來看到當時的荊州也有點吃緊,於是才將其調赴荊州,任命其為荊州議曹從事,協助關羽,這個官職也是個重職了。

這兩個人雖有能,但並無法改變關羽的想法,能讓關羽心思動搖的,或許只有老大劉備、共患難的張飛、趙雲和“會說話”的諸葛亮。所以一切都是由關羽一個人拿主意,他們的話只能是參考,說了關羽也不會聽。



不過王甫與馬良兩人都在荊州失守後倒是都逃到了蜀中,後來戰死於劉備伐吳的夷陵之戰中。

其實謀士並不是決定勝負的關鍵,得不得力作用也不大,謀士只能是建議,最終決策的那個主帥才是關鍵。袁紹官渡之戰謀士少嗎?曹操赤壁之戰帶的謀士少嗎?劉備夷陵之戰謀士少嗎?主帥的指揮失誤才是一場戰役的失敗最為主要的原因。


夏目歷史君


劉備知道二弟關羽智勇雙全,夜讀春秋,秉燭達旦,是一個愛學習的人,用他守荊州是比較好的人選。

一,武功高,溫酒斬華雄,斬顏良,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功蓋華夏!

二,智謀很高,連魯肅設的計都能看出來,足見智謀不低!

三,特殊地理位置,易攻難守。

四,沒聽諸葛亮的忠告:東合孫權,北距曹操。

五,關羽,骨子裡的傲氣,最終大意失荊州。

六,關羽旁邊也有從事官王擂,給過關羽很多好意見,關羽只是沒聽。馬謖的哥哥都在關羽身邊。都看到問題的關健。

從古至今,驕兵必敗,跟失荊州這個故事有關。



江山多此多矯


首先,劉備手下也就諸葛龐統,法正張松不在,徐庶早走了,能當軍師的人才太少了。就是人才數量更不上,後漢也就一個諸葛頂著。

其次,掌管一州,關羽的威望、名聲和能力更加合適,曹操也更加忌憚關羽些,即使最後關羽敗亡,也是他人性的缺點所致,每個人都有缺點,只是有的很致命,諸葛亮已經提醒過了

再者,法正、張松當時應該是在劉章手下,用來裡應外合,後張松信件敗露致死,龐統剛剛加入劉備陣營,未及建功,更無威望,況且關羽心高氣傲,不會聽龐統的,只得留在劉備身邊,後落風坡著急建功身死,非常可悲。諸葛亮大才,怎可區區守一城,如果被派去,關於聽他的,還是他聽關羽的?他倆本來就不對付。

最後,守城需將,伐城靠謀。個人理解。


請讓我獨自喝醉在街頭


如果關羽手下有一得力的謀士,或許就能保住荊州,或許就能改寫歷史。



武強文弱一直是劉備集團的硬傷,劉備能拿的出手的兩位謀士也就是諸葛亮和龐統,當時龐統陪劉備攻取西川,諸葛亮和關羽守荊州,這樣的配置是很合理的,龐統在軍事上的謀略不在諸葛亮之下,劉備在龐統的輔佐下,也可以取得西川,但是龐統英年早逝,死在和劉備攻取西川的路上,劉備不得不召諸葛亮和趙雲到西川,這就導致荊州的防守大幅度下降。在加上關羽的傲慢,這就有了日後的荊州之變。


如果諸葛亮在荊州的話,斷不會導致荊州失守,呂蒙的計謀瞞不過諸葛亮,蜀國定不會失去荊州,或許歷史就會改寫,但是一切隨著龐統的死,都發生了改變,荊州失守,關羽被殺,劉備為給二弟報仇,被東吳打敗,最後不得不寄於西川一愚,最後被滅國。

所以,龐統的死對劉備的影響最大。劉備身邊除了諸葛亮和龐統以外,其它的謀士都不具備大局觀,也不可能為關羽守的荊州的,而且,關羽性格傲慢,一般的謀士關羽肯定也不認可,所以,只能說關羽之死是上天造成的。


精品影視館


荊州的丟失關羽被坑害,主要是劉備人士安排不對,給關羽後方配備的傅士仁和糜芳兩個判徒,另外劉備太相信豬格亮的話,關羽多次寫信讓派一大將回荊州。劉備問諸,諸葛亮給劉備說不用派,讓關羽伐曹,結果江東鼠輩和曹操聯合,偷襲荊州,不然關羽怎麼敗,劉備要是派魏延或張飛,或趙雲,接糜芳守公安,東吳就偷襲不成。一切壞在諸葛村夫身上。


仙童652


王甫,和馬良都很可以了,只是關羽聽不進去,你不能說沒有好謀士,而是能鎮的住關羽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