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平:防流感更要防網絡謠言

1月30日,成都公安局錦江分局發佈通報:周某、馮某因在網上發佈“成都市已有200餘人因甲流死亡”謠言被依法行政拘留。


蓉平:防流感更要防網絡謠言


近日在微信朋友圈、微博等網絡社交媒體上,“流感類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廣大民眾的注意。在大家相互提醒注意預防流感的同時,卻有一些人悄悄地散佈著恐慌謠言。經成都公安局錦江分局查明,“成都市已有200餘人因甲流死亡”謠言系網民周某憑自己想像在微信群中發佈,群友馮某隨即對該謠言進行轉發擴散,被擋獲後,二人對此行為供認不諱。

其實,只要稍有一點醫學常識就會知道,流感是一種季節性很強的疾病。每年冬春季是流感高發期。據成都市疾控中心發佈的相關科普知識稱,流感主要通過空氣中的飛沫、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或與被汙染物品的接觸傳播。流感發病常常很突然,會有發冷、寒顫的症狀,隨後就是高熱,體溫可達39℃至40℃,並伴隨著全身痠痛、顯著乏力、咳嗽和打噴嚏、流鼻涕、咽痛等呼吸道症狀。此外,特殊情況下,流感還可能引起其他併發症,如肺炎、心肌炎、腦膜炎等。

然而,流感易傳染,網絡謠言更易傳染。網友在朋友圈輕飄飄一句話,就可能引發比流感更大的恐慌。常識告訴我們,一座城市如果達200餘人因甲流死亡,怎麼可能還鎮定自若、鴉雀無聲?安全與穩定的社會環境,是一座城市發展的根基。

不僅如此,還有一個常識告訴我們,那就是一旦出現了險情、疫情和警情,相關政府職能部門一定會第一時間發佈相關權威信息。2012年制定的《成都市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為相關的信息發佈制定了嚴密的規定。正如夏日的高溫、冬日的霧霾等等預警信息發佈和提醒,也都隨時更新。

誠然,在人人手握“麥克風”的今天,稍有“風吹草動”,人們都能從各種渠道得到相關信息。由於信息獲取能力的不對稱,大多數人遇到網絡謠言總會感到莫名恐慌。謠言止於智者,隨著網友對謠言鑑別能力的提高,這次“甲流謠言”,大家反而在朋友圈開起了玩笑,以一種娛樂的方式面對,甚至調侃。

時至今日,成都市民尚未收到政府發佈的相關“甲流”疫情通報,說明這座城市並沒有出現謠言所誇大的事實。據媒體報道,市疾控中心已表明:根據我市流感分析研判,自2018年12月開始,我市逐漸進入了流感冬春季高發季節,近期流感活動水平維持在較高水平,但仍屬正常季節性波動,流行毒株以甲型H1N1流感病毒為主。我們看到,各大醫院也秩序井然,公共場所都正常如初,便是對謠言極好的回應。

任何話語平臺都不是法外之地。發佈、傳播謠言就得付出應有的代價。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規定,散佈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它方法擾亂社會公共秩序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並處500元以下罰款。

新春佳節來臨,周某、馮某二人本該與家人閤家團聚歡度佳節,但現在只能在特殊地方面壁思過了。此二人雖是咎由自取,但也告訴大家,在信息隨手可觸的今天,防流感更要防謠言,因為我們不僅需要一個健康的社會環境,也需要一個健康的網絡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