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字還應該正著貼

"福"字還應該正著貼

賀玉明

“福”字還應該正著貼

每逢新春佳節,家家戶戶都要在門前貼上春聯;在屋門上、窗上、牆壁上、缸上、櫃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國人由來已久的習俗。據南宋吳自牧所著《夢粱錄》載:"歲旦在邇,席鋪百貨,畫門神桃符,迎春牌兒……";"士庶家不論大小,俱灑掃門閭,去塵穢淨庭戶,換門神、掛鐘馗,釘桃符、貼春牌,祭祀祖宗"。文中的"桃符"是指春聯,"貼春牌"即是寫在紅紙上的那些大大小小的"福"字。

據傳,春節貼"福"字的習俗源於西周。商朝末年,殷紂王無道,姜子牙輔佐周武王起兵伐紂。完成興周大業之後,姜子牙在岐山封神臺奉太上元始敕命,發榜封神。那榜首第一名是柏鑑,姜子牙封其為統領三界的清福神;第二位是黃天化,被封為管理天山的丙靈公;接著黃飛虎被封為東嶽泰山大齊仁聖大帝;崇黑虎為南嶽衡山司天昭聖大帝……;封了三百六十五位正神。諸神分封完畢,姜子牙的妻子馬氏也上前討封。姜子牙說:"你是八敗命,到一家、敗一家。自從你嫁到我家,我就窮了一輩子。既然討封,我就封你為'窮神'吧!"馬氏生氣地說:"封我窮神,叫我呆在什麼地方呢?"姜子牙說:"有福的地方不能去。"自此以後,逢年過節,人們便在紅紙上寫上大大小小的"福"字,端端正正地貼在門上、窗上、牆上、櫃上、缸上以至罈子上、罐子上、盒子上、匣子上……;使"窮神"無立足之地。

古往今來,人們對於"福"字的內涵有著各種各樣的解釋,不同階層、不同地位的人對於"福"的理解也不盡相同。對於農民來說,有自己的土地,春種秋收,風調雨順,豐衣足食便是福。商人則是盤算著盈利豐厚,將財源茂盛看作是福。而學子們則是十年寒窗,將金榜題名謂之為福。老年人更是把健康長壽,子孫滿堂看作是最大的福了。隨著社會的發展,"福"所蘊含的內容也愈加豐富。但歸根結締"福"所寄託的,無疑是人們期盼的所有美好憧憬。正如《禮記》有云:"福者,百順之名也"。

"福"是吉祥文化的主要內容,人們將神仙居住的地方稱作"福地",將享受幸福的的運氣稱作"福氣"。總之,"福"早已就被人們賦予了最最吉祥的定義。

"福"字,在過去是指"福氣"、"福運"、"福緣",而現在更被民俗文化賦予了更多的內容。春節貼"福"字,無論是現在還是過去,都寄託著人們對幸福生活的無限嚮往與追求,也是對美好未來的祝福。

"福"字為左右結構,豐盈、富態、敦厚,端莊平正、落落大方,乃國人心中最具有魅力、最具有精神追求的一個美字。但凡識字的人家,都會將大大小小的"福"字端端正正地貼在家裡家外的所有門窗、器具上,不許"窮神"有隙可趁。

80年代末,一個電視節目中我第一次發現有"倒貼"的福字,探其究竟,據說是源於不識字而引發的"笑話兒"。但又憑著巧說善辯,硬是把貼倒了的"福"字,說成是寓意"福到了"之喜兆。不僅沒有受到責罰,還得到了賞賜。以後便有人當作時髦而刻意效仿,以致流傳至今。

"貼倒了"和"福到了"的兩個"倒、到"字,雖然讀音諧同,但其字義卻是截然不同,堪有"失之千里"之別。從字義上講:"福"上面的"一"橫代表房梁、房子,中間的"口"代表人口,下面的"田"代表著田地、事業。部首"示"字旁,《說文解字》雲"觀乎天文以察時變,示神事也。""示"表示為神明暗中主宰一切之意。意思是說:有房、有人、有田,暗中還有神明庇護,就是"福"。如果倒了過來,便是把人壓在了田地之下,豈不成了禍事。況且讓人看起來總有一種頭重腳輕的的感覺,也不舒服。

畢竟,福字倒貼之俗是起源於文化的缺乏,是一種悲哀。無論是從字義上講,還是從字體的美觀角度來看,"福"字都還是正著貼的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