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山大東征時如果沒有迷路,秦始皇能打得過嗎?

承諾7年丶讓妳寂寞7年


亞歷山大死於公元前323年,即周顯王四十六年,那一年中國也發生了一件大事,就是魏國將領公孫衍發起“五國相王”運動。

那時候秦始皇還沒出生呢,當時秦國的國君應該是秦惠文王嬴駟才對。不過,此時的秦國已經通過商鞅變法走向了富國強軍之路,實力與日俱增。對付亞歷山大那點人馬是綽綽有餘的了。

其實,戰國時代的中國,可以說是當時世界上戰爭烈度最強的地區。從春秋到戰國,一直打了幾百年的仗,諸侯國從上百個逐漸淘灘,最後只剩下戰國七雄。因此,當時的戰國七雄,隨便拉一個出來,都是世界強國。比如最差的韓國,也能帶甲二三十萬之眾。如果像秦楚這樣的強國,更是帶甲五六十萬。

此外,七雄之間不僅戰爭不斷,而且戰爭規模和烈度也越來越大。比如同時期的秦楚丹陽之戰,雙方几十萬大軍相互廝殺,僅此一役,秦軍就斬首8萬楚軍。再往後的長平之戰,秦趙上百萬大軍整整廝殺了兩年,最後秦軍一戰坑殺趙軍40多萬。這樣的烈度,這樣的大場面,亞歷山大一生都不曾見識過。

亞歷山大雖然在西方很厲害,橫掃亞非歐,鼎盛時期控制的疆域一度超越七雄領土的總和,建立人類歷史上第一個橫跨亞非歐的大帝國。乍眼之下,亞歷山大似乎無人能敵,戰無不勝。但其實當時的西方,戰爭水準真心不高,其差距就好比二戰時,中日戰場和蘇德戰場之間的差距。

舉個簡單的例子:亞歷山大東征。這聽起來很霸氣,但其實他手頭上的兵馬卻少得可憐。只有3萬步兵、5000騎兵,以及160艘戰船。我稍微翻了下戰國史,就沒看到有哪場戰爭的參戰諸侯有這麼少的軍力。

就這點人馬,來到中國,還不夠諸侯們塞牙縫呢。像亞歷山大最輝煌的伊蘇斯戰役,他大面對大流士12萬大軍,確實贏得漂亮。但大流士的軍隊不論裝備水平、指揮水平,還是訓練水準,都不及同時代的中國軍隊。再說,如果3.5萬擊敗12萬就能把亞歷山大捧上天的話,那在這之前的陰晉之戰,戰國名將吳起還以魏軍5萬直接把秦軍50萬給揍飛呢。

所以,個人認為,如果當時亞歷山大直接面對的,是商鞅變法後的秦軍,那亞歷山大的軍隊,三兩下就會被秦軍揍飛。

要知道,當時的秦軍可是虎狼之師,同時期的六國軍隊都穿著厚厚的鎧甲作戰,而秦軍瘋狂起來,連衣服都脫了直接操傢伙就上。而且,當時的秦軍,每場戰役下來,士兵腰間都掛著幾個人頭,秦軍可是按人頭算軍功的,如果遇到亞歷山大那幾萬軍隊,秦軍估計還嫌他們人不夠多,軍功不夠分呢。

秦軍不僅戰鬥力強,指揮系統強,就是武器裝備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秦軍裝備鋒利的青銅劍和強悍的秦弩,從考古發現的秦軍武器來看,其標準化水平之高,讓考古學家瞠目結舌。因此,亞歷山大的馬其頓步兵陣,對付大流士這樣的軍隊還可以,要是對著秦軍,瞬間就被暴風雨般的秦弩射成箭豬。


這些歷史要讀


兩個問題。

第一,亞歷山大並沒有迷路。

他就是一路往東走,佔領中亞以後,直奔古印度去了。某種程度上也是走到哪算哪,不存在迷路的問題。


第二,亞歷山大如果遠征中國,會死的很慘。

因為道路實在太艱險了。

從中亞到秦國,必須跨越蔥嶺、翻越帕米爾高原,穿越西域的戈壁沙漠。行程上萬裡,路上很難獲得足夠的補給。

在這樣艱險的地理條件長途行軍,亞歷山大的3萬人,很可能未到秦國,先死一半!

同樣的路線,漢朝李廣利的大軍曾經兩次行走,只不過是從東往西走,第一次三萬多人最後只剩下了三千多人。第二次六萬大軍,只剩下了三萬人。



所以,亞歷山大最後能剩下萬把人,就算是幸運了。而一萬多敵人,對秦國來說,還不夠熱身呢。

再一個,亞歷山大的裝備也不行。


他的軍隊主要靠近戰,遠程武器就是標槍和少量弓箭手。

秦軍的超級強弩,會把他們都射成刺蝟!沒有任何懸念。


上將噯福斯


近幾年大家似乎很喜歡討論這個話題,很多人誤以為亞歷山大和秦始皇是同一時期的人,實際上並不是,這兩個人差著一百多年呢, 亞歷山大一直有個東征的夢,他的鐵騎甚至是直接打到了印度,可惜的是亞歷山大在33歲的時候便撒手人寰,等於是英年早逝,那我們就假如這兩個人在同一時期,並且還能相遇,我們對比一下雙方的軍事實力。

亞歷山大此人建立了橫跨亞歐非的大帝國,面積約為500萬平方公里,在當時的歷史中,亞歷山大擁有歐洲最強的軍隊,馬其頓方陣所向披靡,亞歷山大重視步騎同步發展,他打仗的時候,經常會用到各種戰術,而且亞歷山大經常是以少勝多,因為他會用各種戰術來贏取勝利,在這裡要著重提一下,亞歷山大的士兵數量只有五萬人。

我們在來看看秦始皇,秦始皇已經擁有完整的軍事體系,而且秦始皇的軍隊戰鬥力非常強,步兵騎兵協同作戰是肯定的,而且還有弩兵配合,於此同時秦國士兵的武器是非常精良的,瞭解秦朝歷史的應該知道,秦國的兵器製造是很發達的。

那麼秦兵的數量有多少呢?秦統一之後的士兵數量大概是110萬,在冷兵器時代,秦始皇的軍隊無論去哪都能橫掃一片,亞歷山大完全不可能打得過秦始皇,就算是亞歷山大的戰術再怎麼好,再怎麼擅長以少勝多,就拿亞歷山大最擅長的馬其頓方陣來說,他遇到秦始皇也只能歇菜。

為什麼這麼說呢?別的都不說,估計秦軍直接一陣箭雨過去,他們都得亂成一鍋粥,一個照面就能結束戰鬥,在絕對的實力面前,再好的戰術都沒有用。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喜歡歷史的讀者們不妨關注歷史雜貨鋪,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請多包涵。


歷史雜貨鋪


樓主,很顯然!他不是迷路了!是因為他們走不過大雪山,就全部要被凍死了!



好吧!給他個優待!全部士兵完整無缺的都來到秦始皇面前!我估計沒被嚇尿就不錯了!亞歷山大一定會說,我們是朋友!我們是來觀光旅遊的!!!

好吧!我估計不讓他們幹一仗大家也都不滿意!從軍事裝備上來說!秦國就領先一大截!亞歷山大還在用長矛!而秦軍已經用戈了!另外冷兵器時代!我們都穿盔甲衣服了!亞歷山大軍隊還穿超短裙!!!我們的弓箭都可以躺地下發射了,他們弓箭的射程不過是打個鳥玩一下!我們都在用孫子兵法打仗了!他們還在列方陣廝殺!如果亞歷山大還是不服氣!我估計這個人頭是要直接送分了!

幸虧沒遇見!要是遇見了,地球一半就是秦始皇的地盤了!


九富盛


我沒記錯的話壓力山大和秦昭襄王是同一時期的,而且當時的白起還活著,結局應該不言而喻了吧。


戰國時期各國征戰頻頻,不但積累了很多經驗而且武器裝備都比較領先,如果壓力山大來到了中國無非就多個坑而已。

文字不重要,主要是看圖。

大家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可在在下方評論留言!


拾光童集


這又是一個關公戰秦瓊的問題。過年了送給題主一盒特效藥,希望你早日痊癒。

亞歷山大是歐洲的著名帝王,他是巴爾幹半島上希臘北部的馬其頓國的國王。他所在時代是公元前4世紀,而秦始皇輝煌時代還要在100年後的公元前3世紀。

亞歷山大大帝是公元前4世紀的人物

與亞歷山大同時期的秦國國君是秦惠文王贏駟,就是商鞅變法時的秦國太子,因為他犯法,他的老師公子虔鼻子被割掉,他繼位之後,很快就幹掉了商鞅,並把商鞅五馬分屍......

秦惠文王贏駟和秦始皇嬴政是什麼關係呢?

秦惠文王死後兒子秦武王即位,秦武王死後贏駟的另一個兒子贏稷即位,也就是秦昭襄王;
秦昭襄王死後,兒子贏柱即位,也就是秦孝文王,結果即位三天就死了;
然後他的兒子嬴異人即位,也就是秦莊襄王,秦莊襄王在位三年就死了,之後就是嬴政即位,也就是後來的祖龍皇帝秦始皇。

用我們家鄉話來說,秦惠文王是秦始皇的祖太爺。兩人之間相差100多年,難道秦始皇要穿越回去100多年與亞歷山大決戰嗎?

與亞歷山大同一時期的是秦惠文王

亞歷山大帝國雖然輝煌,但也是曇花一現

亞歷山大崛起之前的希臘,經歷了波斯的多次入侵後,陷入了希臘各城邦內的雅典和斯巴達為首兩派之間的內戰,也就是“伯羅奔尼撒戰爭”,最後雖然是斯巴達取勝,但是希臘一片蕭條,在這樣背景之下,亞歷山大繼承了馬其頓國王的王位,然後進軍希臘,征服了所有的希臘城邦。

此後亞歷山大並沒有停止他擴張的腳步,而是向波斯發動進攻,他先後攻佔西亞和埃及,隨後攻入到現在的巴比倫地區,並最終攻入波斯本土,滅亡了人類史第一個地跨亞歐非的帝國——波斯帝國。

隨後亞歷山大繼續向東,攻擊到現在的阿富汗地區,並一度還要南下進攻印度河流域,不過手下的將領和士兵都反對繼續戰爭,要對亞歷山大帝國征服的廣大版圖的戰利品進行利益分割,而亞歷山大也將將帝國首都遷往巴比倫,正當亞歷山大準備回師巴比倫去統治他的廣大帝國是,卻突然間暴斃死亡,歷史上對於他的死法眾說紛紜,又說是病死的,又說是死於謀殺,記得還看過資料說是亞歷山大死於謀殺,而參與謀殺的甚至由他的老師,希臘歷史上著名人物亞里士多德。

亞歷山大死後,他的帝國很快土崩瓦解,分成幾大王國,美國曾經拍一個著名電影《埃及豔后》,講的就是羅馬帝國的風雲人物凱撒、安東尼、屋大維與埃及著名女國王的風流故事,而這位女國王所在的埃及托勒密王朝,就是當年亞歷山大帝國分裂後一個王國之一。

分裂後的亞歷山大帝國

如果亞歷山大大軍進入中華文明圈會怎麼樣?

亞歷山大東征到阿富汗的時候,再往東即使我們中華文明圈,但是亞歷山大需要克服的是一道天然阻礙帕米爾高原。這座至今仍然是我國西陲邊疆的雄偉高原,即使在交通發達的今天,要想安全的穿越帕米爾高原也是要加倍小心,遑論2300多年以前。

帕米爾高原是天然阻礙

即使亞歷山大帝國大軍克服了帕米爾高原,穿越西域各國,穿越河西走廊,打敗了匈奴,來到了中原,那麼他們將面臨的是什麼呢?

一路走來的亞歷山大大軍可是來來旅遊做客,而是來侵略滅國。所以當時周天子仍然,雖然早已威信掃地,但是面臨著華夏族的滅種之威,華夏族也會團結起來,我說這話可不是胡扯,當時正是戰國時期合縱和連橫最盛行的時代,蘇秦和張儀混的風生水起,為了應對秦國的威脅,東方六國進行合縱,為了獲取更大利益,秦與各國分別進行合縱。而當共同的敵人氣勢洶洶來的時候,戰國時代的各國一定團結起來共同對付外敵。

公元前4世紀時合縱連橫的時代,諸侯共主的周天子也在

而且當時中國也是英雄豪傑輩出的年代,秦國秦惠王是英明的國君,銳意進取,奪取漢中和蜀地;趙國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更是名垂千古,滅亡中山國;燕昭王高築黃金臺“千金買馬骨”,攻伐齊國70城,成功復仇。而一旦各大國聯合起來對付外敵,組織起百萬大軍並不是痴人說夢。

從戰鬥力上來說,魏國的武卒、齊國的技擊、秦國的銳士都是戰國著名的兵種,而趙國胡服騎射後起兵,韓國銳利的弩箭,楚國軍隊龐大的後勤和兵員,一旦進行整合則會爆發出強大的戰鬥力。

能夠與亞歷山大的馬其頓方陣一決高下的秦軍方陣

相比之下,亞歷山大之所以從南歐一路向東,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但是他們的主要對手只有波斯,他們沒有遇到真正強大的敵人,一旦他們真正遭遇強大的戰國時代的華夏聯軍,他們所倚重的馬其頓方陣很難抵擋華夏軍隊密集的箭雨和步騎兵衝擊,失敗絕對是成為必然。

當然亞歷山大的馬其頓軍隊沒有機會與戰國時代的華夏聯軍交鋒,但是到漢武帝開通西域後,漢軍挑戰過塞種(據說是亞歷山大帝國的後人的)大宛國,完勝,後來到漢元帝時期的,陳湯滅亡北匈奴時,也想皇帝提出說漢人與西域士兵戰鬥力的對比是“一漢敵五胡”,也可以進行佐證。


大東北的小豆包


秦始皇說:我不知道,亞歷山大是誰?亞歷山大說:我也沒把握,秦始皇是哪位? 兩人異口同聲:如果有幸,我倒是想碰碰這位強人!可歷史沒有給他們機會碰撞,那我們也就無從揣測,或許亞歷山大更勝一籌,我們的秦朝歷史書上會有類似漢唐和親的史蹟,也可能秦始皇佔據上風,出現吊打亞歷山大的事件,歷史提前出現衛青霍去病之類驅逐亞歷山大的豐功偉績,不過帶頭的將軍應該換成蒙恬、白起、王紇、王翦、李信之類的名角,當然既然沒有發生,鹿死誰手,就只能永無可知了!我們無法意淫無法Pk的或然比例,如果可以時空穿梭,或許會上演:關雲長刀斬秦叔寶,李元霸錘震常遇春。


緣睦求瑜


亞歷山大從馬其頓出發迅速擴張,東征至印度,地域橫跨歐亞非,看起來不可一世,簡直不可戰勝,但是如果他的軍隊在東方遇到當時尚處於戰國時代的諸多國家聯盟,或者只遇上地處西陲的秦國,結果會怎樣?我覺得亞歷山大軍隊會全軍覆沒。和亞歷山大同期的是中國戰國中晚期,當時戰國諸國之間的攻伐戰,軍隊人數均以十萬計,而東征的亞歷山大軍隊也才幾萬人,依靠長槍陣,雖然在歐亞大陸戰無不勝,但是遇到秦國甚至諸國聯盟的中國戰國時期的軍隊,單在人數上已經大大吃虧了,而且當時戰國時期,軍事政治人才一抓一籮筐,各種戰陣武器更是優越於亞歷山大的軍隊,所以,結果就不明而喻了。


LeungYung


雖然歷史已經過去,也無法再重複,但是我們可以猜想假設,這個問題雖然是秦瓊打關公的問題,還是可以對比的出一些點來的,首先是軍隊人數,秦大戰六國動輒都是以數十萬人馬,出去誇大後勤十幾萬軍隊是必須有的,還只是秦,還有裝備,秦的好多陵墓中發現很多,可以說秦都已經軍事裝備的批量化規模化生產了,大戰中軍事裝備,充足,質量這個就不必了,不會有很大差別的,還有戰術等上面,秦從春秋打到戰國,數百年的征戰,戰術可以說如火純青啊,還有其他的更多啊就不一一舉例了,對比亞歷山大大帝,只能說他對上秦他真的壓力山大,說不定就此中國知道了西方還有一大片土地滿地黃金富有的地方,以後就沒有西方歷史了,


逗比的I我


亞帝的軍隊不是迷路好吧-_-||。亞帝進入印度前,軍隊領導層已經出現不和諧,許多將領聚集在一起準備鬧事,他們不願意再繼續東進了。亞帝在給老師亞里士多德的信裡提到這件事,他在信裡告訴老師有人反對他,他決定剷除這些障礙……印度當時是由許多鬆散的城邦組成的,而且到了雨季,河流會暴漲,淹沒道路,而亞帝撤退的時間剛好是汛期,可以想當時的情況。當時西部的秦國是秦惠文王在位,他東進受阻只好向西發展,把怒火撒到義渠身上,把義渠王打的不要不要的。如果亞帝來了,那也就要做好承受惠文王怒火的心理準備。還有就是當時華夏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就是一國遭受外族入侵,其他國家都不得落井下石,就是在戰爭進行中也要停止。趙武靈王率軍經過秦國邊境打樓煩,秦軍不予阻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