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者,诡道也”:行军打仗的十二种“骗术”

文 | 艺轩

古代战争中,想要获取胜利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是实力是必然的取胜因素。就像孙子所说的那样,得先有“计”,才能开打。这个“计”也并非指的是“计谋”,而是“计算”。计算一下自己有多大胜算,如果胜算大的话,那么才能打,胜算不大最好不要打,否则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付出的战争成本是非常之高的。

那么,就像孙子所说的这样,有胜算才打,没有胜算就不要打,但这样的情况也不并是常有的,毕竟战场上瞬息万变,哪有那么十分把握的事情呢?那难道就没有什么“窍门”来取得胜利?当然有,孙子为此就给出了十二条“诡道”,也可以叫做“骗术”。

“兵者,诡道也”:行军打仗的十二种“骗术”

古代战争

孙子曰:“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孙子在这句话中讲出了十二条“诡道”,也可以理解成十二种“骗术”。

第一种骗术:“故能而示之不能”;这句话的意思说,原本我自己能的,但是我向你示弱,假装让你知道我不能,以此来麻痹你,看不清我的虚实。

第二种骗术:“用而示之不用”;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准备要用的,但是我假装不用。

第三种骗术:“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此句的意思是说,我们已经到达了你的领地,你的鼻子下了,但是我却给你放出信号说,我还在千里之外。或者是我还在千里之外,但是却假装我的大军已经兵临城下了,让你觉得有压迫感。而这种骗术的“完美”运用者就是拿破仑。有一次,拿破仑在战场上突然遭遇到一支奥地利部队,此时的拿破仑手中只有一支小部队,而奥地利人数众多,但是拿破仑并没有逃跑,而是装出主力部队的架势,逼迫奥地利军队投降。果然,奥地利军队就上当了。当他们缴械之后才发现,原本应该是自己俘获拿破仑的,没想到反被他俘虏了。

“兵者,诡道也”:行军打仗的十二种“骗术”

孙子像

第四种骗术:“利而诱之”。这句话其实很好理解,就是以利诱的方式使得敌军犯错。

第五种骗术:“乱而取之”;把敌军搅乱,来个浑水摸鱼,从而在乱中取胜。

第六和第七种骗术:“实而备之”和“强而避之”,这两条意思相近,所以就放到一起来讲。它的意思是说,在敌军的兵势坚实的情况下,那我方就要小心防备。但如果敌军的兵势十分强大的情况下,那就不是小心防备这么简单了,而是要赶紧避其锋芒,不要与之正面交手,否则下场就会很惨烈。

第八种骗术:“怒而挠之”;所谓的挠,实际上就是挠痒的挠。但是这儿指的不是挠痒,而是激将法。就像诸葛亮为了逼司马懿出城和他决战,就将一件女人的衣服送与他,只可惜司马懿不吃这一套,死活不肯出城。而在这其中,诸葛亮就充当了这个所谓的“挠手”。

“兵者,诡道也”:行军打仗的十二种“骗术”

古代战争

第九种骗术:“卑而骄之”;假装自己很卑微,让对方感到骄傲,然后放松警惕,最后你在一举取胜。官渡之战中,曹操为了使得袁绍放松警惕,好让自己的兵马到达指定作战位置,于是便对着袁绍就是一阵猛夸,最后袁绍沉浸在这马屁声中错过了最佳的进攻时机,而曹操的兵马已经全数到位,终而攻破袁绍大军。除此之外,越王勾践和吴王夫差的故事也恰好印证这一说法。勾践投降夫差之后,他就显得特别卑微。卑微到什么程度呢?夫差生病了,他去尝夫差的大便,以观察他的健康情况。渐渐的夫差就放松警惕,最后勾践卧薪尝胆,一举灭了夫差。

第十种骗术:“佚而劳之”;就是要折腾敌人,使他疲于奔命,不停的骚扰他,使得他越发混乱,最后在他的劳累中将他灭掉。

第十一种骗术:“亲而离之”;所谓“离”,其实就是指离间计。离间计在古代战争中用的次数就很多了,就比如赤壁之战的前夕,周瑜就用离间计使得曹操杀了水师都督蔡瑁。这才为周瑜赤壁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第十二种骗术:“攻其不备,出其不意”;这句话也是最为津津乐道的一句话,其意思也比较容易理解。就是说,在敌军不防备的时候,给他来一个突然袭击,最后取胜。

“兵者,诡道也”:行军打仗的十二种“骗术”

垓下之战项羽—剧照

十二种骗术我们说完了,那是不是只要学会这十二招,在战场上就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了呢?当然不是,所谓“兵不厌诈”,这些方法你知道,敌人也同样知道。所以在运用的时候,也得考虑多方因素。否则单靠着这十二条骗术上战场的话,其下场显而易见,所以打仗最主要的还是靠实力。

这就像考试一样,如果你只是学方法技巧,但是却没有真正的实力,那么可能有些题目靠着技巧能够作对,但是大部分题目依然是一筹莫展。你们觉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