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打太極拳的都慢吞吞的,是故弄玄虛嗎?

為什麼打太極拳的都慢吞吞的,是故弄玄虛嗎?

無論在廣場還是表演,我們看到人們在打太極拳的時候,都是慢吞吞的,是故弄玄虛嗎?還有人懷疑這樣怎麼起到鍛鍊的效果呢?

洪均生先生曾經說過,太極拳慢練不是目的,慢是練功的手段方法。也就是說練太極拳可慢可快,前提是在熟練掌握了太極拳的運動規律之後,才能快慢自如。

洪先生還講,才學時一定要慢練,不慢則緊張而不松。必須先慢練,周身鬆開,處處動作走圓圈,怎樣公轉,怎樣自轉,公轉與自轉怎樣配合,不慢則找不細緻。所以,慢是為了找運動規律。比如才學寫字,也是要求慢,用意在不可潦草,須瞭解用筆的方法,怎樣頓、怎樣提、怎麼轉折,並不是以慢為好,假設說練拳越慢的功夫越深,等於寫字越寫越慢,那還怎麼運用呢?

原理規律全掌握了,就可以慢練,也可以快練,總是以圓為主。能做到慢而輕靈不滯,快而沉著不浮,就對了。慢而不滯須轉換的恰當,快而沉著須轉換的圓滿。練架可全趟的練,又可以拆開單式的練,特別是較難練的式子,要得拆開多練,以求深入體會達到精熟。

洪均生先生還對練拳的方法擬定了幾個字:

1、多聽,必多聽教的人,講明原理和方法,即運動規律。

2、多看,多看老師正確示範動作,使一切動作全印入腦中。

3、多想,把聽到看到的結合起來細想,哪是正確的,哪是錯誤的,如何糾正。

4、多練,以上幾點都做到了,而不能多練,以身不能一致。

5、多改,隨時會發生錯誤,應隨時請人指點糾正。

6、多試驗,練熟架子,須多推手,或用散手功夫試驗,可以證明動作是否與理論符合,以鞏固會的,發展新的。

為什麼打太極拳的都慢吞吞的,是故弄玄虛嗎?

練拳首先從思想和觀念上要明白打通,其次要勤學苦練,做到心知身知;並且還要不斷的搭手試驗,糾正改錯再回到正軌,再次苦練,心知身知;太極拳拳理奧妙,想要功夫上身,絕非一日之功。

以上洪均生先生內容摘自洪均生先生《陳式太極拳實用拳法》一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