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說》獲各地學校、老師力薦,成家校溝通“活字典”

微信是個好東西,千里情誼一線牽。特別是有了群聊之後,親友、家人、工作群層出不窮,更有家長群迅速崛起,從此,哪家崽子忘帶了作業本、哪位老師能讓孩子聽話、哪個補課班效果奇佳等等,都成了家長群裡獨特的"語言"。

《少年說》獲各地學校、老師力薦,成家校溝通“活字典”

《少年說》獲各地學校、老師力薦,成家校溝通“活字典”

《少年說》獲各地學校、老師力薦,成家校溝通“活字典”

《少年說》獲各地學校、老師力薦,成家校溝通“活字典”

而最近,因著芒果臺新上的一檔節目《少年說》,一群小孩低、中、高音乃至破音的喊話小視頻成功打入了家長群,並以師生家長們口耳相傳的受擁護度成了各地學校、老師們力薦的新版"活辭典",讓諸多教師、家長勤勤懇懇地為它賣著安利。

特別是小編有個從事教育工作的朋友,在她的搖旗吶喊下,她們學校群和班級群現在每天的畫風是這樣的↓

《少年說》獲各地學校、老師力薦,成家校溝通“活字典”

《少年說》獲各地學校、老師力薦,成家校溝通“活字典”

而在給小編賣這份安利時,她措辭間甚至還有點小驕傲:"我們教職工群裡,大家都在搶首發。"

就連朋友圈也為此淪陷↓

《少年說》獲各地學校、老師力薦,成家校溝通“活字典”

架不住這份熱情,小編迅速跟上潮流看了這個節目。果然,這個以中小學生為主角的真人秀真的很符合廣大家長們的胃口!其中,第一期節目裡"別人家的小孩"這個梗,在播出五天後依然風頭甚猛,甚至還促成了不少10w+文章,以下這篇就是被抄送到各個家長群的代表之一:

《少年說》獲各地學校、老師力薦,成家校溝通“活字典”

《少年說》獲各地學校、老師力薦,成家校溝通“活字典”

當然,如果只是把當做老師、家長們的圈地自嗨就大錯特錯了。在微博上的《少年說》單條喊話視頻超過了77萬次的觀看量,芒果tv上播放數更高達604.5萬,而這還是經過多次分流後的數據。

《少年說》獲各地學校、老師力薦,成家校溝通“活字典”

《少年說》獲各地學校、老師力薦,成家校溝通“活字典”

大概在網上搜集過一些觀後感,小編總結出了這樣的規律:

【這節目真的很好哭、也很好笑】

《少年說》獲各地學校、老師力薦,成家校溝通“活字典”

《少年說》獲各地學校、老師力薦,成家校溝通“活字典”

《少年說》獲各地學校、老師力薦,成家校溝通“活字典”

《少年說》獲各地學校、老師力薦,成家校溝通“活字典”

《少年說》獲各地學校、老師力薦,成家校溝通“活字典”

《少年說》獲各地學校、老師力薦,成家校溝通“活字典”

《少年說》獲各地學校、老師力薦,成家校溝通“活字典”

《少年說》獲各地學校、老師力薦,成家校溝通“活字典”

《少年說》獲各地學校、老師力薦,成家校溝通“活字典”

《少年說》獲各地學校、老師力薦,成家校溝通“活字典”

《少年說》獲各地學校、老師力薦,成家校溝通“活字典”

的確,對於每一位觀眾而言,無論你處於人生的哪個階段,對於《少年說》裡少年們的喊話,任何諸如"感同身受"、"觸動甚深"的形容都不如"熟悉"一詞來的貼切。

也正是因為這種只有經歷過才能get的熟悉感,才使得《少》僅播出四期就勾起了全年齡段觀眾的回憶和共鳴,成了各地學校、老師力薦的家校溝通"活字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