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來首次!京滬人口同步下降,意味著高房價將失去支撐?

人口向來是城市吸引力的風向標。

人口大規模流入,不僅意味著城市吸引力與日俱增,更能為內部消費、房地產帶來強勁的新增需求。人口持續流出,則意味著城市吸引力不復,高企的房價將失去最根本的支撐。

這一規律,也有例外。

近日,媒體報道,2017年北京人口首現負增長,這是1997年來首次。與此同時,2017年,上海常住人口自2015年之後再次出現下降。

京滬人口同時下降,意味著什麼?

01

京滬人口同步下降,20年來首次

在人口形勢上,北京上海齊步向左走。

近日,官方發佈的報告顯示,2017年北京常住人口規模為2170.7萬人,比2016年減少2.2萬人,為1997年以來首次實現負增長

上海與北京步調一致。

數據顯示,2017年末,上海常住人口2418.33萬人,比上年末減少1.37萬人。2015年時,上海常住人口一度下降10.41萬人。

京滬人口同步下降,這在歷史上相當少見。

20年來首次!京滬人口同步下降,意味著高房價將失去支撐?

顯然,這種局面的出現,並非北上廣深失去了吸引力,也不是“逃離北上廣”已經蔚然成了趨勢,而是這兩地主動控制人口的結果。

這一次,北京公佈了一組更加詳細的數據。

數據顯示,北京市城六區常住人口持續減少,2016至2017兩年城六區常住人口規模累計下降74萬人,年均下降3%左右。

從數據裡往往能看出真相。

2017年北京常住人口僅僅減少了2.2萬,而中心城區人口兩年累計減少74萬,此種懸殊,正是北京主動抽疏中心城區人口的體現。

只要看看一些央企外企的進京指標有多珍貴,就明白在人口吸引力方面,如果不是主動控制人口,哪有人口減少的道理?

早在2016年,北京上海就密集調整產業結構,批發市場和勞動密集型產業逐漸外遷,由此導致部分就業人口外流。同時,

大力清理違建和群租房,城市居住成本不斷抬升,部分就業人口選擇主動外流。

這正是北京上海人口下降的根本原因所在。

02

人口形勢分化:京滬向左,廣深向右

有意思的是,在京滬同時控制人口的同時,廣深卻對外敞開了大門。

2017年,深圳常住人口增加61.99萬,廣州常住人口增加45.49萬,雙雙位於全國前列。

值得一提的是,這不是廣深人口首次大幅狂飆突進。

過去三年,2015年到2017年,深圳常住人口增量分別為60萬、53萬、55.08萬。同期廣州常住人口增量分別為42.06萬、54.24萬、45.49萬,領跑於全國。

20年來首次!京滬人口同步下降,意味著高房價將失去支撐?

京滬向左,廣深向右,這其中有何門道?

作為超大城市,北上廣深都面臨控制人口的壓力。但人口天花板不同,人口增長空間出現分化。

北京人口規劃的天花板是2300萬,上海人口規模的上限是2500萬人,這兩個城市都只剩下100萬左右的增長空間。

與之對比,廣州2020年的規劃人口是1800萬人,深圳2020年的規劃人口是1480萬人,就此而言,廣州還有350萬左右的人口增長空間,深圳還有230萬左右的增長空間。

不論這個常住人口數據是否真實,至少在規劃上,廣深還有巨大的增量空間可用。

西安鄭州長沙大幅降低落戶門檻,南京給大學生就業發放補貼,武漢給大學生八折購房的承諾……

20年來首次!京滬人口同步下降,意味著高房價將失去支撐?

二線城市來勢洶洶,廣深不甘示弱。

藉助一線城市強大的城市輻射力、產業輻射力、經濟轉型優勢,加上不約而同放開落戶限制、拓寬落戶通道,廣深外來人口隨即出現井噴之勢。

03

危險的不是京滬,而是這些城市

京滬人口減少,也不必擔心,真正要擔心的是人口流出的二線城市和多數的三四線城市。

這些城市,沒有京滬主動控制人口的豪氣,也沒有二線城市“搶人大戰”的底氣。即使放開落戶限制,敞開大門,依舊阻擋不住人口外流的大趨勢。

就二線城市而言,2017年,已有4大城市出現人口外流,分別是天津、哈爾濱、長春和大連。

20年來首次!京滬人口同步下降,意味著高房價將失去支撐?

後三個都是東北城市,東北人口外流現象早已有之。但天津人口出現負增長,疊加其經濟增速斷崖式下滑,顯然是意味深長的警示信號。

就三四線城市來說,除了個別沿海城市和依附於大城市群的地方外,大多數都面臨著持續的人口外流。

任澤平團隊曾對此做過梳理:

以縣城來看,人口流出地區個數從2001-2010年的1371個增至2011-2016年的1557個,佔比從66.0%增至75.0%。

其中,東北地區普遍面臨人口外流。遼寧情況稍好,黑龍江、吉林兩省城市幾乎全境外流。

在東北之外,人口流出地區佔比最高的分別為陝西87.4%、甘肅86.4%、貴州85.9%。

04

人口與房價

長期看人口,這是人口與房價關係最直接的結論。

然而,房價走勢,不僅要看人口流入流出,同樣還要看人口結構。

從人口結構來看,哪裡的年輕人越多,哪裡的樓市支撐性就越強。這不僅是因為,年輕人是主要購房人群,而且從只有年輕人才有加槓桿的慾望和底氣。

如果老年人過多,年輕人不夠用,當初的資產泡沫沒有這麼多人來接盤,資產回報率可能會下降,這對房地產的影響尤其大。

顯然,東北和西北的一些城市,不僅面臨著人口外流的壓力,而且人口結構逐漸老齡化,更成為難以承受之重。

相比而言,北上廣深和一些二線熱門城市,成為年輕人競逐的夢想之地,不僅人口對消費和經濟增長形成支撐,也對房價形成最根本的託底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