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然:我看见的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现在发展到了什么程度?对人类会有哪些影响?哪些行业面临着失业的风险?未来人工智能又有什么发展趋势?有趣的灵魂,聊科技人文,我是李自然,这一期我们来聊聊人工智能。

观看视频,请直接关注微信公众号:我是李自然

李自然:我看见的人工智能

17年的时候,谷歌的人工智能围棋程序AlphaGo战胜了人类的围棋冠军柯洁九段。这件事情也在科技界引起了轩然大波,一些非科技界的人可能不太理解,计算机在围棋战胜人类这件事真的有这么重要吗?

早在20年前,1997年的时候,IBM的深蓝计算机就在国际象棋方面战胜了人类的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20年之后,计算机在围棋上战胜人类,无非是计算机再赢一次而已,这件事情的重要度在哪里?

先讲个故事:古印度,一位大臣立了功国王想给他赏赐,问他想要什么。大臣拿出了一张国际象棋的棋盘:“请大王在棋盘的第一格摆一粒米,第二格摆两粒米,第三格摆四粒米,第四格八粒米......后面的每一格都是前一格米粒数乘二,最后我就要这盘棋上的所有大米”。国王觉得这还不简单,就答应了大臣的要求,最后发现这个棋盘怎么摆都摆不满。

那如果我们真的想把这个棋盘摆满的话,需要多少大米呢?这个数字就是2的64次方,按现在的全球粮食产量来算,可能产个几百年粮食才可以摆满这个棋盘,所以这其实是非常庞大的一个数字。因为这种指数级的增长是非常恐怖的,到后面每增加一格,这个数字都会往上涨很多。

李自然:我看见的人工智能

​国际象棋的棋盘是8x8,64个格子;而围棋的棋盘是19×19,361个格。也就是说围棋的棋盘比国际象棋的要大很多,这也导致了围棋的变化数量比国际象棋的要多很多,围棋的变化一共大概是1x10¹⁷⁰,这个数字已经大到了不是一个人脑能理解的数字。现在世界上运算最快的超级计算机每秒钟可以计算12亿亿次。

假设我们太阳系中每一个原子,都变成一个新的太阳系,在这么多个太阳系中,每一个原子都变成世界上最快的超级计算机,那么即便是算到宇宙年龄的尽头,也不能穷尽围棋的所有变化。所以说想靠计算来解决围棋的问题是不可能的,所以说人类下围棋绝对不仅仅是靠计算的,而是需要依靠经验、意识、棋感等综合的感知能力。通常来说,这些感知能力也被认为是人类和计算机的最大区别。所以对于计算机来说,下围棋真的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

被打脸的论断

围棋这个项目在中日韩是最为流行的。在中国往往是文人玩的东西,但在国外是工程师玩得比较多,因为围棋里面有很多的思维方式,和工程师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比较相像。比如说在美国,下围棋的人最多的地方是在硅谷,我15年底的时候还在硅谷下过一盘围棋,当时周围有很多工程师来观战,这些工程师有NASA的,Google的......很多人,然后我们就边下棋边给这些工程师做讲解。之后我就说:“你们不要下国际象棋了,这个东西你下来下去还下不过一个电脑多没劲,

围棋是人类在棋类运动上面最后的堡垒,计算机是永远不可能下过人类的”。我说这话的时候大概是在2015年,结果没过两年就被打脸了。15年最强的围棋程序应该是Zen,当时我觉得应该没有一个围棋程序能下得过我的,后来没过两年,人类的世界冠军都下不过计算机了,可见现在科技发展真的是非常非常快。

李自然:我看见的人工智能

永远不怕累的超强计算能力

AlphaGo的基本原理:就是它先学习了数百万盘人类的棋谱,在这里面不断地分析数据总结规律,找到里面的关联,直到人工智能具备直觉,可以不断地评估棋局的优劣,然后它就开始自己和自己下,再下个几千万盘。

在这里面不断地训练自己对围棋的理解,这也是人工智能和人类相比具有很大优势的地方:因为人类的精力是有限的,一个棋手下一盘棋需要至少几个小时的时间,他的训练量是远远不能和计算机比的,计算机运算速度快,不需要休息,一天就可以下成千上万盘棋,所以说从训练量上来讲计算机是占据绝对的优势的;人工智能虽然叫人工智能,但其实它和人类的思维方式区别是很大的,比如说人类的围棋高手往往都有一个特点,就是他下了一步棋往往在十几步二十步之后,你才发现原来这步棋这么妙,早就埋伏在这里了。那是因为,他后面下的这些棋,都是为了证明他前面那步棋是正确的。

AlphaGo下棋经常是自相矛盾的,它前面一步棋是想往一个方向去下,后面一步棋就自己打自己的脸,就觉得好像又往另一个方向下了。因为AlphaGo判断的时候是不计较之前的落子的,它只在乎在当前局面下最优解是什么,这样的话它的选择面其实就更广了,而且会根据当前的局势做出最优解,这其实是人类的思维方式所达不到的境界。

永远没有情绪的稳定发挥

我们再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人工智能。柯洁这个棋手他再强,他也有情绪的波动,他也有失误的时候,而且他终究会老去。后面会有年轻的棋手早晚会能战胜他,但人工智能永远没有失误,永远不会老。人工智能就像是一列列车,你看见它的时候,它离人类还很远,你觉得它赶上人类还需要些时间(就像我在2015年的时候还觉得计算机在围棋上战胜人类不可能的),但它终究会赶上来,而且会在你身边呼啸而过。人工智能一旦在某个领域超过人类,它就是历史性的、全方位的、不可逆转的超越。从此之后就再也没有机会了,你就只能目送它逐渐远去,它会把超越的优势扩大到一个人类永远无法企及的距离,就像在围棋领域,人类以后就再也没有战胜机器的机会了,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人工智能在中国的发展

我们再说一下人工智能在中国的发展情况。我前两天参加了华兴资本投资的年会,有启明创投的合伙人在上面分享数据,里面说到:人工智能的企业里面,中国的融资金额是全球最高的,占到了全球整个行业融资额的60%。这对于中国来说就是一个特别大的优势,因为人工智能是一个特别烧钱的行业,它需要用到很多高精尖端的硬件。例如谷歌公司研发AlphaGo,也是花了上亿美金才研发了这么一个能下围棋的人工智能。另外,人工智能的人才也是非常稀缺的,并且非常贵。所以说中国企业现在融了这么多钱,在资本方面占据了独特的优势。

再就是中国人工智能企业的数量在全球排第二,仅次于美国。

中国在视觉,语音识别 ,自然语言处理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优势。

视觉识别是因为中国有很大的安防需求,人脸识别可以应用在安防方面,在这方面中国非常领先。海康威视也有2800亿市值,是一家非常厉害的企业。

自然语言处理以及语音识别上,因为中文本身是一个天然的护城河。国外的企业做中文这一块是比较难做的,所以说如果科大讯飞上次被翻译者举报造价不存在,而是真的脚踏实地做研发的话,将会成为一家非常出色的企业。

所以说中国在这几个领域还是非常有优势的。

李开复有一次在美国参加一个人工智能的会议,他的司机就问他:“你觉得我离失业还差多远,人工智能能替代司机行业还需要多长时间”。李开复说可能要20年,后来又说:“如果事情发生在中国,我觉得可能十年就够了”。也说明人工智能在中国发展其实是非常快的。


究竟什么样的职业比较容易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另一个大家很关心的问题:究竟什么样的职业比较容易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人工智能会导致很多人失业,这在行业内已经是一个共识了。有人预计在2045年,因为人工智能让人类的失业率上升到45%。人工智能具体会导致哪些行业实业,首先要看人工智能会被应用在哪些行业。

李自然:我看见的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首先会应用的行业大概是这么几个:安防(视频监控,人脸识别)、无人驾驶(取代司机)、文娱、金融、智能投顾、身份认证、客服、医疗、教育等。

文娱:比如说撰稿人,其实现在美联社有90%的文章都是由人工智能写的,而不是人;

编曲:以前曾经有人认为人工智能是不是不太擅长处理些艺术方面的事情,后来证明人工智能做艺术也是没问题的,人工智能包括作曲,别说编曲,包括作曲写诗都是可以的,它可以模仿各个,拿作曲来说,它可以模仿各个音乐大师的风格,比如说它模仿巴赫的风格来作曲,它作曲的质量最后是让音乐界的专业人士都难以分辨的,可以达到很高的水准;还有就是文娱方面人工智能可以做虚拟偶像,可能也会取代一部分偶像市场;内容推荐,比如说今日头条,每个人看到的信息其实都是不一样的,它可以用人工智能来分析你喜欢看什么样的文章,然后把你喜欢看的文章推送给你,这也是在文娱方面的应用。

医疗:人工智能可以帮助医生看X光片。最有经验的医生可能也就看过几万张或者几十万张X光片,但人工智能可以把世界上所有的X光片都看一遍,而且不会有判断失误,这样就可能会比人类最有经验的医师还要准确很多。

教育:可以用人工智能来辅助阅卷,根据你对课程的掌握程度来推荐个性化学习的内容,可以告诉你现在最应该学什么!

客服:前两天谷歌出了一个视频,人工智能现在已经可以做到‘如果你需要预订一家餐厅的话,你不需要给他们打电话,可以让一个人工智能的语音助手给餐厅打电话全程沟通。你什么时间有时间,需要一个靠窗的座位......等等,而且对面餐厅接听电话的人,完全不知道是人工智能打来的。

如何判断你的工作未来会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呢?

你的工作会不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人工智能要取代一个工作需要具备三方面的条件。

李自然:我看见的人工智能

1. 数字化的程度

比如前面说的安防方面,安防主要是做人脸识别,在很多摄像头的数据里面找到你要找的人。摄像头所生成的数据本身就是数字化的数据,这样计算机处理起来就非常容易,这是第一个先决条件。但比如有些行业---理发师。首先他是很个性化的,每个人对理发的需求都不一样,再一个理发师他每一次剪头发剪几毫米,他是怎么操作的。这其实是特别难以数字化的一件事。所以说理发师可能还没有这么快可以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2. 是否有大规模的应用场景

比如说自动驾驶,这就是非常庞大的一个市场。全世界有这么多的车,如果你能在提高交通效率,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再举一个反例,比如说潜水教练,全世界可能一共也没多少个个潜水教练,这就是一个比较小的市场。用人工智能来解决潜水教练的问题,可能成本也非常高,而且它的市场又比较小,所以说人工智能肯定不会先做这种行业。

3. 需要有产业链和相关政策支持

因为人工智能可能会牵涉伦理方面的一些问题。有时候政策是不支持的,我们拿自动驾驶来说,现在自动驾驶还没合法化,更别说让人工智能代替医生看病、让人工智能律师代替人打官司。这里面都会有一些法律的限制,当法律还没放开的时候,就会出现一些很复杂的问题。所以说必须要有产业链和相关政策都支持,人工智能才有机会取代人类的工作。

上面说的那些行业,其实还是用人工智能对传统行业进行赋能。一个新事物的出现,未必会以它最合适的方式来呈现。人工智能发展到后面不见得是取代传统行业,它可能会产生一些完全崭新的,以人工智能本身为基础的行业,我觉得这些行业可能才是真正产生革命的地方。而这里面不但不会取代之前的工作机会,还会带来很多新的工作机会。

畅想人工智能的未来

李自然:我看见的人工智能

​我们再畅想一下人工智能的未来,谷歌在研制AlphaGo之后,又研制了一版AlphaGo Zero。

AlphaGo Zero和 AlphaGo 的区别是在于AlphaGo是通过学习人类棋谱起步的,他一开始学习了几十万盘人类棋谱。这就意味着它是会受到人类认知影响的,而人类认知其实是有很多局限性的。

比如说前段时间,人工智能就出现了些情况。在性别判断方面不准的情况:它把一些在厨房的男性都认成了女性。它通过学习人类历史的照片后认为女性在厨房出现得比较多,人工智能就学习到了这一点,它觉得只要在厨房出现的基本上都是女性,所以当男性站在厨房的时候就会有比较高的概率会把男性认成女性,这些其实都是基于人类错误认知所导致的推断结果。

而AlphaGo Zero,完全没有学习过人类的棋谱。它完全是根据自己一点一点摸索围棋规则,围棋的边界在哪里,最后它的效果非常好。AlphaGo Zero在学习了很短时间之后就以100比0的战绩战胜了原版的AlphaGo。

李自然:我看见的人工智能

​这件事想起来其实是有点可怕的,因为它完全不局限在人类的认知了。比如现在的自动驾驶,自动驾驶是基于车在路上跑来收集数据的,所以谷歌、特斯拉等很多厂商搞了好多辆车在路上跑,用摄像头来收集数据。看车辆会遇到什么情况,再通过人工智能分析这些数据来学习。但如果用AlphaGo Zero类似的思路来研究,那我是不是可以用软件来模拟车辆出行?模拟一个城市?来模拟各种各样的行人?各种各样的路况?这样我的车是不是就不需要真的在路上跑了?在一个虚拟的世界里面运行,这样本会大幅度降低研究成本;而从学习效率来讲,虚拟的汽车一天就能开几万公里,几百万公里都是可能的,想想真的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情。

人工智能会带来什么威胁?

李自然:我看见的人工智能

​另外一个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就是人工智能的发展会给人类带来什么威胁?

因为很多科幻小说里也写到,人工智能发展到后面就成了人类的敌人。其实人工智能发展是分两个阶段的,一个叫弱人工智能,弱人工智能就是指人工智能只在某一方面有专长,比如说AlphaGo只会下围棋,除了围棋它现在什么都不会。

另一种叫强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就和人类一样,可以做任何事情。

现在人工智能的发展阶段还只处在弱人工智能领域,而且是只局限在很少的几个行业内有所发展,离强人工智能还是差很远很远的,所以说人工智能会不会对人类产生威胁,现在还不能下定论,但起码短期内是没有可能形成什么威胁的。

今天我们主要聊了人工智能的应用和它的前景,但其实人工智能是一个特别大的话题,如果大家感兴趣,我会在以后的节目里,再和大家深入地聊一下人工智能相关话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