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科創板最大的"金主",投資者不能坐"冷板凳"

自2018年底最高層宣佈要設立科創板以來,相關部門是緊鑼密鼓的推進科創板建設。

證監會、交易所都已經召開了多場座談會,討論科創板的制度建設。

科創板參與的各方,如證監會、交易所、發行保薦結構、服務機構、主板上市公司、潛在的科創板上市公司等,紛紛在座談會和相關媒體上發表自己的意見,討論非常熱烈。

作為科創板最大的

但奇怪的是,作為科創板最大"金主",投資者的態度相當"淡定",意見也比較少。

而且這些意見主要是公募和保險資管等機構提出的,對於佔投資者99%的絕對主力——股民,幾乎沒有發聲,似乎對科創板沒有任何意見。

說它奇怪,說個簡單的比喻就清楚了。

就好比要籌備一個宴會,宴會的組織者、廚師、採買、供應、場地租賃等等各方,都在熱切討論如何籌辦宴會,如何享用宴會,而要為宴會付錢的"金主",卻在坐冷板凳,一言不發。

所謂"一人向隅,滿座不歡"。重要如金主的都不吭氣,那麼宴會能否如期舉行,或舉行後能否順利進行,都值得懷疑。

作為科創板最大的

按科創板的草案,保薦機構可能要跟投一部分股票,但投資者仍然是科創板最大的"金主"。現在金主不吭氣,倒是發行、保薦、服務機構以及企業等,熱烈討論如何享用"盛宴",這畫風是否有些怪異?

比如投行吧,就發表意見,認為跟投股票的比率要儘可能的低,很明顯是隻想旱澇保收,不想承擔市場風險,更不想承擔所保薦股票出現暴跌的責任。

企業也很關注科創板,沒上市的想上市,已經上市的還想分拆子公司到科創板上市,都非常關注發行條件,看自己夠不夠科創板的門檻。唯獨對如何回報股民沒有任何意見。

作為科創板最大的

股民難道對科創板沒有意見嗎?當然不是。

比如有些股民就認為,要麼科創板不設門檻,讓大家自由選擇是否參與科創板;

要麼設了門檻後就不要亂動。不要先用門檻把股民擋在外面,一年半載後,又用"增加流動性"等理由降低門檻,讓股民去高位接盤。

還有,如果允許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到科創板上市,是否會導致優質資產分拆到科創板,爛攤子留給主板?

這些都是股民非常關心的問題,可惜,缺乏發聲的渠道。

誰出錢,誰就是老大,這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識。比如大家籌建一家公司,一般出錢最多的"金主"就是董事長,擁有最大的發言權。

作為科創板最大的

宋江能當老大,很大程度是他經常出錢

但這條常識似乎在A股不起作用。作為A股最大金主的投資者,被割了韭菜、被薅了羊毛,還沒有暢通的反映渠道。

如果不傾聽股民的聲音,不確實保護他們的利益,長此以往,股民只能逐漸用腳投票,A股也會失去融資的功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