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對中國的統治,到底是社會的進步,還是文明的倒退?

前哥說歷史


滿清,讓中國落後世界整整300年。1.滿清政府內心不信漢人,在用人選人上不自覺的狹隘,讓滿清的人才並不是最一流的。2.仍舊是因為滿族入主中原,不得不對漢文化和學術進行限制,這就等於壓抑了老百姓的創造心智和不斷進步的動力源。什麼四庫全書,說白了,就是對學術的嚴格桎梏。所以整個滿清幾百年,幾乎沒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更多的權謀家均出自清朝。3.因為老百姓骨子裡的不認同,因此八國聯軍打進來時,老百姓們並沒有覺得怎麼樣,因為滿清不是自己應該維護的政權。在老百姓看來,無非是狗咬狗。頭上一根辮子,像一根針刺在老百姓心頭。所以滿清的統治,是歷史,不可更改,但和唐宋明,區別確實很大。


天邊29533123


進步遠遠談不上,文明倒退也沒有那麼嚴重,我更喜歡用『禁錮』這個詞來形容清朝的統治。

滿清得國不正,不要問我為什麼這麼講,明白點的人都清楚,大清是叛出大明統治的,儘管大明在東北的統治是羈縻政策,不怎麼在乎當地土人們打生打死,可名義上他們還是歸大明節制的。

作為一個少數民族政權,滿清統治中國天然缺少法理依據,無論怎麼包裝,都難以洗掉異族政權的奴役漢人的侵略者形象。同時滿清得統治者們也不願意與中國漢人融為一體,毫無差別,畢竟如果大家都一樣了,滿洲太君們哪裡來的特權優待,八旗子弟們哪裡來的鐵桿莊稼。

是故,終滿清276年,始終對漢人即利用又打壓,防備之心大於融入之心。他們一方面以中國自居,另一方面卻又以外來者而治中國。在這種極複雜又矛盾的心理下,滿清的統治者們對中國的統治跟腳,是禁錮漢人思想,奴役漢人勞作的殘酷努力式統治。哪怕,終滿清一代,科舉制度依然是漢人社會地位上升的渠道,但通過滿漢之間的區別對待,以及各種民族政策壓制,使得整個社會的主流價值扭曲,漢人們以做奴才而自豪。


社會的進步,離不開經濟的發展,思想的解放,言論的開放,文藝的發展。畢竟,只有人們從繁重的勞作中解放出來,能夠有更多接觸知識點機會,從而成為一個有思想,且敢於思想的人,這個社會才會逐步在現有的基礎上不斷髮展,不斷進步。人類社會最偉大的地方,就在於人類那些偉大的思想結晶。

自元代以後,中國封建王朝中央集權日益完善,皇帝的權力逐步發展到了頂點,明代還有一個內閣可以制衡,到了清代以後,由於異族統治,儒家為了在滿清獲得一直以來的政治利益,甘於跪舔統治階級,不惜改動經典來迎合滿清旗人們,實在無恥之極,在此種情形下,清代的君權毫無限制,皇帝一言而決,無人敢言。

是故,自滿清起,漢人士大夫們天然就矮了滿清統治者們一頭,在政治上被壓制,而在文化思想上,卻又因民族之間的敏感不敢輕易發聲,特別是經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越演越烈的文字獄,使得整個文化界、思想界,再無人敢著書立論,敢議論時政。

這對一個民族而言,無疑是最大的傷害,沒有思想的民族,是不可能有進步的。大清統治的276年間,滿人們騎在漢人頭上驕奢淫逸、漢人們活成行屍走肉,上至閣臣巨宦,下至寡民黔首,無不得過且過,艱難度日。

200多年來,漢人們成為了沉默的大多數,他們生活在一種生下來就套上枷鎖,說話都要考慮再三的社會中。不是漢人們沒有了血性,而是沒有了激發血性的思想,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的忍讓,使得滿人奴役漢人成為了天經地義的事情,這種思想根深蒂固,很難動搖。

故而到了19世紀以後,國人是麻木不仁的,國人是事不關己的,國人是愚昧無知的,因為早在200年前,他們的思想就已經被入關的滿人們用刀槍脅迫著,一點一點改造成了溫順的綿羊。


以上個人淺見、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點個贊或者關注一下也是極好的!


青年折緣


漢人自古讀聖賢,一讀就是幾千年,但凡稍稍懂廉恥,何讓女真入中原?清兵十萬過雄關,多少漢人跪路邊,哪個不讀孔與孟,哪個不是貌岸然?還有大明虎狼師,分明一群喪家犬,只有嘴皮沒脊骨,降兵百萬將千員。水太涼,膝太軟,金錢鼠尾腦後懸。沒有骨氣將敵趕,沒有血性保家園。若無洋人槍與炮,辮子還梳多少年?漢人從來傲群雄,風風光光幾千年,唯有滿清誤天下,一誤就是三百年。三百年來國安定,百姓安居在康乾,三百年來國運勝,滿蒙回藏俱團圓。百年恥辱雖不假,大清何嘗若等閒,修鐵路,買艦船,辦洋務,開海關,敢讓日月換新天。若說歷朝清最差,多少有些理太偏,國土大了好幾倍,人口翻了好幾番。不比大明比唐宋,不比秦漢比蒙元,縱觀整個古代史,大清有理勝先賢。別拿民族總說事,中華建國近百年,共和二字是國本,唯有團結才向前。。


小八旗


說實話,動輒用文明的倒退來形容中國古代的某個政權,是非常不負責任的。而實際情況也是如此,清朝從各個方面來講,相比於前代,並沒有根本性的改變,反而是有所發展,因此,從歷史發展的進程來看,清朝對中國的統治符合中華文明前進的趨勢,可以算作是進步。

必須明確一點,清朝的統治是建立在取得了所謂正統的基礎之上,清朝尊崇儒家的那一套,清朝皇帝的儒學素養整體上而言,可以算曆代帝王中最高的;而清朝的政治體制,也是在明朝體制的基礎上進行修改和微調的;對於知識分子,清朝也是尊重的。所以,清朝在文明上,沒有絲毫的倒退。

實際上,清朝在很多方面,是要好於之前的歷朝歷代的。清朝的社會秩序可以說是歷朝歷代中最為穩定的。因為清朝本身就是少數民族政權,要穩固自己的統治,那麼必然要對人數佔多數的漢民族進行妥協,所以對於民間的管控從來不敢過於苛刻。康熙時期實行永不加賦,雍正時期的攤丁入畝,都是在極力緩解社會矛盾;對於讀書人,只要不是犯原則性的錯誤,基本上不會有生命危險,當然,奪朱非正色這種純屬是自己作死。著名的曾靜,發文誹謗雍正皇帝,聯繫嶽鍾琪試圖造反,但雍正的應對卻是和曾靜進行辯論,最後赦免了他(當然,乾隆繼位後還是處死了他),這種情況,發生在其他朝代,曾靜恐怕早就身首異處了。

清朝對於民間的管控也比較放鬆,老百姓可以合法持有火器,只要向官府登記即可。明朝的神器三眼銃,在清朝被民間廣泛使用,可見清朝對於民間的寬鬆。

除此之外,領土貢獻,加深各民族交流,促進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形成這一系列的貢獻,都已不必再列舉。

那麼,為何會出現“清朝是文明倒退”這一結論?除了某些別有用心者的無知言論外,還因為清朝距當今時代較為近,所以很多資料都比較直觀,而現代人將之於現在對比,自然覺得其落後。實際上,更早之前的朝代更為落後,但因為時間過於久遠,所以現代人對其保持著一種神秘的敬畏,加之文人的渲染,反而使得某些久遠的時代成為了“烏托邦”


庭州行者


清朝對中國的統治,到底是社會的進步,還是文明的倒退?

本問題的設問,過於籠統,缺乏明確的參照系!應分階段的具體分析,客觀全面,辯證地實事求是地看待之、評價之……

清朝對中國的統治,從1644年順治年間,入主中原,到1912年,清帝退位,一共268年,經歷10帝(共12帝),以1840年的鴉片戰爭為界,分為前後兩個時期,對中國歷史影響深遠……

清朝是我國帝制時代的最後一個王朝,清朝前期(鴉片戰爭以前),就其傳統社會和傳統文明而言,是承古萌新,出現了“康乾盛世”,是傳統社會、傳統文明的發展與進步……

康熙年間,清朝統一全國之後,傳統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的國家得以進一步鞏固和發展,基本奠定了今天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疆域版圖……(因篇幅所限,具體史實略)……

中華民族、國家,成為真正密不可分的統一整體,清王朝的歷史功績不可磨滅!

但是,清朝前期又是我國由傳統農耕社會向近代工業社會的社會轉型時期,就其,世界發展潮流和社會轉型而言,是滯後,甚至是倒退……

面對世界資本主義發展趨勢來說,所謂的“康乾盛世”,又不過是傳統社會的迴光返照了,君主專制的強化,特別是奉行的重農抑商政策和閉關鎖國政策,嚴重阻礙了商品經濟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

使中國落伍於世界發展潮流,造成了中國社會轉型的嚴重滯後,造成了近代中國落後捱打的局面……清王朝對此“罪責難逃”……

清朝後期(鴉片戰爭以後),面對西方工業列強的瘋狂侵略,清王朝雖然先後進行了三次自救運動如洋務運動、百日維新,新政和預備立憲等,客觀上有利於中國的近代化……

但是,腐朽清王朝的專制統治(即本國的封建主義)和外國資本主義的侵略掠奪,最終導致中國由獨立自主的國家逐步淪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是中國近代化的(兩個)最大障礙……

清朝後期的腐朽專制統治,造成了中華民族以沉重的民族恥辱、民族沉淪換來了緩慢的社會轉型、畸形的近代化……是中華民族由傳統農耕社會向近代工業社會轉型過程中的歷史罪人……

因此,本問題——清朝對中國的統治,到底是社會的進步,還是文明的倒退?!……問題的設問,過於籠統,缺乏明確的時代參照系,應分階段具體分析,客觀全面,辯證地實事求是地看待之、評價之……








逛一逛3


對滿清統治者來說,中國只是他們的殖民地。慈禧名言:寧予外夷,不與家奴。所以才有無數次為維護皇權割地賠款的持續行為。

滿清入關,留頭不留髮,嘉定十屠等等國民的生命和財產損失巨大,據史記載人口減少十有八九。更重要的滿清對中國的文明文化,以及思想科技,創新進步等等是毀滅性的破壞,康乾盛世,實質是百年的文字獄,中國進入一個悲慘的奴才社會,也因此中國失去了進入資本主義產業革命的自然時代。


agan268


很久以來,有一個問題,一直縈繞在心間:統治中國長達二百七十年的清朝,究竟該如何評價?

顯然,清朝疆域很遼闊,極盛時達到了 1316 萬平方公里,甚至超過了大唐帝國的版圖。清朝也解決了困擾中國近兩千年的北方遊牧民族入侵問題,在清朝統治期間,曾經十分強大的蒙古始終未能對大清帝國構成實質性威脅。

那麼是不是可以說,清朝的統治對中華民族來講是一種社會的進步?答案是否定的。無數的事實說明,清朝的統治是中華文明的一次倒退。


清朝建立統治的過程,就是對廣大人民血腥鎮壓的過程


早在入關之前,清軍就開始了屠城。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對於被殺的人數,本文只能簡略地提一下或者一帶而過。崇禎十二年(1639年)正月,清軍攻入關內,在濟南府屠城。同年六月,清軍攻破趙州,也進行了屠殺。

1644年清軍入關後,由於各地人民反抗不斷,屠殺情況更加嚴重。1645年5月25日,豫親王多鐸率領清軍攻陷史可法死守的揚州,連續進行了十天的大屠殺,史稱“揚州十日”。 千年古城揚州從此變成一片廢墟。多鐸還將強搶的一百零三名揚州美女,獻給了清朝統治者,其中送給順治帝十名,攝政王多爾袞三名,鄭親王濟爾哈朗三名,肅親王豪格二名,英郡王阿濟格一名。

1645年6月,明朝降將李成棟攻破嘉定後,先後三次對城中居民進行屠殺,史稱“嘉定三屠”。 1645年7月到12月,清軍先後在崑山、江陰、常熟、嘉興、金華、廣州、潮州、永昌等地進行了屠城。其中江陰人民抗擊清軍達八十一天,擊斃清軍七萬五千餘人,全城十七萬人或戰死或城破後被殺,無一人投降,史稱“江陰八十一日”。

1646年,清軍攻陷四川后,公然發佈通告宣稱:“不得已而動大兵剿之,民賊相混,玉石難分,或全城俱殲,或殺男留婦”。從1647年至1659年,清軍在四川的血腥屠殺長達十二年。四川十室九空,只好用“湖廣填四川”的辦法,把湖北、湖南、兩廣的居民遷入四川彌補大量勞動力的喪失。更惡劣的是,事後清廷將大屠殺的惡名全部推到了張獻忠的頭上。

清朝初期的屠殺導致中國很多地區“縣無完村,村無完家,家無完人,人無完婦”。 魯迅評價說:“清軍入關屠盡明朝漢人的骨氣廉恥。”大明帝國有氣節、有思想、敢反抗的忠勇之士幾乎被屠殺殆盡,留下的人民不得不屈服於清廷的淫威之下。

如果說清初的屠殺是對全國人民肉體上的摧毀,那麼終清一朝對人民精神上的摧殘,則更加嚴重和持久。

清朝對中國最大的危害,在於思想的禁錮與摧殘

清朝的文字獄,超過了以往歷朝歷代。康熙二年(1662年),浙江人莊允誠因為刊印明朝大學士朱國禎的《明史》遺稿而被殺,牽連致死者七十餘人。乾隆十八年(1753年),浙江上虞人丁文彬被人揭發製造逆書,判車裂。江西生員劉震宇因所著《治平新策》中有“更易衣服制度”等語,判斬首。乾隆二十年(1755年),內閣學士胡中藻在《堅磨生詩抄》中寫了“一把心腸論濁清”、“一世無日月”,定為“誹謗朝廷罪”,被處斬。四川巡撫鄂昌為此詩唱和,賜自盡。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河南羅山縣在籍知縣查世柱因藏匿《明史輯要》,被處死。

說到“焚書坑儒”,大家都會想到秦始皇。其實中國歷史上焚書數量最多的,並不是秦始皇,而是乾隆帝。乾隆帝編纂《四庫全書》時,焚燬的圖書多達七十多萬部,和《四庫全書》收錄的書籍幾乎一樣多。凡是不利於清朝統治的圖書全部被銷燬,甚至連涉及契丹、蒙古、遼、金、元的文字都進行了篡改。

為了加強思想控制,清朝還對明朝檔案進行了有計劃、大規模地銷燬。黃道周、張煌言、袁繼鹹、錢肅樂、顧炎武、黃宗羲等人的著作,都被列為禁書。吳三桂《反滿檄文》、《揚州十日記》、《嘉定屠城記略》都被銷燬,直到二百多年後才在日本發現藏本,有關的珍貴記錄才得以重見天日。

魯迅說:“單看雍正、乾隆兩朝的對於中國人著作的手段,就足夠令人驚心動魄。全毀,抽毀,剜去之類也且不說,最陰險的是刪改了古書的內容。”吳晗也說:“清人纂修《四庫全書》而古書亡矣!”

論疆域,論經濟,論人口,清朝都超過了強盛的唐朝。但是,論胸襟,論氣度,論包容,清朝根本無法和唐朝相提並論。大唐帝國那種睥睨天下、澤被萬民的大氣與擔當,在清朝從來沒有出現過,也不可能會出現。

即使和臨近的明朝相比,清朝也大為遜色。明朝思想界曾湧現了一大批像王陽明、王夫之、顧炎武、黃宗羲這樣的大儒,科學界也出現了像徐光啟、宋應星這樣的人物,清朝出現過哪些堪與上述人物比肩的大家?有嗎?幾乎沒有。為什麼沒有?想想看,在一個因為一句詩就能讓大學士、巡撫腦袋搬家的社會里,戰戰兢兢地活著已經很不容易了,怎麼能夠產生偉大的思想和先進的技術?

所以,像伽利略、牛頓這樣偉大的科學家,不可能出現在清代的中國;像文藝復興、工業革命這樣深刻的社會變革,也不可能出現在清代的中國。在清朝登峰造極的專制統治和思想禁錮下,只會出現像義和團這樣的無知暴民,只會出現扶著梯子幫助八國聯軍登上北京城牆的愚昧順民(見下圖)。

所謂的康乾盛世,不過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謊言

被清朝吹捧出來的所謂“康乾盛世”,其實根本就不存在。清初唐甄在康熙四十年這樣寫道:“清興五十餘年矣。四海之內,日益貧困,農空、工空、市空、仕空……中產之家,嘗旬月不觀一金,不見緡錢,無以通之……吳中之民,多鬻男女於遠方,男之美為優,惡者為奴。女之美為妾,惡者為婢,遍滿海內矣”。 有學者曾指出,所謂的康乾盛世,只不過是飢餓的盛世。乾隆統治晚期,底層人民食不果腹,衣不蔽體,貴族統治階層卻驕奢淫逸,醉生夢死,階級矛盾極其尖銳,各地農民起義此起彼伏。在清朝的殘酷統治下,中華民族流傳數千年的正直、仁義、進取、擔當等精神喪失殆盡,留下的只有麻木、懦弱、冷漠與屈服。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英國馬嘎爾尼率團訪問中國。外交官約翰·巴羅在《我看乾隆盛世》一書中,這樣描述他看到的中國: “他們(指清朝僱傭的為英國使團端茶倒水的老百姓)都如此消瘦,在他們中間,人們很難找到類似英國公民的啤酒肚或者英國農夫喜氣洋洋的臉……不管是在舟山還是在溯白河而上去京城的三天裡,沒有看到任何人民豐衣足食、農村富饒繁榮的證明……房屋通常都是泥牆平房,茅草蓋頂……事實上,觸目所及無非是貧困落後的景象。”

乾隆帝在位期間,既是清朝極權統治的頂峰,也是中華帝國落後於世界的開始。同時期的西方世界,先後發生了英國工業革命、美國獨立戰爭、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等重大歷史事件,西方文明首次超越了東方文明,開啟了用工業機器征服農業世界的大門。而此時的清朝帝王們仍然盲目自大,固步自封,繼續閉關鎖國,拒絕開放,從而將清朝和西方國家的差距越拉越大,直至陷入被列強爭相蹂躪的萬丈深淵。

結語

清朝二百七十年的統治,對中華文明的摧殘和毒害,在中國歷史上是罕見的。但直至今日,還有人在為腐朽的清朝大唱讚歌,電視屏幕上 “主子“奴才”之聲依然不絕於耳。


前哥說歷史


說白了因為清朝是少數民族建立的,從大漢族思維裡是覺得很可恥的。你就拿歷史來說,五胡亂華那段歷史是很精彩的,但是在我們歷史裡很少提到那段歷史,甚至在選擇迴避。因為那陣子是少數民族入住中原,在中原地區建立了一個個王朝,從我們漢族思想裡是覺得恥辱。所以歷朝歷代修史如果當時時局混亂,少數民族佔領了中原,而漢族政權幾乎到了滅亡的前夜,史學家修史也還是以漢族政權為正統。再就是你拿元朝來說,統治中國也有一個世紀左右,但是我們今天的人很少知道那段歷史,不管是書籍還是影視作品,為啥?歸根結底就是它不是我們漢人建立的政權,我們當今的人就像達成了某種默契一樣,選擇遺忘。

所以說假如歷史上處在清朝階段的是漢人政權,也許我們今天的歷史評價又不一樣,漢人政權再無能我們都覺得它好,親近,這其實是病態思維。就拿清末太平天國起義,太平天國相較於滿清誰先進誰落後?我覺得如果太平天國取代了清朝,中國老百姓活的還不如在清朝。但是我們今天的人還在為太平天國歌功頌德,在美化它,如果稍微有點歷史常識的人就會知道這個政權是個什麼性質。

我們今天人罵滿清的理由就是,在滿清三百年間中國從世界一哥到了誰都可以欺負的病夫,還有丟失了大片國土。但是從歷史角度來說,假如明朝沒滅亡,一直執政,你覺得它就不會走上清朝的老路,造成滿清閉關鎖國的可不是滿族執政者,而是我們中華民族自大心理,以為老子天下第一,世界上所有地區都是蠻夷,覺得與他們打交道有失體面。就像一個武林高手,覺得世界上在沒有對手了,只能自己跟自己玩。所以近代就落後了。我覺得這種民族心裡由來已久,要在滿清之前就有了,明朝時就有。所以說不管是滿清還是漢人政權,可能最後都無法避免走上這條路。

滿清造成中國落後於世界這個是事實,但是就算到了清朝末年中國gdp可還是世界老大,所以你別以為清朝落後是因為沒錢,如果以為是貧窮那就大錯特錯。還有就清朝丟失了大片國土,這個是事實,但是人家就算丟了那麼多土地,就拿今天中國的版圖來說,還比明朝大的多得多,假如明朝沒滅亡,中國國土至少還要少三分之一。我不是清粉,我打心裡也懷念明朝,總覺得明朝滅亡很遺憾,但是對待歷史要客觀公正


此岸情彼岸花180269099


還有閉關鎖國政策,盲目自大,做著自己世界第一強國的美夢,殊不知英國早已發生工業革命,社會格局早已向資本主義過渡完善,直到外國人的槍炮打到身上,才想起來變法維新,可為時已晚。

奴役國人思想,個個變成卑躬屈膝的奴才嘴臉,跪拜辮子等等讓中國人成了東亞病夫,沒有了血性。


玉小王33


不管滿清統治是社會進步也好,倒退也罷,都己成為歷史。歷史是不容改變的。今天的我們只能是總結歷史的經驗與失敗的教訓,為今天的生活服務。

無論我們承認也好,不承認也罷,滿清在中國統治267年,和明代中國一樣,都是中國歷史的一部分。我們一部分人的祖上,曾經是清朝人,是我們的高祖,曾高祖輩,祖先是不能被罵的,否則別人會笑話我們的。

作為後人,是歷史的延續,我們對歷史的態度應抱著去除糟粕,吸收精華,古為今用的原則,把他們有用的精華吸收過來,為我們生活服務,拋棄他們醜陋的東西,不再影響今天的生活,而不是一味的洗白,一味的抹黑,這的確沒有用。

作為滿清,在其統治的前期,運用政治手段,強化專制統治,促進各民族融合,拓展中華國家版圖等方面,是有顯著成績的。但是滿清用野蠻屠殺的手段殘酷殺害漢族人民,摧殘漢族人民的肉體,控制人們的思想,培養奴才文化,僵化人民的思維,以致在鴉片戰爭之後,世界格局大變之時,中國頑固不化,陷入被動挨打而不能自救,這絕對是滿清的政治硬傷。

無論滿清怎樣,畢竟已成為歷史,鞭撻與否沒有意義。關鍵是今天的人們怎待這段歷史,統一人們的思想,淨化今天的社會風氣,更好地美化我們的生活環境!

這才是正確的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