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盔」託舉和平天空——我軍赴利比里亞維和14年回顧與展望

新聞背景

「蓝盔」托举和平天空——我军赴利比里亚维和14年回顾与展望

3月24日,我軍最後一批25名赴利比里亞維和的官兵全部回國。至此,長達近14年的我軍赴利比里亞維和行動圓滿結束。14年來,我軍維和官兵在異國他鄉表現如何?留下什麼精彩故事?有哪些成長收穫?

「蓝盔」托举和平天空——我军赴利比里亚维和14年回顾与展望

2003年,是利比里亞維和“元年”。那年底,來自原總後勤部的運輸分隊、原瀋陽軍區的工兵分隊和原南京軍區的醫療分隊的558名維和官兵踏上西非這片土地,開啟了我軍在利比里亞的“藍盔時代”;

2017年3月,隨著利比里亞國內形勢趨於穩定,根據聯合國決議,我第19批赴利維和官兵分兩批撤回,結束了歷時14年的藍盔使命。

14年風雨征程,19批成建制維和部隊、一萬餘名官兵參與其中,以赤子之心撐起利國一片和平天空,詮釋了什麼是“大國擔當”和“中國形象”。

“在彈孔和殘垣中接受戰爭的歷練”

“在彈孔和殘垣中接受戰爭的歷練”

2003年8月1日,聯合國決議授權在利比里亞建立維和部隊。8月18日,利比里亞各方簽署《全面和平協定》,9月19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第1509號決議,成立聯合國利比里亞特派團,正式開始推進維和行動。

「蓝盔」托举和平天空——我军赴利比里亚维和14年回顾与展望

中國維和官兵幫助運送物資(胡紹軍攝)

某工兵團參謀馮小強是2012年11月第一次踏上利比里亞的土地。他清晰地記得當時利比里亞國內環境:混亂的治安、時常發生的集會遊行、飢餓羸弱的利國人民。“當時我就內心升起一股使命感,我一定要實實在在多為他們做點事。”馮小強這一想,便先後三次與利國“結緣”。

而在維和初期,利比里亞更是充滿了各種兇險和挑戰。據早期赴利維和的官兵回憶,長達14年的內戰摧毀了這個國家的經濟,其支離破碎讓人震驚。首都蒙羅維亞,戰爭的痕跡隨處可見,電線杆彈孔密佈,廣告牌形同篩子,隨處可見被洗劫一空的房屋和被炸燬的車輛。

「蓝盔」托举和平天空——我军赴利比里亚维和14年回顾与展望

維和部隊官兵指導綏德魯機場安保人員使用電子體溫計

面對滿目瘡痍、陌生環境,我軍能否不辱使命,出色完成各項任務?走上戰場,官兵們發現雖然做了充分準備,但維和的艱難程度和危險係數遠遠超出大家想象。武裝打劫、道路難行、任務量巨大,甚至生命危險無處不在。2005年10月24日早,士官張明在執行任務中頭部中彈,不幸犧牲。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在彈片橫飛的環境中完成超負荷重任,中國維和部隊在惡劣環境中淬火磨鍊。2006年9月14日晚7時許,利比里亞一黨派的車隊在邦加撞死人後逃逸,引發了當地的騷亂。一些武裝分子趁火打劫,在公路上肆意破壞,砸搶過往車輛和行人。當時,我運油車正在這個路段行進。中隊長馬鳳鳴指揮車隊立即原地掉頭,迅速撤回到當地孟加拉步兵營地,確保了人車安全。

類似的情況馮小強也經歷多次。據他回憶,民眾遊行、砸車、燒輪胎,這些情況在利比里亞時有發生。政局的動盪是造成利比里亞貧困易亂的重要原因。20世紀80年代末,利比里亞爆發內戰,戰火一直持續到新世紀。國家的基礎設施摧毀殆盡,經濟文化交流非常困難。修路,成為援建任務的重中之重。

「蓝盔」托举和平天空——我军赴利比里亚维和14年回顾与展望

2010年6月17日,我工兵分隊接受聯利團緊急任務,在兩個月內完成了綏德魯市至科維鎮全長26公里的道路修築任務,其中絕大部分是在熱帶雨林中修築。

內戰中,利比里亞基礎設施損毀殆盡,幾乎所有公路都成了紅土路,旱季塵土蔽日,雨季泥水橫流。路上一個不起眼的小水窪,連續十幾天暴雨沖刷下來,就變成了能讓卡車拋錨的大坑。但是潮溼、複雜的環境沒有難倒工兵分隊,他們放棄休息加班加點,如期完成了任務。

據統計,赴利維和13年間,中國工兵分隊共勘察修復道路7500公里,架設維修橋樑69座;運輸分隊累計行程1300萬公里,多次化解武裝分子哄搶物資、持槍威脅等險境,運送各類物資93萬噸;醫療分隊接收診治患者5萬餘例。

“中國軍人在利的地位很高,是大家紮紮實實幹出來的。”馮小強說,三次維和生涯,維和部隊從未拒絕執行聯利團任何一項任務和請求,這種不畏犧牲、吃苦耐勞的精神樹起了中國軍隊的大國形象。

“越是危險的地方,越需要我們留下”

戰爭不僅讓利比里亞千瘡百孔,更摧毀了一個國家的衛生系統。瘧疾、登革熱、埃博拉,這些耳熟能詳的惡症頑疾,是維和官兵一以貫之的鬥爭對象。

「蓝盔」托举和平天空——我军赴利比里亚维和14年回顾与展望

對營區室內進行消毒

2014年春,利比里亞爆發了嚴重的埃博拉疫情,數千人喪身惡疾。有些國家維和部隊暫停了輪換,甚至選擇撤離,而我赴利醫療隊堅守崗位,幫助利比里亞有效控制了疫情氾濫。

馮小強回憶,他在2014年3月第二次參加維和後,埃博拉疫情越來越嚴重,那段時間特別難熬。白天氣溫30多度,要穿著全封閉的防護服執行任務,每次任務後都要隔離觀察,形勢非常嚴峻。“長衣長褲口罩眼鏡,加上兩層厚厚的橡膠手套,汗水每天硬生生溼透迷彩服,灌進厚重的作戰靴。”

那段時間,官兵常常在路邊能看到因病暴斃的人,非常悲慘。駐首都蒙羅維亞的營區與利比里亞最先發現埃博拉患者的農貿集市只有幾百米距離,官兵們要天天穿梭在重疫區,還擔負埋葬埃博拉患者遺體的任務。

原北京軍區總醫院護士長陳海花接診了第一例傳染病患者。憑藉過硬的醫療技術,她順利完成治療後,並處理好被汙染的床單被子,防止了病菌的進一步傳播。

「蓝盔」托举和平天空——我军赴利比里亚维和14年回顾与展望

門診接診時做好自身防護

穿越疾病與硝煙,中國不僅為利比里亞捐助大批醫療物資、援建埃博拉診療中心,還派出了多批抗埃醫療隊,飛赴利比里亞抗擊疫情。2014年11月下旬,援利埃博拉診療中心在我工兵分隊的努力下,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修建完畢,併為感染埃博拉患者提供了100多個有良好隔離措施的床位。

危難之際顯真情。維和期間,我二級醫院接到緊急求助電話,當地有一名大出血患者,生命垂危。危急情況下,維和戰士們不顧可能存在的危險,紛紛擼起胳膊,主動要求獻血。經測驗,只有4名戰士血型相符,他們在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把帶著體溫的鮮血注入到這個素不相識的病人體內,挽救了一條生命。

「蓝盔」托举和平天空——我军赴利比里亚维和14年回顾与展望

對聯利團一級醫院的醫護人員進行穿脫防護服的現場示範教學

奮戰在利比里亞的官兵,為利國人民撐起一片天空。醫療隊抽調骨幹,在完成救助任務的情況下,與國外分遣隊醫療機構溝通協調,建立了疫情通報和專業培訓制度;運輸分隊在戰亂和疫情環境下全天候保障一支1.6萬人的維和部隊,面對超負荷工作量毫無怨言,出色完成了聯利團交辦的各項任務。

利比里亞總統約翰遜-瑟利夫在發言中表示,感激中國政府和人民為抗擊埃博拉所給予的無私和重要援助。面對埃博拉疫情給利社會經濟發展進程帶來重大負面影響,中國及時提供了多批援助,是世界上第一個派出專機向利運送援助物資的國家,引領了國際社會援助行動,為利抗擊埃博拉疫情作出重要貢獻。

“為利國人民服務彰顯我軍宗旨”

首批赴利維和部隊醫療分隊剛剛抵達利比里亞時,當地各種醫療設施還不健全,他們每週都要到叢林部落義診。道路難行,毒蛇出沒,官兵們一手拿著醫藥箱,一手用竹竿敲打地面,趕走潛伏在草叢中的毒蛇。當地部落成員看到他們,都會熱烈歡迎。

「蓝盔」托举和平天空——我军赴利比里亚维和14年回顾与展望

到印度警隊進行埃博拉疫情防護常識講座

由始至終,我維和官兵都繼承了這樣的作風,不遺餘力地為利國人民服務。2017年2月3日下午,在即將結束任務返回祖國之際,第19批維和官兵們來到了當地的新起點學校,向學生們捐贈了文化用品。

2015年9月,當馮小強第三次踏上利國土地,首都蒙羅維亞最先進的芬德爾學校已在我維和官兵援建下修建完畢。馮小強說,幫助一國重建,一定要加強教育,幫助他們自強自立。他們經常為學校平整操場、修繕校舍,和利國的孩子們一起遊戲活動。

付出點滴愛心,種下和平種子。塔佩塔醫院是2008年中非論壇上我國承諾援助非洲的八大項目之一。由於缺乏工程機械和作業人員,基礎工程難以啟動。正在利比里亞的第8批維和官兵臨危受命,遠征110公里,採取靈活的作業方法,僅用24天就圓滿完成任務。經專家評估,該項目的工期至少加快了3個月。

「蓝盔」托举和平天空——我军赴利比里亚维和14年回顾与展望

出車前進行例行性檢查 (胡紹軍攝)

遇到危機情況,我維和官兵同樣義不容辭。2015年11月,大吉德州連降暴雨,附近形成了一處長約80餘米的積水泥濘路段。一腳踩上去,淤泥竟沒上了腰際,工程機械也無法展開作業。工兵分隊大隊長倪景玉勘察地形後,帶著官兵研製出“迂迴開路、大石奠基、提高採光、樹木鋪路”的施工方案,初大量填充石塊外,又肩扛人抬,用木頭鋪成了平整的路面。

在利比里亞,維和官兵把這裡當作自己的第二故鄉,愛護著這裡的人民。原瀋陽軍區雷鋒團維和官兵來到利比里亞,在駐地一角建起臨時雷鋒紀念館,宣誓在國外也要發揚好雷鋒精神。綏德魯市兩個因戰亂無人管理的氯氣儲存罐洩漏了,當地上萬居民面臨撤離家園。雷鋒團維和官兵義無反顧地衝上去,對氯氣罐實施緊急處理,深埋地下。

「蓝盔」托举和平天空——我军赴利比里亚维和14年回顾与展望

對進入營區的車輛進行洗消

此外,他們還對州政府附近三條道路進行修復,分別命名為“平安路”、“人民路”和“民族路”,為當地民眾出行交通提供便利;利用業餘時間開墾菜地,將其命名為“友誼園”,開展“播撒和平種子,共建友誼菜園”活動,向當地人傳授種植技術和食用方法。第19批維和工兵大隊政委王鎖勇告訴記者,利比里亞人民生活極度貧困,官兵的職責就是努力幫助他們過上安定幸福的生活。

“適應未來戰場,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異國維和,處處都是“戰場”,為我軍探索實戰用兵提供了平臺。

抗埃期間,馮小強就切身感受到了外軍合成單位的行動優勢。2014年年底,某國派出3000餘名士兵在西非三國協助抗埃。美軍運輸機在蒙羅維亞機場降落後,部隊快速展開野戰帳篷,就地部署。與我維和部隊倚重道路運輸不同,他們充分發揮空運優勢,以機場為依託,利用“魚鷹”運輸機及“黑鷹”“支奴幹”等直升機,向利比里亞各地空運抗埃物資,投送極為高效。

「蓝盔」托举和平天空——我军赴利比里亚维和14年回顾与展望

營區與外界實行物理隔絕

馮小強坦言,我軍在實戰用兵方面還有差距。尤其是合成營建設使用方面,存在很大差距。馮小強的感受絕非偶然。走出國門進行軍事實踐,官兵逐漸感受到現代化軍隊應有的氣息——外軍營作戰單元編有營長助理、人事、情報、作訓、後勤參謀,要素高度集中,營部就是一個真正的指揮實體,再加上與陸航部隊緊密協同,化身“飛行陸軍”,可以獨立完成作戰、滲透、據守等任務,戰力非常強大。

參加過維和的某教導大隊王成立隊長談到,“適應實戰,就得打破思維藩籬,建強合成營指揮部,讓每個營都具有合成作戰的能力。”他主動帶領大隊官兵學習外軍知識,成立“網上藍軍”,通過網上對抗訓練,倒逼部隊指揮員提升臨機決策能力。

「蓝盔」托举和平天空——我军赴利比里亚维和14年回顾与展望

不僅如此,官兵還發現一線平推、手工標圖在外軍已經非常少了。研究立體幾何,經緯度座標正向海拔高度發展,平面地圖逐漸被模糊。未來指揮所使用裸眼3D投射和虛擬現實增強技術,已經成為未來戰爭剛需標配的指揮手段。

執行多次搶修道路任務的倪隊長回國後談到,從修路我們就能感受到,未來的軍事任務絕不是二維的,而是在三維、甚至多維空間展開。戰地環境下執行任務,不僅需要快速直達的有效信息,還需要配合警戒、空運等多樣化手段,才能確保施工的安全和高效。

此外,馮小強還提到另外一點感觸:外軍抗埃期間,一到利比里亞,立即與當地政府展開法理協商,對行動的權力、範圍、合法性進行了細緻劃分。而我軍在這方面的經驗仍有欠缺。

展望未來,地區戰亂仍頻、衝突不斷,我軍仍需要在參與維和的行動中,不斷探索用兵之道,為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發揮更大作用。

您的一鍵分享,就是傳播正能量!

來源 | 中國陸軍(ID:army81cn)

作者 | 錢曉虎 狄伯文 孫繼偉 王 爽

本期編審: 錢曉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