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出自宿州的成語,你知道嗎?

秦朝末年,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喊出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口號,這個歷史大事件,出現了很多成語,揭竿而起就是出自這個事件。

揭竿而起


西漢·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斬木為兵,揭竿為旗”。意思是砍了樹幹當武器,舉起竹竿當旗幟,進行反抗。

那些出自宿州的成語,你知道嗎?

狐鳴篝火


《史記·陳涉世家》:“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夜篝火,狐鳴呼曰:‘大楚興,陳勝王。’”

那些出自宿州的成語,你知道嗎?

翻譯:夜裡把火放在籠裡,使隱隱約約像磷火,同時又發出狐狸的叫聲。這是陳勝、吳廣假託狐鬼之事以發動群眾揭竿而起的故事。後用來比喻策劃起義。

狐鳴魚書


狐鳴魚書之類,至詐為吉兆以動眾。和狐鳴篝火同義。

那些出自宿州的成語,你知道嗎?

陳勝、吳廣之後,群雄並起,項羽滅秦後,拉開了楚漢相爭的序幕,最終,劉邦奪得天下,項羽自刎烏江而結束。

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是一個成語,這個成語典故出自楚漢相爭的垓下之戰(今安徽省宿州市靈璧縣東南)。漢軍“十面埋伏”,形如天網,楚軍固守垓下,勢如鳥雀。有人認為,“十面埋伏”發生在徐州的九里山。因為《水滸傳》中寫著:“九里山前擺戰場,牧童拾得舊刀槍。順風吹動烏江水,好似虞姬別霸王”。所以時至今日,徐州人仍然認為城北“九里山”為漢兵“十面埋伏”的戰場。

那些出自宿州的成語,你知道嗎?

四面楚歌


《史記·項羽本紀》:“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四面楚歌是一個漢語成語,形容人們遭受各方面攻擊或逼迫的人事環境,而致陷於孤立窘迫的境地。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那些出自宿州的成語,你知道嗎?

霸王別姬


霸王別姬是一個漢語成語,意思是形容英雄末路的悲壯情景。現多比喻獨斷專行,脫離群眾,最終垮臺。出處《史記·項羽本紀》。

那些出自宿州的成語,你知道嗎?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出自唐代詩人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中的詩句。也是一個家喻戶曉的成語:野火不能燒盡野草,春天一到野草又長出來了。比喻富有生命力的事物,任何力量也扼殺不了。

年少時期的白居易就居住在濉水之畔的宿州符離,這首詩寫的就是濉南草原盛景。

那些出自宿州的成語,你知道嗎?

露馬腳


“露馬腳”的意思是顯出破綻、暴露真相。這個詞源於明朝開國馬皇后的故事。馬皇后是歸德府宿州閔子鄉新豐里人,人稱“馬大腳”、“大腳馬皇后”。有一次,馬皇后乘轎街頭遊覽,一陣大風吹來,將轎簾掀起一角,馬皇后的兩隻大腳,不經意間就暴露在世人面前。

那些出自宿州的成語,你知道嗎?

還有哪些成語你知道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