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琰屡次劝谏,敢于揭露曹氏父子的过失,但也因失言枉死

提到崔琰我们都会想到他和曹操的故事,但是崔琰并非最初就和曹操在同一个阵营里。但是崔琰的人生还有其他事情可以讲讲。崔琰这个人的性格并不滑头,家经典。到二十九岁的时候,崔琰认识了公孙方和一众名士,又跟随有名的经学大师郑玄学习。这一年可以说是崔琰人生的转折点。可惜的是也是在那一年黄巾军势如破竹打过了北海,郑玄的教学活动不能像以往那样正常进行,只能躲到山里逃避战乱。但是逃到山里意味着不能顺利地和外界进行往来,他们在山里没有食物,他们的授课活动不得不停止。郑玄也因为不能再给他们上课而跪下来向他们告别。当时崔琰学也上不成,周围又都是强盗土匪,一时间无路可去。离开家乡四年后,崔琰回到了清河县城,回到家中他也不知道该做什么,只好每天都在家里弹弹琴,闲赋在家。

崔琰屡次劝谏,敢于揭露曹氏父子的过失,但也因失言枉死

公元205年,曹操打败了袁绍,在翼州和崔琰见面商议事情。当时翼州进行人口普查,人数有三十万,这个数据说明翼州在当时可以算是很大的一个州县了。曹操对此也有所了解。但是崔琰认为,当世道艰难,中原四分五裂,现在袁绍死了,袁氏家族的两兄弟并不和睦,翼州也因为战乱民不聊生,尸横遍野。曹操的军队来到翼州,首先做的不是做出一些仁义的行为,没有想要扩充自己的实力,而是在这里谈这些事,难道这是百姓们对曹操军队给予的期望吗。曹操听了崔琰的话,面色变得严肃起来,并且反思了自己的行径。这也是崔琰对曹操的一次成功劝谏,也可以看出崔琰此人敢于劝谏,直言不讳。

崔琰屡次劝谏,敢于揭露曹氏父子的过失,但也因失言枉死

之后曹操去并州作战,崔琰还是留在邺城,继续辅佐曹丕。那个时候曹丕很爱好打猎,每天都会特意换衣服,换车马,在特定的时间出去打猎。如果只是一个爱好倒也没什么,但是曹丕对打猎这件事已经到了沉迷的程度。所以崔琰看不下去了,上书劝谏曹丕。在上表中崔琰引经据典,通过多个例子,来劝谏曹丕。他说如果一个人想要做一个真正贤明的君主,不能把自己的爱好放在第一位。

崔琰屡次劝谏,敢于揭露曹氏父子的过失,但也因失言枉死

国家境况尚且困难,人民尚且不能安居,作为一个国家的储君,曹丕不能不顾国家社稷。曹丕看过崔琰的上书之后感到羞愧难当,听从了崔琰在上书中提到的建议把他打猎所要用的器具,所要穿的衣服都烧了,以此来表示自己的决心。并且曹丕没有怪罪崔琰,并且希望以后他也能继续像这样指出他的错误,并且给他建议,让他变得更好。

崔琰屡次劝谏,敢于揭露曹氏父子的过失,但也因失言枉死

我想崔琰的死和杨训脱不了关系。崔琰其实是在讽刺一些不合情理的批评,但是却被人曲解为在隐射曹操。最要命的是言多必失,曹操相信了这句话是在讽刺他,崔琰也成为了一个死在猜忌下的臣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